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杀青装置包括基座、振动加热装置、杀青槽以及吹风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加热装置包括往复振动机构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往复振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往复振动单元带动杀青槽与加热单元同步运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源为加热管,所述的杀青槽底部为金属丝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茶叶杀青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控制灵活、清洁卫生的优点,可以适用于小微企业甚至家庭式企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杀青装置包括基座、振动加热装置、杀青槽以及吹风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加热装置包括往复振动机构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往复振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往复振动单元带动杀青槽与加热单元同步运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源为加热管,所述的杀青槽底部为金属丝网。本技术的茶叶杀青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控制灵活、清洁卫生的优点,可以适用于小微企业甚至家庭式企业。【专利说明】一种茶叶杀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青机,具体地涉及一种茶叶杀青装置。
技术介绍
制茶学上所说的杀青是指用高温,电磁辐射、超声等物理手段破坏茶树鲜叶中酶的活性的过程。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同时也是黑茶、黄茶、乌龙茶制造过程的工序之一。现有茶叶杀青装置按传热方式有接触式、微波方式、热风式和蒸汽式等,相应的茶叶杀青装置则有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微波杀青机、蒸汽杀青机和热风式杀青机等。直接接触传热的杀青机(如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使用较早,是较为普遍的杀青机,其中,锅式杀青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容易造成杀青叶的断碎以及因出叶不净造成的焦边焦叶,不易实现连续化等缺陷。现在除了少数名优茶手工制作是使用锅式杀青机,在大生产中已经较少使用。滚筒式杀青机效率高、杀青透,可以实现连续化,是目前主流的茶叶杀青机械装置。滚筒式杀青机的致命缺点有两个:一是因为水蒸气散发不及时,且杀青叶内含物易于和金属材料发生反应使得杀青叶色泽偏暗,如用于高档名优茶的制作对品质提高不利;另一个缺陷则是机体内易于产生残留的茶叶片末,同样会影响成品茶叶的质量。直接传热使杀青机械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30%左右。微波杀青机和热风式杀青机是较晚出现的杀青机械,微波杀青具有清洁、快速、杀青均勻、叶色翠绿的特点,但茶叶杀青对茶叶品质形成的作用不仅仅是阻止多酚物质的酶促氧化,还与水分散失,青气挥发相关。微波杀青时间过短,借助微波的穿透作用虽能较好地钝化酶的活性,却不能很好地散失水分挥发青气,不仅增加后续程序的复杂性,且成品茶通常带有青草气。蒸汽杀青是制造蒸青绿茶的机械,在我国使用较少,它的最主要问题是成品茶叶青气较重,不符合我国绿茶通行的品质特色要求。热风式杀青机是通过对直热时滚筒杀青机进行改造而研制出来的较为先进的杀青机械,它利用过热空气进行杀青,避免了杀青叶与金属器壁的反复接触,因而叶片一般不会造成断碎,叶色也不易变暗,较好地克服了滚筒杀青机的缺陷,但热风式杀青机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因为需要独立的热风发生和输送装置,安装建造也较为复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绿茶生产逐渐转向以生产名茶为主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占绿茶生产总量的70— 80%,且因市场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小微茶场甚至以家庭为单位的茶叶种植加工成为一种普遍方式,现阶段我国有茶场7万多家,茶叶生产根植于农业,在相当长时期内,茶叶企业大规模重组合并的趋势不会发生,因此发展适用于小微企业甚至家庭式企业的杀青装置极为迫切,由此对于茶叶杀青装置的要求趋向于:1)操作简易方便,劳动强度较小,作业量可以灵活调节:2)能耗较低;3)结构简单,易于根据需要对其规格进行灵活调整以适用于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作业量要求的企业之需要;4)杀青质量满足茶叶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适用于小微企业甚至家庭式企业的茶叶杀青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茶叶杀青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方的振动加热装置、设置于振动加热装置上方的杀青槽以及设置于杀青槽底部和振动加热装置顶部之间的吹风装置,其中,所述振动加热装置包括往复振动机构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往复振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往复振动单元带动杀青槽与加热单元同步运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源为加热管;所述的杀青槽底部为金属丝网。