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606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噪音、振动的发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将第1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轮架(C1)与第2行星齿轮装置(16)的行星轮架(C2)之间切断/接合的离合器(CL)、及使行星轮架(C2)相对于壳体(26)切断/接合的制动器(BK),选择性地使模式3和模式4成立,所述模式3是使制动器(BK)接合且将离合器(CL)释放的模式,所述模式4是将制动器(BK)释放且使离合器(CL)接合的模式4,基于发动机(12)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禁止模式4成立的区域,在该区域允许模式3的成立,因此能够以根据离合器(CL)及制动器(BK)的接合状态而惯性平衡不同的结构为前提,使行驶模式选择性地成立来抑制噪音、振动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已知有除了具备内燃机等发动机之外,还具备至少I个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来发挥功能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车辆就是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根据该技术,在具备内燃机、第I电动机以及第2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具备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固定于非旋转部件的制动器,通过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来控制该制动器的接合状态,能够提高车辆的能效并且实现与驾驶者的要求相应的行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2656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在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成为预定范围内的区域中,由于伴随该发动机的旋转而产生的变动的频率与动力传递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等,可能出现产生轰鸣声、车辆振动恶化等问题。该课题是本专利技术人等在为了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而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过 程中新发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产生噪音、振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I要旨在于,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I差动机构,具有与第I电动机连接的第I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第2差动机构,具有第I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I旋转要素与第2电动机连接,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和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使第I行驶模式和第2行驶模式选择性地成立,所述第I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使所述制动器接合、且将所述离合器释放的模式,所述第2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将所述制动器释放、且使所述离合器接合的模式,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禁止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允许所述第I行驶模式成立。如此,根据所述第I专利技术,包括--第I差动机构,具有与第I电动机连接的第I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第2差动机构,具有第I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I旋转要素与第2电动机连接,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和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使第I行驶模式和第2行驶模式选择性地成立,所述第I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使所述制动器接合、且将所述离合器释放的模式,所述第2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将所述制动器释放、且使所述离合器接合的模式,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禁止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允许所述第I行驶模式成立,由此,能够以根据所述离合器及制动器的接合状态而惯性平衡不同的结构为前提,选择性地使行驶模式成立以抑制发生噪音、振动。即,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发生噪音、振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从属于所述第I专利技术的第2专利技术的要旨在于,所述区域是与如下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的范围对应的区域:在使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状态下,在该范围中,由于该发动机的驱动而产生噪音或振动。如此,能够以适当且使用的方案设定为了抑制噪音、振动的发生而禁止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区域。从属于所述第I专利技术或第2专利技术的第3专利技术要旨在于,在允许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的驱动,以使得该发动机的工作点处于所述区域的范围之夕卜。如此,在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状态下,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所述发动机的驱动所引起的噪音、振动的发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4专利技术的要旨在于,包括:第I差动机构,具有与第I电动机连接的第I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第2差动机构,具有第I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I旋转要素与第2电动机连接,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和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使第I行驶模式和第2行驶模式选择性地成立,所述第I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使所述制动器接合、且将所述离合器释放的模式,所述第2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将所述制动器释放、且使所述离合器接合的模式,所述第I行驶模式的使用区域与所述第2行驶模式的使用区域不同。如此,能够以根据所述离合器及制动器的接合状态而惯性平衡不同的结构为前提,选择性地使行驶模式成立以抑制发生噪音、振动。即,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发生噪音、振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适用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骨架图。图2是说明为了控制图1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所具备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成立的5种行驶模式各自的离合器及制动器的接合状态的接合表。图4是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相对关系的列线图,是与图3的模式1、3对应的图。图5是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相对关系的列线图,是与图3的模式2对应的图。图6是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相对关系的列线图,是与图3的模式4对应的图。图7是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相对关系的列线图,是与图3的模式5对应的图。图8是说明图1的驱动装置的传递效率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驱动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所具有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框图。图10是示意地说明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根据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至少一方的接合状态而动力传递系统的特性不同的图。图11是说明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与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状态相应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特性(共振频率)的变化的图。图12是说明设定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禁止图3所示的模式4成立的区域的区域映射的一例的图。图13是说明图1的驱动装置中由电子控制装置进行的行驶模式切换控制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适用的另一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骨架图。图1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适用的又一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骨架图。图1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适用的又一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骨架图。图1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适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差动机构,具有与第1电动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第2差动机构,具有第1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1旋转要素与第2电动机连接,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和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使第1行驶模式和第2行驶模式选择性地成立,所述第1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使所述制动器接合、且将所述离合器释放的模式,所述第2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将所述制动器释放、且使所述离合器接合的模式,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禁止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允许所述第1行驶模式成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I差动机构,具有与第I电动机连接的第I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 第2差动机构,具有第I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I旋转要素与第2电动机连接,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 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和 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I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 使第I行驶模式和第2行驶模式选择性地成立,所述第I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使所述制动器接合、且将所述离合器释放的模式,所述第2行驶模式是驱动所述发动机、将所述制动器释放、且使所述离合器接合的模式, 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禁止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允许所述第I行驶模式成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所述区域是与如下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点的范围对应的区域:在使所述第2行驶模式成立的状态下,在该范围中,由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司寺岛正人原田广康大野智仁石井启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