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101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其特性在于:包括固定板,旋转轴,换向板,行走滚轮,一对相互交叉对称的行走通道:de通道和bf通道;所述换向板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处通过旋转轴与固定板铰接;所述行走滚轮在相互交叉对称的一对行走通道内行走;所述换向板由电磁螺线管驱动左右摆动,所述一对行走通道交替连通/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机构替代目前的中置道岔换向机构,可以实现滑块在中置道岔位置的高速换向功能,同时使得道岔换向的误差率和故障率大大降低,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的分拣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分拣效率、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较之目前同类分拣产品均有大幅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其特性在于:包括固定板,旋转轴,换向板,行走滚轮,一对相互交叉对称的行走通道:de通道和bf通道;所述换向板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处通过旋转轴与固定板铰接;所述行走滚轮在相互交叉对称的一对行走通道内行走;所述换向板由电磁螺线管驱动左右摆动,所述一对行走通道交替连通/封闭。本技术的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机构替代目前的中置道岔换向机构,可以实现滑块在中置道岔位置的高速换向功能,同时使得道岔换向的误差率和故障率大大降低,使得使用本技术技术的分拣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分拣效率、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较之目前同类分拣产品均有大幅改进。【专利说明】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输送轨道或导轨,特别涉及两个轨道之间的道岔换向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利用滚轮在固定轨道或导轨中行走,可以使滚轮连接的物体或工件按预设路径位移,运输和输送技术中普遍使用了这项技术,但是当两个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发生交叉时,需要在交叉部分设置一个换向机构,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对应一个指定的轨道,使指定的轨道构成完全的通道,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通道转换构件或类似装置无需借助外力来实现转换,其零件结构相对复杂且加工难度大,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不需借助外力就可完成自动换向的通道转换构件有一种形式,结构如图1所示,轨道I与轨道3在同一直线,行走滚轮沿着轨道I向轨道3方向行走,首先滚轮接触到板一 BI,使板一 BI绕轴逆时针旋转,板一 BI与板二 B2通过轴二 Z2连接在一起,板一 BI转动的同时带动板二 B2绕着轴三Z3顺时针转动,从而板二 B2连接了轨道I与轨道3,使其构成通路,行走滚轮就可以沿着轨道I,通过板二 B2,到达轨道3,完成整个行走过程,虚线表示另一方向的动作,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行走路径变成轨道2与轨道4的通路。该装置虽无需借助外力就可自动变换通道的方向,但其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行走滚轮与板一 BI接触时,因行走滚轮的运行速度较大,导致两者间在瞬间接触时产生较大冲击力,长时间使用严重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二、因行走滚轮与板一 BI瞬间接触产生的冲击力很大,故瞬间产生的冲击噪音也较大。影响设备整体噪音指标。三、从图中可看出板二 B2两侧分别各有一减震垫J,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板二 B2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撞击产生的噪音,虽如此设计,噪音的确有所减小,但减震垫J均为弹性材质,在板二 B2接触减震垫瞬间,板二 B2会受到减震垫的反作用力而弹出一定的距离,从而导致板二 B2与行走滚轮存在触碰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四、板一 B1、板二 B2与减震垫J都是单独的零件,安装时单独定位,这就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累积误差,最终导致设备安装后无法满足设定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中置道岔换向装置,虽无需借助外力就可自动变换通道的方向,但存在了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四条不足,本技术旨在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包括固定板4,旋转轴1,换向板2,行走滚轮3,一对相互交叉对称的行走通道:de通道和bf通道;所述换向板2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处通过旋转轴I与固定板4铰接;所述行走滚轮3在相互交叉对称的一对行走通道内行走;所述换向板2由电磁螺线管驱动左右摆动,所述一对行走通道交替连通/封闭。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采用电磁螺线管作为道岔换向的动力,等腰三角形的换向板的两条侧边起到了对行走滚轮的导向作用,通过换向板的左右摆动,交替实现两条行走通道的连通/封闭。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板2向左摆动时,等腰三角形右侧边与所述de通道平行。更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板2向右摆动时,等腰三角形的左侧边与所述bf通道平行。进一步的,所述de通道和bf通道各自均设有导向板。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4呈矩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整体结构形式,减少了零件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结构是一个独立装配体,在独立的装配体安装完成后,只需将模块整体安装在某支撑板上即可,这样就大大减小累积安装误差,降低安装难度。2)在实际应用中,目前的中置道岔换向装置会出现由于减震垫瞬间冲击产生的反作用力或者其他种种原因,致使换向板存在停留在中间位置的现象,从而导致换向动作存在失败的隐患,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依靠电驱动来约束转向板的位置,可有有效的保证行走滚轮安全、顺利的通过转向板的位置。3)使用电驱动、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工作稳定、可靠。4)分拣设备整体结构轻便,灵活性好,性价比高,大大降低客户的实际使用成本及维护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不需借助外力就可完成自动换向的通道转换构件。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的左视图。图中,1.旋转轴,2.换向板,3.行走滚轮,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在物流自动分拣设备内,特别是滑块式分拣机中,用于实现分拣机上的滑块运行至指定道岔的换向功能【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参见图2,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总共有三个主要零件组成,包括:固定板4、换向板2和旋转轴I。以图2为例来进一步说明该装置的动作过程,首先行走滚轮3通过外部其他轨道进入该装置中位置a,沿着行走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向位置b行走。在行走滚轮从外部其他轨道进入位置a之前,系统就判定换向板应该转到b位置,使位置a、b、f构成通路,行走滚轮就能从位置a经位置b后到达位置f,完成换向动作,整体动作平稳、自然、可靠,震动及噪音均较低。虚线所示动作原理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实现双向换向功能。采用有限元分析,对关键零件的材质及结构进行仿真设计及优化处理,提高了零件使用寿命及运行可靠性,使得滑块式分拣机上的滑块在自动换向时产生的冲击力及噪音大大降低,提供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滑块式分拣机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机构替代目前的中置道岔换向机构,可以实现滑块在中置道岔位置的高速换向功能,同时使得道岔换向的误差率和故障率大大降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中,均不会发生滑块与换向板碰撞的现象,使得使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的分拣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分拣效率、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较之目前同类分拣产品均有大幅改进。【权利要求】1.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其特性在于: 包括固定板(4 ),旋转轴(I),换向板(2 ),行走滚轮(3 ),一对相互交叉对称的行走通道:de通道和bf通道; 所述换向板(2 )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处通过旋转轴(I)与固定板(4 )铰接; 所述行走滚轮(3)在相互交叉对称的一对行走通道内行走; 所述换向板(2)由电磁螺线管驱动左右摆动,所述一对行走通道交替连通/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其特性在于:所述换向板(2)向左摆动时,等腰三角形右侧边与所述de通道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其特性在于:所述换向板(2)向右摆动时,等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驱动中置道岔换向装置,其特性在于:包括固定板(4),旋转轴(1),换向板(2),行走滚轮(3),一对相互交叉对称的行走通道:de通道和bf通道;所述换向板(2)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处通过旋转轴(1)与固定板(4)铰接;所述行走滚轮(3)在相互交叉对称的一对行走通道内行走;所述换向板(2)由电磁螺线管驱动左右摆动,所述一对行走通道交替连通/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振成王德健胡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