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0033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3:07
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过渡连接块、齿轮室、深沟球轴承、液压泵驱动齿轮、齿轮室盖、角接触轴、液压泵联接板;液压泵驱动齿轮上设置有内花键,一端用深沟球轴承支撑于齿轮室上,另一端用角接触轴承支撑于齿轮室盖上,液压泵过渡连接块安装在齿轮室上,液压泵联接板安装在齿轮室盖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滚动轴承支撑,减小了摩擦损失;内花键与齿轮设为一体,减少了零件数量,还可以加大内花键的规格,可以配套更大排量的液压泵。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由角接触轴承承受,另一个轴承为普通深沟球轴承,两个轴承分别支撑在齿轮室和齿轮室盖上,使得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柴油机领域,涉及一种柴油机动力引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机中,其驱动液压油泵的动力引出装置中的齿轮大部分采用滑动轴承支撑,并采用限位板限制其轴向窜动及承受轴向力。驱动液压油泵的内花键与齿轮不是设在同一个零件上,因此需要花键连接的结构,所需零件较多,不但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还容易发生限位板过度磨损的问题。如果改用滚动轴承支撑,将内花键与齿轮设为一体,不仅能够减小摩擦损失,还能简化结构,既减少了零件数量,还可以加大内花键规格,配套更大排量的液压泵。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由角接触轴承承受,另一个轴承为普通深沟球轴承,两个轴承分别支撑在齿轮室和齿轮室盖上。这种设计思路使得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可靠,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使用维修方便、布置容易,功能完备的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过渡连接块、齿轮室、深沟球轴承、液压泵驱动齿轮、齿轮室盖、角接触轴、液压泵联接板;液压泵驱动齿轮上设置有内花键,一端用深沟球轴承支撑于齿轮室上,另一端用角接触轴承支撑于齿轮室盖上,液压泵过渡连接块安装在齿轮室上,液压泵联接板安装在齿轮室盖上。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达到的积极效果是:改用滚动轴承支撑,减小了摩擦损失;内花键与齿轮设为一体,减少了零件数量,还可以加大内花键的规格,可以配套更大排量的液压泵。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由角接触轴承承受,另一个轴承为普通深沟球轴承,两个轴承分别支撑在齿轮室和齿轮室盖上,使得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过渡连接块1、齿轮室2、深沟球轴承3、液压泵驱动齿轮4、齿轮室盖5、角接触轴6、液压泵联接板7 ;将液压泵驱动齿轮4两端分别安装深沟球轴承3和角接触轴承8,安装深沟球轴承3的一端支撑在齿轮室2上,安装角接触轴承6 —端支承在齿轮室盖5上,液压泵过渡连接块I限制轴承在齿轮室中的轴向位置,同时提供了联接液压油泵的止口,液压泵过渡连接块I与齿轮室2之间靠止口定位,保证两个零件同心,液压泵联接板7限定角接触轴承6在齿轮室盖5上的轴向位置,利用轴承外圈与齿轮室盖5同心,并提供联接液压油泵的止口,液压泵驱动齿轮4两端均设有内花键孔,用以驱动安装到前后两端的液压油泵。液压泵驱动齿轮产生的轴向力由角接触轴承6承受,最后由液压泵联接板7抵挡,应该注意的是角接触轴承6有安装方向,不得装反,如果装反将承受轴向力的能力将大大下降。本技术结构合理、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使用维修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过渡连接块(1)、齿轮室(2)、深沟球轴承(3)、液压泵驱动齿轮(4)、齿轮室盖(5)、角接触轴承(6)、液压泵联接(7);其特征在于:液压泵驱动齿轮(4)上设置有内花键,一端用深沟球轴承(3)支撑于齿轮室(2)上,另一端用角接触轴承(6)支撑于齿轮室盖(5)上,液压泵过渡连接块(1)安装在齿轮室(2)上,液压泵联接板(7)安装在齿轮室盖(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柴油机液压油泵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泵过渡连接块(I)、齿轮室(2)、深沟球轴承(3)、液压泵驱动齿轮(4)、齿轮室盖(5)、角接触轴承(6)、液压泵联接(7);其特征在于:液压泵驱动齿轮(4)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红杰皮道平杨宏强李进张宁周海松徐信峰倪献锋
申请(专利权)人: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