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619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油缸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本体上随所述转轴本体一同转动,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径向通孔;所述油缸组件设置有容纳液体的腔体;一桨叶式离合器,套设于所述转轴本体上匹配所述第二径向通孔的位置处,所述桨叶式离合器包括复数个桨叶通过复数个预定倔强系数的复位弹簧连接于复数个桨叶控制座上,所述桨叶控制座可活动的连接于离心盘上,所述离心盘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二径向通孔与所述桨叶控制座的油道。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可在桨叶式自动离合轴预设转速未达到时提前使离合单元结合;使桨叶式自动离合轴使用更灵活;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
本技术属于一种机械零件,尤其涉及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
技术介绍
桨叶式自动离合轴是离合器的一种,用于当动力输出轴的转速达到预设值时使离合单元结合,当动力输出轴的转速低于预设值时使离合单元分离。现有的桨叶式自动离合轴的结合与分离的转速控制都是通过预定倔强系数的弹簧实现的,一旦弹簧的倔强系数被确定,则在使用时无法施加干预,令桨叶式自动离合轴无法灵活的适应各种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桨叶式自动离合轴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于工作时施加额外的干预的桨叶式自动离合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其中,包括:—转轴本体,所述转轴本体设有中心孔,所述转轴本体上预定位置环设有复数个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与所述中心孔联通;所述转轴本体上第二预定位置处环设有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二径向通孔与所述中心孔联通,所述中心孔的两端分别通过堵头封闭;一油缸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本体上随所述转轴本体一同转动,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径向通孔;所述油缸组件设置有容纳液体的腔体,所述腔体设有环形开口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轴本体(1),所述转轴本体(1)设有中心孔(10),所述转轴本体上预定位置环设有复数个第一径向通孔(11),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1)与所述中心孔(10)联通;所述转轴本体(1)上第二预定位置处环设有第二径向通孔(12),所述第二径向通孔(12)与所述中心孔(10)联通,所述中心孔(10)的两端分别通过堵头(101)封闭;一油缸组件(2),套设于所述转轴本体(1)上随所述转轴本体(1)一同转动,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1);所述油缸组件(2)设置有容纳液体的腔体(21),所述腔体(21)设有环形开口(211)与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1)联通;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式自动离合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轴本体(I ),所述转轴本体(I)设有中心孔(10),所述转轴本体上预定位置环设有复数个第一径向通孔(11),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1)与所述中心孔(10)联通;所述转轴本体(I)上第二预定位置处环设有第二径向通孔(12),所述第二径向通孔(12)与所述中心孔(10)联通,所述中心孔(10)的两端分别通过堵头(101)封闭; 一油缸组件(2 ),套设于所述转轴本体(I)上随所述转轴本体(I) 一同转动,并且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1); 所述油缸组件(2)设置有容纳液体的腔体(21),所述腔体(21)设有环形开口(211)与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1)联通; 所述腔体(21)内设有一环形的活塞元件(212);所述活塞元件(212)设有一环形的凸起(213)伸出所述油缸组件(2); 一桨叶式离合器(4),套设于所述转轴本体(I)上匹配所述第二径向通孔(12)的位置处,所述桨叶式离合器(4)包括复数个桨叶(4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杰董国柱毛财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捷成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