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封装入工装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413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封装入工装座,包括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包括底座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圆柱形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圆与油封座的内孔相配合;所述座体的中央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压头的外圆相配合的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封装入工装座,装配时,先将油封压入工装座置于工作平台上;然后将油封座置于油封压入工装座上,靠内孔定位;再将油封置于油封座上,因油封座上加工有倒角,可将油封定位;再放上压头,在未碰上油封前已与油封压入工装座的内孔形成定位和导向,使其只能进行轴向移动,此时压头不会与油封唇口有任何接触;压头进一步下落,直至到位后取出。在这个过程中,压头均不会与油封唇口接触,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封装入工装座
本技术涉及油封装入工装领域,具体地说是油封装入工装座。
技术介绍
在柴油机上广泛使用的轴用油封在装配过程中,为能快速地装入油封座中,通常需用工装来辅助装配。装入时由于需要给工装定位,压头(也称为压头)会与油封的唇口(指油封内圈,有柔性,与旋转运动轴接触)接触,在工装上有异物或有机械痕迹时容易损伤油封唇口,导致发动机在该油封位置有可能发生漏油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油封装入工装座,在装配时应尽量避免工装与油封唇口直接接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油封装入工装座,包括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包括底座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圆柱形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圆与油封座的内孔相配合;所述座体的中央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压头的外圆相配合的内孔。本技术的油封装入工装座,装配时,先将油封压入工装座置于工作平台上;然后将油封座置于油封压入工装座上,靠内孔定位;再将油封置于油封座上,因油封座上加工有倒角,可将油封定位;再放上压头,在未碰上油封前已与油封压入工装座的内孔形成定位和导向,使其只能进行轴向移动,此时压头不会与油封唇口有任何接触;压头进一步下落,直至到位后取出。在这个过程中,压头均不会与油封唇口接触,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质量隐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工装压入前的状态图。图2是现有工装压入中的状态图。图3是现有工装压入后的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油封装入工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采用本技术油封装入工装座在工装压入前的状态图。图6是采用本技术油封装入工装座在工装压入中的状态图。图7是采用本技术油封装入工装座在工装压入后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现有油封压入工装的示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压头I会与油封的唇口 5接触以使压头定位,容易损伤油封的唇口 5,其缺陷前面已经描述过了,在此不再赘述。参照图4,本技术的油封装入工装座,包括座体11,所述的座体11包括底座12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的圆柱形凸台10,所述凸台10的外圆与油封座3的内孔8相配合;所述座体11的中央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压头I的外圆6相配合的内孔9。参照图5-图7,本技术的油封装入工装座的装配过程如下:1、将油封压入工装11座置于工作平台4上;2、将油封座3置于油封压入工装座11上,由于所述凸台10的外圆与油封座3的内孔8相配合,因而可以通过内孔定位;3、将油封2置于油封座3上,因油封座上加工有倒角7,可将油封2定位,如图5所示;4、放上压头11,由于所述压头I的外圆6与油封压入工装座的内孔9相配合,在未碰上油封2前已与油封压入工装座的内孔9形成定位和导向,使其只能进行轴向移动,此时压头不会与油封唇口 5有任何接触,如图6所示;5、压头进一步下落,直至到位后取出,参照图7。在这个过程中,压头11均不会与油封唇口 5接触,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技术创造,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封装入工装座,包括座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11)包括底座(12)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的圆柱形凸台(10),所述凸台(10)的外圆与油封座(3)的内孔(8)相配合;所述座体(11)的中央还设有一个与所述压头(1)的外圆(6)相配合的内孔(9)。

【技术特征摘要】
1.油封装入工装座,包括座体(11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11)包括底座(12)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12)上的圆柱形凸台(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胜忠钱立方陈刚徐斌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