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344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中加强构件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被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背表面,以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段被构造成当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站立状态倾斜时跟随所述座椅靠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被设置成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垫的背表面;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并且其中,所述连接部被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后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并且限制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2年10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27682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本技术的各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设置在座椅结构构件的背表面处的毯构件;以及加强构件(用于加强毯构件的板状构件)。
技术介绍
考虑到座椅的性能,诸如座椅背表面的装饰性和强度,车辆座椅通常包括设置在座垫和座椅靠背(座椅结构构件)的背表面处的片状的毯构件。例如,JP-A-2006-321353中公开的车辆座椅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和(片状)毯构件,并且其被设置在行李舱地板附近(比车舱地板表面高一个台阶的位置)。毯构件被设置为从座椅靠背的下部背表面到行李舱地板,并且能够将毯构件分段为第一毯部和第二毯部。第一毯部被附接到座椅靠背的后表面,而第二毯部被附接到行李舱地板。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毯部的后表面设有第一加强构件,并且第二毯部的后表面设有第二加强构件。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是在片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构件,并且在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之间设有间隙(不设有任何加强构件的部分),并且该间隙被设置在毯构件的期望位置处(参见JP-A-2006-321353的图5)。在现有技术中,在座椅靠背向前倾斜以与行李舱地板齐平时,从座椅的下部延伸到行李舱地板的部分被毯构件覆盖。此外,毯构件以圆弧状弯曲,以使座椅靠背抵着座垫直立。此时,第一毯部(第一加强构件)向上倾斜,同时,第二毯部(第二加强构件)向下倾斜,从而在第一毯部和第二毯部之间(不具有加强构件的部分)形成圆弧的顶部。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毯构件包括不设有加强构件的部分(脆弱部),所以考虑到改进座椅的性能,该结构不能够被容易地采用。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做出本技术,并且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在具有高性能的情况下向毯构件设置加强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结构构件,所述座椅结构构件通过以可倾斜方式将座椅靠背连接到座垫来构造;片状毯构件,所述片状毯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座椅结构构件的背表面处;和板状加强构件,所述板状加强构件被附接到所述毯构件,其中,所述毯构件被构造成由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向后倾斜而弯曲,其中,力口强构件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被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背表面,以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段被构造成当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站立状态倾斜时跟随所述座椅靠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被设置成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垫的背表面;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并且其中,所述连接部被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后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并且限制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加强构件的示意性前视图;图3是毯构件的一部分的水平横截面图,其中图3A是第一段的视图,并且图3B是第二段的视图;图4是毯构件的垂直横截面图;并且图5 (图5A、图5B)是根据一个变型实施例的加强构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用于实施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该情况下,由附图标记F指示车辆座椅的前侧,由附图标记B指示车辆座椅的后侧,由附图标记UP指示车辆座椅的上侧,并且由附图标记DW指示车辆座椅的下侧。图1中的车辆座椅2包括座垫4和座椅靠背6 (座椅结构构件),并且该车辆座椅2被设置在车舱的地板表面FS上。座椅结构构件包括:形成座椅构架的框架构件4F和6F ;形成座椅的外观的衬垫构件4P和6P ;和用于分别覆盖衬垫构件的覆盖构件4S和6S。在本实施例中,车舱的地板表面FS形成台阶状,并且具有车舱的前地板表面(车辆座椅被设置在其上的平坦表面)和车舱的后地板表面,车舱的后地板表面比车舱的前地板表面高一个台阶。[0021 ] 在该实施例中,座椅靠背6连接至座垫4,从而所述座椅靠背6能够朝座垫4倾斜(构造座椅结构构件),并且将在下文详细描述的毯构件10被设置在座椅结构构件的背表面处。考虑到座椅的性能(例如,强度),板状加强构件12被附接至毯构件10,但是优选地,能够在具有高性能的情况下将加强构件12设置在毯构件10上。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下文将描述的构造,在具有高性能的情况下将加强构件12设置在毯构件10上。现在将详细描述每种构造。座椅结构构件该实施例的座椅结构构件包括座垫4、座椅靠背6和倾角调整机构RM(参见图1和4)。座椅靠背6的框架构件6F (圆弧状框架)具有多根线(未示出)。