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及其制备方法。该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为,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豆低聚糖15-40份、乳化剂1-2份、稳定剂1-3份、大豆蛋白1-2份、糖浆15-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需求调整风味,是老少皆宜的理想食品,产品与水按体积比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大豆低聚糖饮品,食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二)
技术介绍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所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呼,它是功能性低聚糖,属于益生元的一种。目前,国内销售的大豆低聚糖均为液体产品,风味单一且储运不便。若将大豆低聚糖运用于植脂末中,既增加了植脂末的功能性,又解决了大豆低聚糖的储运及风味改善的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储运容易、食用方便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豆低聚糖植脂末,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大豆低聚糖15-40份、乳化剂1-2份、稳定剂1-3份、大豆蛋白1-2份、糖浆15-40份。本专利技术的更优方案为: 所述原料还包括氢化植物油1-30份;可根据对大豆低聚糖植脂末中脂肪需求选择是否添加氢化植物油。所述稳定剂为磷酸氢二钾和三聚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二者的混合物;糖浆为低聚异麦芽糖浆、低聚异麦芽糖粉、麦芽糖浆和葡萄糖浆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麦芽糖浆;乳化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二者的混合物。所述氢化植物油为代可可脂、豆油、起酥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代可可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Cl)先将糖浆和大豆低聚糖打入糖浆罐中混匀,升温至55-65°C ; (2)将大豆蛋白和稳定剂分别溶解于70-80°C的热水中,然后,将糖浆、大豆低聚糖、大豆蛋白和稳定剂置于配料罐内混匀,温度控制在70-80°C ; (3)将配料罐内物料移入乳化罐内,添加乳化剂,混匀后乳化、杀菌,温度控制在70-80 0C ; (4)将乳化罐中料液干燥,得到原料粉末,冷却至室温后包装,得到产品。步骤(3)中,将氢化植物油放入化油槽内,在不超过80°C的温度下加热,然后加入乳化剂,二者充分溶解后得到油相,将油相加入乳化罐内。步骤(4)中,料液在干燥前先经两次均质操作,一次均质压力为17MPa,二次均质压力为25MPa ;干燥方式为喷雾干燥,冷却方式为流化床冷却。本专利技术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可常温下保存较长时间而不变质,并且拓展了大豆低聚糖的又一用途,使大豆低聚糖的营养更加容易吸收利用,发挥功效,该产品中含有大量水苏糖、棉子糖,对人体肠道的有益菌群双歧杆菌有很好的增殖作用,对有害细菌几乎不起作用。大豆低聚糖在肠道被双歧杆菌吸收利用,被发酵降解成短链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质,抑制了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的增殖,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起到改善肠道环境和保护肠道的作用;同时其还有促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生成和吸收、辅助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保护肝脏的功效。本专利技术可根据需求调整风味,是老少皆宜的理想食品,产品与水按体积比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大豆低聚糖饮品,食用方便。(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采用以下原料制成: 代可可脂20g、大豆蛋白lg、蔗糖酯0.5g、单甘脂lg、磷酸氢二钾3g、三聚磷酸钠lg、低聚异麦芽糖衆38.5g、大豆低聚糖35g。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制备过程包括: (I)碳水化合物制备:按照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具体配比,先将低聚异麦芽糖浆及大豆低聚糖打入糖浆罐中,充分混匀,升温至60°C左右。(2)水相制备: a.将大豆蛋白、磷酸氢二钾、三聚磷酸钠混合,加入75°C的热水将其充分溶解; b.将步骤a所得的溶液打入配料罐中充分混匀,温度控制在75°C左右。(3)油相制备:将代可可脂放入化油槽化开,温度不得超过80°C,化开后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蔗糖酯,使其充分溶解。(4)将上述所得相打入乳化罐内,充分混匀后,进行乳化杀菌,温度在75°C左右;将乳化好的料液进行一次和二次均质操作,一次均质压力在17MPa ;二次均质在25MPa ;使原料通过两次均质混合更均匀。(5)将步骤(4)获得的料液进行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20-140°C,出风温度70-80°C,得到原料粉末,原料粉末经流化床冷却到30°C。