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9892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1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时满足装配轨迹条件与树脂熔接条件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所述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至少具备:第1接合部件(3),其由树脂制成;第2接合部件(4),其装配于第1接合部件,且由树脂制成;熔融部(8、9)与熔融部(11、12),其分别形成于第1以及第2接合部件中,在使两个接合部件一体化时相互组合而熔融,并且,通过第2接合部件相对于第1接合部件在装配轨迹上移动而组装各熔融部,通过对组装部位进行热熔融而被一体化,其在第2接合部件(4)的熔融部被组装于第1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时,在与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抵接的上述第1接合部件的位置,形成由树脂制成的导轨部(13)。(*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时满足装配轨迹条件与树脂熔接条件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所述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至少具备:第1接合部件(3),其由树脂制成;第2接合部件(4),其装配于第1接合部件,且由树脂制成;熔融部(8、9)与熔融部(11、12),其分别形成于第1以及第2接合部件中,在使两个接合部件一体化时相互组合而熔融,并且,通过第2接合部件相对于第1接合部件在装配轨迹上移动而组装各熔融部,通过对组装部位进行热熔融而被一体化,其在第2接合部件(4)的熔融部被组装于第1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时,在与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抵接的上述第1接合部件的位置,形成由树脂制成的导轨部(13)。【专利说明】一种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置于车内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内,配置有多种树脂成型品。树脂成型品,在形状复杂时,通过分离于多个部件中且组装形成于各模具中的部件而被一体化。在对所分离的部件进行一体化时,在接合对象即部件中分别形成熔接部,并且在组合了所述两者的状态下通过热熔接而进行一体化。作为熔接部的形式,通常,将其中之一作为突起部,而将其中另一个作为开口部,并在突起插入开口部,使两者处于组合状态而进行热熔接。作为这种树脂成型品的热熔接结构,例如可列举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 88621号公报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对多个由树脂制成的部件进行热熔接而一体化时,由于其接合强度与在熔接部中熔融的树脂容量成正比,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尽可能确保熔接部中的熔融树脂容量。在配置于车内的树脂成型品中,由于要求尽可能不让乘员看到产品的接合面,以及树脂成型品配置位置的关系,有时会限制组装时部件之间的装配轨迹条件。此时,为了满足装配轨迹条件,有时会缩短在装配轨迹移动一侧的熔融部全长。当然,即使缩短移动一侧熔接部的全长,也能够通过例如增加厚度来确保熔融部的树脂容量。然而,即使想增加厚度,也必须考虑在装配轨迹中移动的部件被安装的接合对象一侧接合部的大小(厚度)以及熔融时的收缩,有时也会存在无法增加厚度的情况,而很难同时满足装配轨迹条件与树脂熔接条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满足装配轨迹条件与树脂熔接条件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I接合部件,其由树脂制成;第2接合部件,其装配于该第I接合部件,且由树脂制成;熔融部,其分别形成于上述第I接合部件与第2接合部件中,在使第I接合部件与第2接合部件一体化时相互组合而熔融,并且,通过相对于第I接合部件使第2接合部件在装配轨迹上移动而组装各熔融部,通过对组装部位进行热熔融而被一体化,在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被组装于第I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时,在与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抵接的第I接合部件的位置,形成导轨部。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在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被组装于第I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时,由于在与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相抵接的第I接合部件的位置上形成由树脂制成的导轨部,因此第I接合部件熔融部的树脂容积仅增加导轨部的容量。