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植物病菌作用的化合物——4-N-取代-5-氯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是由下列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以2-氨基-6-氯苯甲酸、甲酰胺、三氯氧磷、浓盐酸、N-Boc哌嗪、取代苄氯或苄溴为原料,以氢化钠、三乙胺、碳酸钾为催化剂,经三步或五步合成4-N-取代-5-氯喹唑啉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I2、I4、I8、II5对植物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II1、II7、II10、II11、II16、II17对植物细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植物病菌作用的化合物——4-N-取代-5-氯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是由下列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介绍了以2-氨基-6-氯苯甲酸、甲酰胺、三氯氧磷、浓盐酸、N-Boc哌嗪、取代苄氯或苄溴为原料,以氢化钠、三乙胺、碳酸钾为催化剂,经三步或五步合成4-N-取代-5-氯喹唑啉衍生物。本专利技术化合物I2、I4、I8、II5对植物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II1、II7、II10、II11、II16、II17对植物细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专利说明】—种4-N-取代-5-氯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和农药
,具体的说是一种4-#-取代-5-氯喹唑啉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的农药发展中,因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生物活性和多变的结构类型而备受人们关注,许多含喹啉环结构的化合物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如杀菌、杀虫、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高血压、抗结核、抗疟等,部分喹唑啉类化合物目前已成功开发为商品化的药物,如杀菌剂氟喹唑、杀螨剂喹螨醚和抗癌药物易瑞沙等。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病菌病害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农业措施包括加强检疫、严格处理病稻草和加强肥水管理等,严格实行检疫制度,防止病害传人无病区。在疫区应建立无病留种田,以控制病情的发展。生物防治主要是选育抗病品种,具有一定地域性,可因地 制宜选种。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药剂包括有机磷、有机氮、苯基酰胺及噻唑类等杂环化合物以及抗菌素,但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化学农药可以完全有效的控制植物病菌病害的发生,因此,合成低毒新型的抗植物病菌药剂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具有抗植物病菌的喹唑啉酮类化合物2004 年 Ryu 等(Ryu, C.K.; Shim, J.Y.; Yi, Y.J.;Chae, M.J.; Han, J.Y.; Jung, 0.J.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5,8 quinazolinedionederivativesmod1-fied at positions 6 and 7 .Archives of phamacal Research;2004,27,990-996.)报道了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C.,热带念珠菌(C.,克柔念珠菌(C.,黑曲霉菌(λ niger)的MIC值分别为6.3、3.2、3.2、0.8 u g/mL,也均优于或与对照药剂酮康唑(MIC)值(分别为 6.3,6.3,12.5,12.5 P g/mL)相当。2006 年 Ouyang 等(Ouyang, G.P.; Zhang, P.Q.; Xu, G.F.; Song, B.A.; Yang, S.; Jin, L.H.; Xue, ff.; Hu, D.Y.; Lu, P.; Chen, Z.Synthesisand antifungal bioactivities of 3-Alkylquinazolin-4-one derivatives .molecules, 2006, 11,383-392.)合成了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说明化合物在50 # g/mL药剂浓度下,对小麦赤霉(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Fusariumoxysporum)、苹果腐烂(valsa mali)三种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7.2%,50.3%,40.9%,接近对照药剂恶霉灵的抑制率。2008年,高兴文等(高兴文,蔡学建,严凯,高丽丽,王和英,陈卓,宋宝安.4-(3功-喹唑啉酮类SchifT碱的合成与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有机化学,2008,28,1785-1791.)报道了 4-(3功-喹唑啉酮类SchifT碱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在50 u g/mL药剂浓度下,该类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辣椒枯萎,苹果腐烂三种病菌的抑制率均在16%以下。此外在500 μ g/m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2013 年王翔等(Wang, X.; Li, P.; Li, Z.L.; Yin, J.; He, Μ.; Xue,ff.; Chen, Ζ.ff.; Song, B.A.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NovelArylimines Containing a 3-Aminoethyl-2- -4 (3H)-quina-zolinone Moie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Chemistry, 2013, 61,9575-9582.)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喹唑啉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和水稻白叶枯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50 //g/mL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0.09,20.83,21.33,20.23。2、具有抗植物病菌的喹唑啉类化合物1994年Coghlan等(Coghlan, J.M.; Dreikorn, A.B.; Jourdan, P.G.; Suhr, R.G.Quinoline Derivatives .US 5296484, (1994).)合成了 4-胺基取代的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在100 μ g/mL浓度下,这些化合物对小麦白粉菌、稻瘟病、番茄晚疫病、葡萄霜霉病、小麦叶锈病的控制率达到90%-100%,有较好的抑菌效果。1994 年 Barry 等(Barry, A.; Trilobi, D.; Robert, G.Pyridylethoxy- pyridylEthylamino, and Pyridylpropyl-Derivatives of Quinoline and Quinazoline asInsecticides and Fungicides .VO 9404527, (1994).)合成了 4-7^0 取代的新型喹唑啉胺、喹唑啉醚类化合物,在100 μ g/mL浓度下,这些化合物对小麦白粉菌、稻瘟病、番茄晚疫病、葡萄霜霉病、小麦叶锈病的控制率达到90%-100%,有较好的抑菌活性。2004年刘刚等 (刘刚,宋宝安,桑维均,杨松,金林红,丁雄.取代芳环-4-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有机化学,2004,23,1296-1300.)以H) 15303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取代芳环-4-氨基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在药剂浓度为500 μ g/mL时,化合物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试验,其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可达到56.07%。2008年刘刚等(刘刚,刘春萍,纪春暖,孙琳,温全武.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有机化学,28,525.)通过4-氯喹唑啉和巯基化合物在丙酮/碳酸钾体系中反应合成了 7个新型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它们的抑菌活性;其中,其中4-(烯丙硫基)喹唑啉在50 μ g/mL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4‑N‑取代‑5‑氯喹唑啉类化合物,其特征是该类化合物由下列结构通式表示:其中R1为氢或甲基,R2为取代苄基、烷基、取代芳环、R或S‑取代芳环,所指芳环为邻、间、对位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甲基、乙基、甲氧基、卤原子,卤原子可为氟、氯、溴;R3为苄基、取代苄基,其苄基环上邻、间、对位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甲基、乙基、甲氧基、硝基、氰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以及卤原子,卤原子可为氟、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向红梅,薛伟,丁永正,张东阳,施利,尹娟,贺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