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8188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3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在对浮栅上方沉积介质层之前,先对其表面用特定的药液进行清洗,以去除浮栅上经刻蚀后残留的电荷或颗粒,以获得更清洁的表面,并且此方法不会损害浮栅本体。之后,再进行后续的介质层沉积。如此一来,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浮栅上方不会存在电荷或颗粒,避免了浮栅在存储电子时由于电子不稳定导致存储单元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嵌入式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产品的安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硬件设计,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产品本身的安全,防止被修改。在嵌入式系统当中,所有的代码和系统数据都是被存储在FLASH芯片内部的。FLASH芯片的特点是可多次擦写,而且掉电数据不会丢失。为了保护FLASH中的数据,越来越多的FLASH厂商在FLASH内部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寄存器:0TP(one time programmable)寄存器,即一次性可编程寄存器。意思是这个寄存器是只可以编程一次的,编程后就再也不可以修改了。OTP器件有多种类型,常见的为串联晶体管型0ΤΡ,这种OTP器件一般都是通过两个晶体管串联得到。其中一个作为控制管,另一个为读取管,读取管的栅极浮空而不与其他器件电连接,称为浮栅。浮栅是通过电荷的注入,达到改变读取管的阈值电压进而改变其开启关断状态的目的。生产OTP器件需要在浮栅上沉积介质层,使其不与其他器件电连接,而使控制栅露出以便连接金属线。现有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光刻选择控制栅并加以刻蚀,以达到控制栅露出,而浮栅表面覆盖介质层的目的。然而,在光刻和刻蚀等工艺后,所述浮栅表面可能残留电荷或颗粒,使得OTP器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存储电子不稳定,甚至存储单元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在生产过程中获得更清洁的浮栅表面,从而提高浮栅中存储电子的稳定性,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一衬底上形成二栅极,用以分别作为控制栅和浮栅;形成掩蔽膜,所述掩蔽膜覆盖所述控制栅、浮栅及衬底;去除所述浮栅上的部分厚度的掩蔽膜;清洗所述浮栅;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掩蔽膜的表面;去除所述控制栅上的介质层和掩蔽膜;在所述控制栅和浮栅的两侧分别形成源极和漏极,所述控制栅和浮栅共用一源极或漏极。可选的,清洗所述浮栅的步骤包括:使所述衬底整体进入酸槽中浸泡。可选的,所述酸槽包括第一酸槽和第二酸槽,所述第一酸槽盛放用HF和H2O以1:200的体积比配比而成的液体,所述第二酸槽盛放用ΝΗ40Η、Η202和H2O以1:1.5:50的体积比配比而成的液体,所述衬底依次进入第一酸槽和第二酸槽中浸泡。可选的,在所述酸槽一中去除所述浮栅上残留的被刻蚀掩蔽膜成分,在所述酸槽二中浸泡时间为5分钟。可选的,所述掩蔽膜包含二氧化硅与氮化硅,在所述衬底上先生长二氧化硅再生长氮化娃。可选的,通过光刻工艺去除所述浮栅上的掩蔽膜的步骤包括:去除所述浮栅上的部分厚度的掩蔽膜的步骤包括:上光阻曝光显影后,通过干法刻蚀去除所述浮栅上的氮化硅和部分厚度的二氧化硅,再去除其余光阻。可选的,通过光刻工艺去除所述控制栅上的介质层和掩蔽膜的步骤包括:上光阻曝光显影后,通过湿法刻蚀去除所述控制栅上的介质层,再通过干法刻蚀去除所述控制栅上的氮化硅和部分二氧化硅,再去除光阻,最后通过湿法刻蚀去除所述控制栅上残余的其余二氧化硅。可选的,所述介质层为二氧化硅层。可选的,所述介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掩蔽膜的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在对浮栅上方沉积介质层之前,先对其表面用特定的药液进行清洗,以去除浮栅上经刻蚀后残留的电荷或颗粒,以获得更清洁的表面,并且此方法不会损害浮栅本体。之后,再进行后续的介质层沉积。如此一来,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浮栅上方不会存在电荷或颗粒,避免了浮栅在存储电子时由于电子不稳定导致存储单元失效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图。图2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各个步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一衬底上形成二栅极,用以分别作为控制栅和浮栅;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包括多个种类,本实施例所述为串联晶体管型一次性可编程,其通过在衬底100上形成两个晶体管,一个为控制管,一个为读取管,通过公用一个源极或漏极而相互串联。