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324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缸盖罩、缸体、活塞、进气歧管、排气歧管、轮系和水泵,所述缸盖罩上集成有主油道、连通主油道的上油孔、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对应的缸盖上就不需要设置主油道、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因此,在对缸盖进行开发时,缸盖改动不大,降低了缸盖开发的难度,发动机的机型升级很容易实现,旧机型的制造设备以及工装都能最大限度得到利用,节约了开发费用,缩短了开发周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包括气门组件、凸轮轴组件、凸轮轴传动机构和气门驱动机构。其中,缸体的上端面装有进、排气门座、气门导管孔和火花塞孔,用于安装、排气门及进、排气道以及火花塞等,上述部件由缸盖罩和缸体一道封闭构成气门室。为了适应产品的开发,需要设计不同的缸体以适应发动机中配气相位的变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缸体上需要设置的东西较多,如果大量制造新的缸体就会增加缸体的开发难度。综上所述,如何降低缸体的开发难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以实现降低缸体的开发难度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发动机总成,包括缸盖罩、缸体、活塞、进气歧管、排气歧管、轮系和水泵,其中,所述缸盖罩、所述水泵和所述轮系设置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气缸,所述活塞位于每个所述气缸内,且所述活塞的顶部与所述缸盖罩、所述气缸共同组成燃烧室,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排气歧管分别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所述缸盖罩包括主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的上油孔、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的滞后腔连通,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的提前腔连通,当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导通,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非导通;当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导通,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非导通。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缸盖罩上集成有主油道、连通主油道的上油孔、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对应的缸体上就不需要设置主油道、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因此,在对缸体进行开发时,缸体改动不大,降低了缸体开发的难度,发动机的机型升级很容易实现,旧机型的制造设备以及工装都能最大限度得到利用,节约了开发费用,缩短了开发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缸盖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缸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缸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缸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气歧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气歧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气歧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气歧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歧管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歧管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VGIS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轮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轮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泵的总成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泵缸体安装面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泵壳与泵座安装面示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密封纸垫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泵壳横向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泵皮带轮纵向剖面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的活塞裙部的润滑涂层示意图;图1至图25中:I为缸盖罩、12为OCV阀、13为上油孔、14为主油道、15为中心油道、16为工位;2为缸体、22为上端面、23为气缸、24为水泵、25为回油道、26为安装座、27为连接孔;3为排气歧管、31为第一排气通道、32为第二排气通道、33为第三排气管、34为第四排气管、35为隔热罩支架、6为三元催化、37为前氧传感器安装孔、38为后氧传感器安装孔、310为进气法兰、320为排气法兰、330为支架;4为进气歧管、41为气道、42为谐振腔、43为真空腔、44为歧管内部通道、45为VGIS电磁阀、46为VGIS执行器、47为VGIS真空软管、48为节流阀体密封圈、49为缸盖法兰面密封圈、410为碳管电磁阀安装凸台、411为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凸台、412为曲轴箱串气接口、413为EGR安装口、414为进气口、415为阀片、416为轴承、417为转轴、418为液化气气轨安装凸台;5为轮系、51为曲轴带轮、52为水泵带轮、53为发电机带轮、54为水泵带轮、55为动力转向泵带轮、56为空调压缩机/动力转向泵带轮、57为空调压缩机带轮;58为发电机带轮、59为皮带、510为曲轴带轮、511为压缩机带轮、512为自动张紧轮、513为水泵带轮、514为惰轮、515为动力转向泵带轮;6为水泵、61为泵座、62为密封圈、63为叶轮、64为密封纸垫、65为水封、66为轴连轴承、67为泵壳、68为皮带轮、69为紧固螺栓、610为密封凹槽、611为第一孔、612为第二孔、613为第三孔、614为第四孔、615为第一加强筋、616为第二加强筋、617为第三加强筋、618为第四加强筋、619为第五加强筋、620为第六加强筋、621为第七加强筋、622为第八加强筋、623为第五孔、624为第六孔、625为第七孔、626为第八孔、627为第九加强筋、628为第十加强筋、629为第十一加强筋、630为第十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相关名词解释VVT: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该相位器通过配备的控制及执行系统,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以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0CV:汽车上用的一种阀,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门的低压机油的控制阀,主要应用在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VVT)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就是针对现有的缸盖罩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VVT的主油道集成在缸盖罩里面,VVT的控制机构-OCV阀就不必装在缸盖上增加缸盖的设计复杂程度,转而装在缸盖罩上,使得不带VVT的缸盖改动起来很简单,对机加工制造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很多设备以及工装都可以进行共用,从而实现了降低缸盖的开发难度的目的,在节约开发费用的同时缸盖的开发周期也得到了大大缩短。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如图1和图2所不,该发动机总成,包括缸盖罩1、缸体2、活塞7、进气歧管4、排气歧管3、轮系5和水泵6,其中,缸盖罩1、水泵6和轮系5设置在缸体2上,缸体2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缸盖罩、缸体、活塞、进气歧管、排气歧管、轮系和水泵,其中,所述缸盖罩、所述水泵和所述轮系设置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气缸,所述活塞位于每个所述气缸内,且所述活塞的顶部与所述缸盖罩、所述气缸共同组成燃烧室,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排气歧管分别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罩包括主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的上油孔、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的滞后腔连通,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的提前腔连通,当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导通,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非导通;当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导通,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非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缸盖罩、缸体、活塞、进气歧管、排气歧管、轮系和水泵,其中,所述缸盖罩、所述水泵和所述轮系设置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气缸,所述活塞位于每个所述气缸内,且所述活塞的顶部与所述缸盖罩、所述气缸共同组成燃烧室,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排气歧管分别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罩包括主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的上油孔、OCV阀和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的滞后腔连通,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的提前腔连通,当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导通,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非导通;当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二出油口导通,所述OCV阀的进油口与所述OCV阀的第一出油口非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 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包括多个提前腔和多个滞后腔,且所述提前腔和滞后腔相邻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OCV阀的进油口通过中心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OCV阀个数为两个,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也有两个,每个OCV阀对应一个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的入水口处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入水口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侧面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回油道,所述缸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油底壳,所述回油道自上端面的一侧贯穿所述缸体,所述回油道设有回油道出口,所述回油道出口对应油底壳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叶轮、轴连轴承、泵座和泵壳,所述叶轮压装在轴连轴承上;所述泵壳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泵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伟国田阳波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