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6259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1)将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净,烘干至含水量5-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1:0.3-0.5配料;(2)将(1)物料上送入到冷库中冷藏14-16小时,冷库温度为-25~-20℃;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内烘干,烘干房温度为50-60℃,时间为5-6小时反复多次(3)将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60℃下炒熟后,压榨出油(4)分离后得到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钟后,取出加3-5%白醋为介质研磨,静置,过滤得到醋磨油(5)油经过脱色、过滤(6)得到净复配油。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生产过程安全,出油率高,增加了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榨油
,具体属于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你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是中国主要食用油之一,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引叫作“青气味”。现有技术菜籽油制备清理、软化、轧胚蒸炒、预榨、浸出。一是未脱除菜籽外皮(壳),而菜籽外皮含有大量纤维素、胶质以及单宁等多酚类化合物,严重影响了牲畜的适口性和菜籽蛋白的利用率;二是经高温蒸炒和热榨,生产的毛油色泽较深,杂质较多,酸价较高,降低了精制油的得率;三是未考虑菜籽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在现行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加温过热,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且导致氨基酸如胱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等含量大副下降,尤其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大量破坏,降低了菜籽柏的饲用质量。现有炒籽菜籽油生产工艺存在有毒残留、出油率不高、营养保健成分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生产过程安全,出油率高,增加了保健功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所述的该工艺步骤如下,(I)、将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净,烘干至含水量5_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I:0.3-0.5 配料;(2)、将⑴物料上送入到冷库中冷藏14-16小时,冷库温度为-25—-20°C ;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内烘干,烘干房温度为50-60°C,时间为5-6小时;反复多次;(3)、将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_60°C下炒熟后,压榨出油;(4)、分离后得到的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钟后,取出加3-5%白醋为介质研磨,静置,过滤得到醋磨油;(5)、压榨油与醋磨油合并后,加入相当于油重50-60%的去离子水、0.5-1.5%的柠檬酸,加热至80-90°C,搅拌30-40分钟,静置沉淀5-6-小时,过滤去杂;然后,再加入相当于油重1-2%的碳酸氢钠,在水相中溶解,加热至40-50°C,搅拌30-40分钟,静置、过滤去除沉淀;然后,使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脱水;(6)、油经过脱色、过滤;(7)、得到净复配油。所述脱色使用的脱色剂为硅藻土和活性炭,硅藻土和活性炭重量比例为2-3:1,脱色剂用量为油量的1% -5% ;所述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5%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然后,放入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_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10000-12000转/分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醋磨、低温压榨工艺,即保留了冷榨的优点,同时,醋磨提高出油率,能杀灭有毒、有害物质,提闻了油的品质,核桃仁油能增加菜杆油的保健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所述的该工艺步骤如下,(I)、将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净,烘干至含水量5_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I:0.3-0.5 配料;(2)、将⑴物料上送入到冷库中冷藏14-16小时,冷库温度为-25—-20°C ;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内烘干,烘干房温度为50-60°C,时间为5-6小时;反复多次;(3)、将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_60°C下炒熟后,压榨出油;(4)、分离后得到的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钟后,取出加3-5%白醋为介质研磨, 静置,过滤得到醋磨油;(5)、压榨油与醋磨油合并后,加入相当于油重50-60%的去离子水、0.5-1.5%的柠檬酸,加热至80-90°C,搅拌30-40分钟,静置沉淀5-6-小时,过滤去杂;然后,再加入相当于油重1-2%的碳酸氢钠,在水相中溶解,加热至40-50°C,搅拌30-40分钟,静置、过滤去除沉淀;然后,使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脱水;(6)、油经过脱色、过滤;(7)、得到净复配油。所述脱色使用的脱色剂为硅藻土和活性炭,硅藻土和活性炭重量比例为2-3:1,脱色剂用量为油量的1% -5% ;所述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5%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然后,放入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_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10000-12000转/分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工艺步骤如下, (1)、将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净,烘干至含水量5‑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1:0.3‑0.5配料; (2)、将(1)物料上送入到冷库中冷藏14‑16小时,冷库温度为‑25—‑20℃;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内烘干,烘干房温度为50‑60℃,时间为5‑6小时;反复多次; (3)、将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60℃下炒熟后,压榨出油; (4)、分离后得到的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钟后,取出加3‑5%白醋为介质研磨,静置,过滤得到醋磨油; (5)、压榨油与醋磨油合并后,加入相当于油重50‑60%的去离子水、0.5‑1.5%的柠檬酸,加热至80‑90℃,搅拌30‑40分钟,静置沉淀5‑6‑小时,过滤去杂;然后,再加入相当于油重1‑2%的碳酸氢钠,在水相中溶解,加热至40‑50℃,搅拌30‑40分钟,静置、过滤去除沉淀;然后,使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脱水; (6)、油经过脱色、过滤; (7)、得到净复配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榨菜籽油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工艺步骤如下, (I)、将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净,烘干至含水量5-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1:0.3-0.5 配料; ⑵、将⑴物料上送入到冷库中冷藏14-16小时,冷库温度为-25—-20°C;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内烘干,烘干房温度为50-60°C,时间为5-6小时;反复多次; (3)、将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60°C下炒熟后,压榨出油; (4)、分离后得到的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钟后,取出加3-5%白醋为介质研磨,静置,过滤得到醋磨油; (5)、压榨油与醋磨油合并后,加入相当于油重50-60%的去离子水、0.5-1.5%的柠檬酸,加热至80-90°C,搅拌30-40分钟,静置沉淀5-6-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渡民粮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