如图2所示,在本步骤中,分别形成所述控制管和读取管的栅极,分别为控制栅300和浮栅200。在上述步骤中,所述衬底100为半导体衬底,可以是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也可以是硅、锗、硅锗化合物或砷化镓等材料形成的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可以具有外延层或绝缘层上硅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半导体材料,这里不一一列举。S2.形成掩蔽膜,所述掩蔽膜覆盖所述控制栅、浮栅及衬底;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掩蔽膜包含二氧化硅膜10和氮化硅膜20,二氧化硅膜10在下而氮化硅膜20在上,即先对所述衬底100生长二氧化硅膜10,再在二氧化硅膜10上生长氮化硅膜20。其目的在于,氮化硅通常需要通过干法刻蚀去除,当需要去除掩蔽膜时,可仅采用干法刻蚀并对刻蚀出的气体进行监测以判断氮化硅膜20是否刻蚀完毕,当氮化硅膜20刻蚀完毕时即停止刻蚀。以防过多地刻蚀掉下方的二氧化硅膜10,达到保护下方器件的作用。S3.去除所述浮栅上的部分厚度的掩蔽膜;具体的方法采用光刻,步骤为:所述衬底100上光阻并显影,以区别所述浮栅200和控制栅300,并对所述浮栅200上的氮化硅膜20通过干法刻蚀的方式去除。如上所述,干法刻蚀时通过监控刻蚀出的气体来判断所述氮化硅膜20是否完全去除,当刻蚀出的气体发生变化时判断已开始刻蚀下方的二氧化硅膜10,此时停止干法刻蚀。干法刻蚀完成后,去除其余光阻,即控制栅300上的光阻。步骤3完成后的形态如图4所示。此时,浮栅200的表面仅剩部分二氧化硅层10,控制栅300的表面同图2,覆盖有掩蔽膜。S4.清洗所述浮栅;清洗的方式为,将所述覆盖掩蔽膜后的衬底100放入酸槽中浸泡,以去除浮栅200上经刻蚀后的残留电荷或颗粒,以使浮栅200获得更清洁的表面。酸槽中液体以完全去除残留电荷或颗粒,而不损坏下方的浮栅200为目的而配置。优选地,可设置两个酸槽,所述衬底进入依次进入两个酸槽,即第一酸槽和第二酸槽中浸泡。所述第一酸槽盛放用HF和H2O以1:200的体积比配比而成的酸性液体,主要为去除浮栅200上经刻蚀后可能残留的氮化硅20,以露出浮栅200的表面。所述第二酸槽盛放用ΝΗ40Η、Η202和H2O以1:1.5:50的体积比配比而成的碱性液体,用来洗掉可能存在与浮栅200表面的颗粒,金属离子等等,以得到清洁的浮栅200的表面。具体的,在所述第一酸槽中的浸泡在常温下进行,去除大约2A的二氧化硅即可;在所述第二酸槽中的浸泡在35摄氏度的条件中进行,时间约为5分钟,即可洗掉存在于浮栅200上的残留电荷或颗粒。S5.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掩蔽膜的表面;介质层30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所述浮栅200上若有留下的部分掩蔽膜,则其为二氧化硅膜10。因此经生长介质层30后,在所述浮栅200上形成较厚的二氧化硅层,达到浮栅200浮空而不与其他器件电连接的目的。而在生长介质层30后,控制栅300上也覆盖了较厚的介质层30,如图5所示。具体的,所述介质层30的厚度大于之前沉积的掩蔽膜,即二氧化硅膜10和氮化硅膜20的厚度。具体的,掩蔽膜中二氧化硅的量为130A,氮化硅的量为260A,而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在一衬底上形成二栅极,用以分别作为控制栅和浮栅;形成掩蔽膜,所述掩蔽膜覆盖所述控制栅、浮栅及衬底;去除所述浮栅上的部分厚度的掩蔽膜;清洗所述浮栅;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掩蔽膜的表面;去除所述控制栅上的介质层和掩蔽膜;在所述控制栅和浮栅的两侧分别形成源极和漏极,所述控制栅和浮栅共用一源极或漏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在一衬底上形成二栅极,用以分别作为控制栅和浮栅; 形成掩蔽膜,所述掩蔽膜覆盖所述控制栅、浮栅及衬底; 去除所述浮栅上的部分厚度的掩蔽膜; 清洗所述浮栅; 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掩蔽膜的表面; 去除所述控制栅上的介质层和掩蔽膜; 在所述控制栅和浮栅的两侧分别形成源极和漏极,所述控制栅和浮栅共用一源极或漏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清洗所述浮栅的步骤包括:使所述衬底整体进入酸槽中浸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槽包括第一酸槽和第二酸槽,所述第一酸槽盛放用HF和H2O以1:200的体积比配比而成的液体,所述第二酸槽盛放用ΝΗ40Η、Η202和H2O以1:1.5:50的体积比配比而成的液体,所述衬底依次进入第一酸槽和第二酸槽中浸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可编程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乐张智侃曹亚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