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可变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552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重可变电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改变平衡锤(10)的重量的对重可变电梯(1)。对重可变电梯(1)具有乘用轿厢(5)、对重基座(40)、辅助对重(45)、以及对重转装装置(60)。乘用轿厢(5)和对重基座(40)被配设在升降通道(3)内。辅助对重(45)载置于对重基座(40)。对重转装装置(60)位于升降通道(3)内的对重基座(40)的上方,保持辅助对重(45),并能够进行辅助对重(45)向对重基座(40)的装卸。(*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重可变电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改变平衡锤(10)的重量的对重可变电梯(1)。对重可变电梯(1)具有乘用轿厢(5)、对重基座(40)、辅助对重(45)、以及对重转装装置(60)。乘用轿厢(5)和对重基座(40)被配设在升降通道(3)内。辅助对重(45)载置于对重基座(40)。对重转装装置(60)位于升降通道(3)内的对重基座(40)的上方,保持辅助对重(45),并能够进行辅助对重(45)向对重基座(40)的装卸。【专利说明】对重可变电梯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037931 (申请日:2/27/2013)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对重可变电梯。
技术介绍
具备平衡锤的所谓吊桶式电梯,利用卷扬机的动力使通过缆索连接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上下移动,从而使乘用轿厢能够在升降通道内升降。该吊桶式电梯在运行时,在使乘用轿厢和平衡锤中的较重的一方上升时,需要更多的卷扬机的动力,乘用轿厢和平衡锤的重量越接近,则越能够实现节能运行。在该吊桶式电梯中,平衡锤的重量一般被设定为与乘用轿厢为规定的装载量(例如最大装载量的1/2)的情况下的乘用轿厢取得平衡。因此,在乘用轿厢里没有乘客的情况下,平衡锤这一方比较重,而乘用轿厢为满员状态时则乘用轿厢更重。由此,乘用轿厢和平衡锤的平衡状态会根据乘用轿厢内的搭乘人员的数量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以往的电梯中,有能够根据需要使平衡锤的重量发生变化的电梯。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电梯运行时使平衡锤的重量发生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使平衡锤的重量发生改变的方法还有改良的余地。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改变平衡锤的重量的对重可变电梯。本实施方式的对重可变电梯具有乘用轿厢、对重基座、主缆索、辅助对重、以及对重转装装置。乘用轿厢配设在升降通道内。对重基座配设在升降通道内。主缆索卷挂于卷扬机上,并连接乘用轿厢和对重基座。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对重转装装置,位于当对重基座位于升降通道内的对重基座的升降范围的最上部的状态时的对重基座的上方位置,保持着辅助对重,并能够将辅助对重向对重基座上装卸。根据上述构成的对重可变电梯,能够容易地改变平衡锤的重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的概略图。图2是图1的A部的详细图。图3是示出由驱动构件保持辅助对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将对重转装装置保持着的辅助对重移动到对重基座时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具备的对重转装装置的概略图。图8是图7中的B-B向视图。图9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将对重转装装置保持着的辅助对重移动至对重基座时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具备的对重转装装置的概略图。图13是图12的C-C向视图。图14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示出将对重转装装置保持着的辅助对重移动至对重基座时的说明图。图16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之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7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具备的对重转装装置的概略图。图18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具备的辅助对重的详细图。图19是示出将辅助对重载置于对重基座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21是图20的D部的详细图。图22是在图20所示的对重基座上装卸辅助对重时的说明图。图23是图22的E部的详细图。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25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的变形例中的辅助对重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进行详细地说明。又,该实施方式并没有将技术的范围限定于此。另外,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且简单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实施方式I〕图1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I涉及的对重可变电梯I作为通过主缆索11将能够在升降通道3内升降的乘用轿厢5和作为平衡铅锤的平衡锤10连接的电梯,即所谓的吊桶式电梯而构成。对重可变电梯I具备:升降通道3、乘用轿厢5、平衡锤10、主缆索11、升降驱动装置12、候梯厅7、以及控制装置20,通过乘用轿厢5在升降通道3内的升降,使得乘用轿厢5能够在候梯厅7之间移动。其中,升降通道3沿具备对重可变电梯的建筑物的铅直方向设置,并跨越建筑物内的多个楼层设置。另外,升降驱动装置12和控制装置20等,设置在位于例如乘用轿厢5升降的升降通道3的铅直方向上侧的机械室14等内。乘用轿厢5是以用户乘坐或搭载货物为目的的结构物,配置在升降通道3内,并为能够在升降通道3内升降的构成。另外,平衡锤10通过主缆索与乘用轿厢连接5,并被配置在升降通道3内,平衡锤10作为与乘用轿厢5连动并能够在升降通道3内升降的平衡铅锤设置。另外,主缆索11上挂在设置在升降通道3的上部的升降驱动装置12的卷扬机15的主滑轮16和导向滑轮17等上,主缆索11的一端与乘用轿厢5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锤10连接,从而使双方连接。升降驱动装置12具有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18和与电动机18连接的主滑轮16,由通过电动机18产生的动力电动牵引主缆索11的卷扬机15等构成,并能够通过控制装置20进行驱动控制。候梯厅7设置在乘用轿厢5能够平层的各电梯停止层楼,是用户对于乘用轿厢5上梯下梯,或者是将货物对于乘用轿厢5进行装卸的地方。控制装置20具备微型计算机、以及驱动电路,该微型计算机具有通过通常形式的双向公用母线相互连接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预先记录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等的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临时记录CPU的运算结果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存储预先准备的地图数据和对重可变电梯I的规格等信息的备份RAM和输入输出端口装置。控制装置20与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检测装置以及对重可变电梯I的各部分电连接,对各部分的运作进行统一控制。并且,对重可变电梯I具备能够使平衡锤10的重量发生变化的对重转装装置60。该对重转装装置60位于升降通道3内的平衡锤10的升降范围的最上部的位置,基于来自控制装置20的控制信号而运行,能够使平衡锤10的重量发生变化。图2是图1的A部的详细图。在主缆索11的平衡锤10侧的端部上,设置有与平衡锤10连接的主缆索挂钩35。平衡锤10通过与主缆索挂钩35连接,而与主缆索11的一端连接。在升降通道3内,内设有当平衡锤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对平衡锤10的进行导向的一对导轨50。该导轨5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另外,在平衡锤10上设置有导轮31,该导轮31通过与该导轨50接触并发生旋转,能够使平衡锤10沿着导轨50升降。由此,导轨50和导轮31在水平方向上限制了平衡锤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重可变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乘用轿厢,所述乘用轿厢配设在升降通道内;对重基座,所述对重基座配设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主缆索,所述主缆索卷挂于卷扬机,并连接所述乘用轿厢和所述对重基座;辅助对重,所述辅助对重载置于所述对重基座;以及对重转装装置,在所述对重基座处于所述升降通道内的所述对重基座的升降范围的最上部的状态下,该对重转装装置位于所述对重基座的上方,所述对重转装装置保持所述辅助对重,且能够进行所述辅助对重向所述对重基座的装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淳青木谦治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