因此,即使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受组装上的限制其容量减少,也能够在确保热熔接所需树脂容量的状态下进行热熔接,提供一种同时满足装配轨迹条件与树脂熔接条件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本技术的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的仪表盘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构成仪表盘的罩部的第I接合部件与第2接合部件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第I接合部件熔接部的结构的放大斜视图。图4是从内侧观察到的第I接合部件熔接部结构的放大斜视图。图5是从内侧观察到的第I接合部件与第2接合部件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第2接合部件的熔接部插入第I接合部件的熔接部时的操作图,Ca)为侧视图,(b)为平面图。图7是表示第2接合部件的熔接部被组装于第I接合部件的熔接部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图8是表示组装完的仪表盘的状态的斜视图。图9是从内侧观察到的第I接合部件熔接部的其他形态的放大斜视图。图10是第2接合部件的熔接部插入图9所示的第I接合部件的熔接部时的操作图。图11是表示导轨部的其他配置形式的图,Ca)为侧视图,(b)为平面图。符号说明I树脂成型品2盘体2a盘体的上面2b面板安装用开口3第I接合部件(罩)3A、3B罩的侧部3C、3D罩侧部的端部4第2接合部件(边框)4A、4B边框的侧部4C、4D边框的侧部与罩侧部的端部的接合面4E边框的上端5仪表板6檐部6A檐部的下面7安装部8、9开口部(熔融部)8A、8B、9A、9B开口部(熔融部)的边缘11、12突起部(熔融部)11AU2A突起部(熔融部)的前端11BU2B突起部(熔融部)的上面13导轨部(肋)13A导轨部(肋)的侧面O装配轨迹H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宽度W、W1、W2开口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树脂成型品即仪表盘I。仪表盘I,包括:盘体2、第I接合部件即罩3、第2接合部件 即边框4。盘体2、罩3以及边框4均由树脂制成,其通过同一树脂材料成型为分立元件。盘体2,固定于在车内所设置的仪表板5中。罩3与边框4,通过在未图示的熔接夹具中相互组装、热熔接而被一体化后,安装于盘体2的上面2a,使其覆盖在上面2a中所形成的盘安装用开口 2b。罩3,其截面为-字形,其一部分突出而形成檐部6。该檐部6的下部为边框4的安装部7,边框4从下方组装于其中。在位于安装部7、相互相对的罩3的侧部3A、3B的端部3C、3D中,分别形成有在使罩3与边框4 一体化时的熔接部即开口部8、9。如图3、图4所示,开口部8与开口部9,在自侧面3A、3B向罩3的内侧形成的凸缘10、10上,分别形成于上下两处,使其从各个凸缘10的表面IOA贯穿至背面10B。各个开口部8、9,其正面形状为长方形,形成为背面IOB侧的开口面积比表面IOA的开口面积小。各个开口部8、9,随着从表面IOA侧朝向背面IOB侧,其底部8C、9C形成为朝向上方弯曲而上升的倾斜面。这些开口部8、9的形状,根据下述边框4的装配轨迹O与边框4的熔接部之间的关系而决定。如图1所示,边框4的整体形状形成为镜框状。隔着被镜框包围的空间部而相互相对的边框4的侧部4A、4B,形成为与罩3的端部3A、3B相对。在侧部4A、4B中与端部3C、3D的接合面4C、4D侧,如图2、图5所示,分别形成有熔融部即突起部11、12。突起部11、12,从接合面4C、4D向外突出,形成于上下两处。各个突起部11、12的前端11A、12A,为具有从下方朝向上方弯曲而上升的倾斜面的刀状。此外,刀状的突起部,具有在刀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上形成的侧面以及与该侧面正交而向宽度方向延伸的上面。上述突起部11、12的形状,如图5所示,为可插入开口部8、9的大小的形状。各个突起部11、12的形状为刀状,其主要原因是边框4对罩3的装配轨迹O。在将边框4安装在罩3的安装部7时,如图2所示,首先将边框4的上端4E安装在檐部6的下面6A。其原因是,在安装上端4E之后,以安装部为起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晃动而将接合面4(:、40与罩3的端部3(:、30的凸缘10、10相接合时的装配轨迹0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成型品的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接合部件,其由树脂制成;第2接合部件,其装配于该第1接合部件,且由树脂制成;熔融部,其分别形成于上述第1接合部件与上述第2接合部件中,在使上述第1接合部件与上述第2接合部件一体化时相互组合而熔融,并且,通过相对于上述第1接合部件使上述第2接合部件在装配轨迹上移动而组装上述各熔融部,通过对组装部位进行热熔融而被一体化,在上述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被组装于上述第1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时,在与上述第2接合部件的熔融部抵接的上述第1接合部件的位置,形成导轨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洋二芳本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