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7647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轮(1)、传动装置(3)和连接框架(5),所述的驱动轮(1)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的架体一侧外壁上,传动装置(3)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架体内,传动装置(3)一端连接驱动轮(1),另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4),传动装置(3)是由齿轮和同步带组成,驱动轮(1)为上下两排,连接在矩形连接框架(5)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平滑轮,将原有的齿轮啮合驱动形式变为摩擦驱动形式,采用带轮结构,设置两排驱动轮,使得驱动装置与轨道连接更稳定,并且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出现打滑丢速,减少了排线不稳定的情况。(*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轮结构,尤其涉及拉丝机排线器使用的驱动轮。
技术介绍
漆包线生产中,大拉是第一道工序,需要将裸杆经过拉丝制成裸线,拉丝机将制造完成的裸线缠绕在线轴上,缠绕时需要排线器在轨道上来回运动,现有的技术采用滑动连接或齿轮啮合,排线器往往因无法在轨道上匀速行驶或行驶会出现排线器卡住或排线不均匀,导致下轴时出现塌线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解决拉丝机排线头无法匀速行驶和行驶过程中上下起伏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传动装置和连接框架,所述的驱动轮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的架体一侧外壁上,传动装置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架体内,传动装置一端连接驱动轮,另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传动装置是由齿轮和同步带组成,驱动轮为上下两排,连接在矩形连接框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原有的齿轮啮合驱动形式变为摩擦驱动形式,采用带轮结构,设置两排驱动轮,使得驱动装置与轨道连接更稳定,并且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出现打滑丢速,减少了排线不稳定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所示:1驱动轮,3传动装置,4电机输出轴,5矩形连接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驱动轮1、传动装置3和矩形连接框架5,驱动轮I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的架体一侧外壁上,传动装置3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架体内,传动装置3 —端连接驱动轮1,另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4,传动装置3是由齿轮和同步带组成,可以保证拉丝机排线头平稳匀速行驶。驱动轮I为上下两排,连接在矩形框架5上,上下排驱动轮I分别处于轨道的上下面,这样使得驱动夹紧轨道,运行时不会产生脱轨状况。驱动轮I的工作面可以包裹一层柔性材料,如橡胶,这样可以减少驱动轮的损耗,并且降低噪音。进一步,可以将再加上一台减速电机,使得驱动装置运行更良好。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轮(1)、传动装置(3)和连接框架(5),所述的驱动轮(1)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的架体一侧外壁上,传动装置(3)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架体内,传动装置(3)一端连接驱动轮(1),另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4),传动装置(3)是由齿轮和同步带组成,驱动轮(1)为上下两排,连接在矩形连接框架(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拉机排线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轮(I)、传动装置(3)和连接框架(5),所述的驱动轮(I)设置在矩形连接框架(5 )的架体一侧外壁上,传动装置(3 )设置在矩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文李善道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隆线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