所述多根线是在框架构件6F的纵向方向中(可替代地,水平方向)适当延伸的线构件,并且毯构件10 (下文将描述的第一段21)能够附接到所述线。倾角调整机构RM用于维持座椅靠背6相对于座垫4的倾斜状态,并且具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2r。在该实施例中,座椅靠背6通过绕轴部2r的旋转操作来移位。座椅靠背6在下列姿势之间移位:站立姿势,其中座椅靠背相对座垫4站立;后倾姿势,其中座椅靠背朝座椅的后侧倾斜;和前倾姿势,其中座椅靠背朝座椅的前侧倾斜。毯构件毯构件10是大致矩形(稍微比座椅结构构件的后表面更长)的片状构件,并且具有加强构件12和附接板部25 (参见图1-4)。在该实施例中,当座椅靠背6处于站立姿势时,毯构件10的上部被设置成面对座椅靠背6的后表面,并且毪构件10的中部(靠近下部的部分)被设置成面对座垫4的背表面。毯构件10的下部朝车舱的地板表面FS (较高部)延伸。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附接板部25被附接到地板构件10的下部(后表面)。附接板部25设有多个孔H,并且能够通过螺栓构件等附接到车舱的地板表面FS (较高部)。毯构件10不限于特定材料,但是毯构件优选地具有能够根据座椅姿势弯曲或屈曲的柔性。例如,该材料能够包括纺织品(织物、编织品和无纺布)和皮革(天然皮革和人造皮革)。加强构件加强构件12是大致矩形的板构件,并且具有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连接部23(将在下文描述)(参见图1-4)。第一段21是能够面对座椅靠背6的背表面的板部(相对大尺寸),而第二段22是能够面对座垫4的背表面的板部(相对小尺寸)。在该实施例中,毯构件10能够被附接到加强构件12 (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的一侧。在该情况下,加强构件12的另一侧(面对座椅内侧的后表面)能够适当地设有格栅状肋(加强结构,并且未示出)。加强构件12 (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不限于特定材料,但是通常该材料与毯构件10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例如,该材料能够包括树脂板或金属板。第一段21具有多个接合部14a_14i以及多个钩扣部(接合部)15a_15c,并且第一段21被附接到座椅靠背6的背表面,以面对座椅靠背6的背表面。所述多个接合部14a_14i是能够在装配状态下与框架构件6F (线;未示出)接合的部分。例如,接合部14a-14d以期望间距设置在第一段21的另一表面上,使得所述接合部面对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线(与其接合)。此外,接合部14e-14i以期望间距设置在第一段21的另一表面上,使得所述接合部面对沿座椅竖直方向延伸的线(与其接合)。所述多个钩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结构构件,通过将座椅靠背以可倾斜的方式连接到座垫而构造所述座椅结构构件; 片状的毯构件,所述毯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座椅结构构件的背表面处;和 板状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被附接到所述毯构件, 其中,所述毯构件被构造成由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向后倾斜而弯曲, 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 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被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背表面,以便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椅靠背的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段被构造成当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站立状态倾斜时跟随所述座椅靠背,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被设置成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垫的背表面,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 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部被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后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并且限制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15 JP 2012-227682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结构构件,通过将座椅靠背以可倾斜的方式连接到座垫而构造所述座椅结构构件; 片状的毯构件,所述毯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座椅结构构件的背表面处;和 板状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被附接到所述毯构件, 其中,所述毯构件被构造成由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向后倾斜而弯曲, 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 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被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背表面,以便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椅靠背的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段被构造成当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站立状态倾斜时跟随所述座椅靠背,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被设置成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站立状态时面对所述座垫的背表面,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 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部被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座椅的向后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曲,并且限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正俊中西雅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