(6)将冷却好的原料粉末加入硅胶造粒,包装,得到大豆低聚糖植脂末。(7)检验合格后入库。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与水按体积比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大豆低聚糖饮品,食用方便。实施例2: 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所需原料为: 豆油30g、大豆蛋白1.5g、单硬脂酸甘油脂与蔗糖酯混合物lg、三聚磷酸钠lg、麦芽糖浆40g、大豆低聚糖40g。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制备过程包括: (I)碳水化合物制备:按照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具体配比,先将麦芽糖浆及大豆低聚糖打入糖浆罐中,充分混匀、升温至55°C左右。(2)水相制备: a.将大豆蛋白、三聚磷酸钠混合,加入80°C的热水将其充分溶解; b.将步骤a所得的溶液打入配料罐中充分混匀,温度控制在80°C左右。(3)油相制备:将豆油放入化油槽化开,温度不得超过80°C,化开后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与蔗糖酯的混合物,使其充分溶解。(4)将上述所得相打入乳化罐内,充分混匀后,进行乳化、杀菌,温度在75°C左右;将乳化好的料液进行一次和二次均质操作,一次均质压力在17MPa ;二次均质在25MPa ;使原料通过两次均质混合更均匀。(5)将步骤(4)获得的料液进行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20-140°C,出风温度70-80°C,得到原料粉末,原料粉末经流化床冷却到30°C。(6)将冷却好的原料粉末加入硅胶造粒,包装,得到大豆低聚糖植脂末。( 7)检验合格后入库。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与水按体积比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大豆低聚糖饮品,食用方便。实施例3: 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所需原料为: 起酥油lg、大豆蛋白2g、蔗糖酯0.7g、磷酸二氢钾与三聚磷酸钠的混合物3g、葡萄糖浆20g、大豆低聚糖15。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制备过程包括: (I)糖浆制备:按照大豆低聚糖植脂末的具体配比,先将葡萄糖浆及大豆低聚糖打入糖浆罐中,充分混匀、升温至65 °C左右。(2)水相制备: a.将大豆蛋白、磷酸二氢钾与三聚磷酸钠的混合物混合,加入80°C的热水将其充分溶解; b.将步骤a所得的溶液打入配料罐中充分混匀,温度控制在70°C左右。(3)油相制备:将起酥油放入化油槽化开,温度为75°C,化开后加入蔗糖酯,使其充分溶解。(4)将上述所得相打入乳化罐内,充分混匀后,进行乳化、杀菌,温度在70°C左右;将乳化好的料液进行一次和二次均质操作,一次均质压力在17MPa ;二次均质在25MPa ;使原料通过两次均质混合更均匀。(5)将步骤(4)获得的料液进行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20-140°C,出风温度70_80°C,得到原料粉末,原料粉末经流化床冷却到30°C。(6)将冷却好的原料粉末加入硅胶造粒,包装,得到大豆低聚糖植脂末。( 7)检验合格后入库。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与水按体积比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大豆低聚糖饮品,食用方便。实施例4: 本实施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所需原料为: 代可可脂、豆油、起酥油混合物28-29g、大豆蛋白2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为,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豆低聚糖15‑40份、乳化剂1‑2份、稳定剂1‑3份、大豆蛋白1‑2份、糖浆15‑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为,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豆低聚糖15-40份、乳化剂1-2份、稳定剂1-3份、大豆蛋白1-2份、糖浆15-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氢化植物油1-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磷酸氢二钾和三聚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糖浆为低聚异麦芽糖浆、低聚异麦芽糖粉、麦芽糖浆和葡萄糖浆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化植物油为代可可月旨、豆油、起酥油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磷酸氢二钾和三聚磷酸钠的混合物;所述糖浆为麦芽糖浆;所述乳化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豆低聚糖植脂末,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化植物油为代可可脂。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冰,杨玉红,唐雪亭,申小珍,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大树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