其中,所述杀青槽在金属丝网的四周设置有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与一温度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温度显示装置设置于基座的表面。为了实现杀青茶叶的出料,所述的杀青槽与振动加热装置在一侧铰接,从而实现杀青槽的侧翻。为了便于杀青槽的侧翻,所述的杀青槽在铰接侧的对侧表面设置有手柄。所述杀青槽的金属丝网的下方还连接有钢丝或钢条,用于承托金属丝网。所述的吹风装置的下方与振动加热装置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一层金属板,用于承接从金属丝网的网孔中掉落的茶叶片末,吹风装置用于吹扫金属板上收集的落叶碎片。所述的基座侧面分别设置有热源功率调节装置以及振动频率调节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热源功率调节装置和温度显示装置与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振动频率调节装置和显示装置与往复振动机构单元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管为卤素加热管或碳晶加热管。其中,所述热源的功率在O?IOkW之间可调节;所述的往复振动单元的振动频率在O?200次/分钟之间可调节。作为优选,所述的往复振动机构单元为以曲轴机构部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茶叶杀青装置具有如下优点:(I)通过将加热单元设置于往复振动单元的上方与往复振动单元同步运动,并通过金属丝网和金属板传递热能,避免了热源直接与杀青叶接触,防止了焦边焦叶,没有机械炒手或导叶钢板,茶叶不会断碎,同时,敞开式装置使得水分和青草气物质易于散发,杀青速度较快,利于节能,茶叶叶色也不易变暗,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往复振动可以使杀青叶得以翻转,既有利于失水,也有利于茶叶各部分均匀受热,保证了杀青质量。(2)通过设置吹风装置,可以将残留的茶叶片沫清扫干净,提高茶叶品质。(3)通过设置测温装置和温度显示装置、热源功率调节装置以及振动频率调节和显示装置,可以对杀青温度实现实时监控并灵活调节,便于根据鲜叶老嫩、投叶数量灵活调节程序,既能保证杀青质量,也有利于节约能量。(4)本技术的茶叶杀青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茶叶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杀青装置,包括一基座1,基座I上方依次设置有振动加热装置2和杀青槽3,在杀青槽3的底部和振动加热装置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吹风装置4。其中,振动加热机构包括一曲轴机构部件12和卤素加热管15 (或者碳晶加热管),卤素加热管15设置于曲轴机构部件12上,该曲轴机构部件12同时带动卤素加热管15和杀青槽3的往复运动。卤素加热管15的功率在O?IOkW之间可调节,曲轴机构部12件的振动频率在O?200次/分钟之间可调节。杀青槽3的底部为金属丝网5,在金属丝网5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承托金属丝网5的钢丝9,在吹装置4的下方与振动加热装置2的顶部之间设有一层金属板16,金属板16用于承接从金属丝网5的网孔中掉落的片末等,吹风装置4用于吹扫金属板16上收集的落叶碎片。杀青槽3在一侧边与振动加热装置2通过铰接部件14进行铰接,该铰接侧的另一侧边设置有手柄8,从而实现杀青槽3的侧翻。杀青所需热量来自卤素加热管15的直接热辐射及空气受热。金属丝网5的四周设置有测温装置6,该测温装置6与一温度显示装置7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并显示金属丝网5周围的温度。在基座I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热源功率调节装置10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杀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振动加热装置(2)、设置于振动加热装置(2)上方的杀青槽(3)以及设置于杀青槽(3)底部和振动加热装置(2)顶部之间的吹风装置(4),其中,所述振动加热装置(2)包括往复振动机构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往复振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往复振动单元带动杀青槽与加热单元同步运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源为加热管(15);所述的杀青槽底部为金属丝网(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