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支架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632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固定支架及一种包括这种固定支架的发动机。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身固定点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各个其它固定点。这种固定支架在固定不同线束时,能有效地进行线束的分离,避免线束间干涉,同时不同孔位的设计可根据线束的种类和固定要求,方便、准确、牢固的固定线束,对于此区域的线束设计质量、安装质量有显著提高,确保零件的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固定支架及一种包括这种固定支架的发动机。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身固定点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各个其它固定点。这种固定支架在固定不同线束时,能有效地进行线束的分离,避免线束间干涉,同时不同孔位的设计可根据线束的种类和固定要求,方便、准确、牢固的固定线束,对于此区域的线束设计质量、安装质量有显著提高,确保零件的安全性能。【专利说明】固定支架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车辆布线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集成固定发动机上的线束或部件的固定支架,进一步地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固定支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前舱内线束众多,因其环境复杂,涉及到运动部件、高温部件。如何保证设计质量,避免线束干涉和热害保护成为线束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仅通过安装控制难以保证线束装车质量,如无法按照设计状态保证生产质量,在发动机舱高温、运动的环境下,很可能造成车辆使用过程中线束损坏。另外,在保证设计安装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零件种类也是在设计、制造等多方面努力的方向之一。基于以上各方面的需求,结合实际工作,就某系列发动机上的线束设计进行优化,对相关管线束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产和安装强度。由此将需要根据系列发动机的应用情况,结合其他零部件的设计策略,设计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固定支架,确保管线束的设计、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发动机线束间干涉、脱落等的缺陷的固定支架,并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前述固定支架的发动机。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固定支架,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身固定点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各个其它固定点。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固定支架中,所述支架本身固定点和所述其它固定点分别分层布置。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固定支架中,在所述分层布置中,所述支架本身固定点及所述其它固定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折弯后的不同平面上。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固定支架中,所述其它固定点包括发动机线束固定孔、电源线束固定孔、后氧传感器固定防转孔和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固定结构。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固定支架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固定孔、所述电源线束固定孔、所述后氧传感器固定防转孔是通孔。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固定支架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防转结构。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固定支架中,所述防转结构为所述支架上起支撑作用的翻边,或者与所述支架本身固定点同面的辅助固定点。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中设置有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支架。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发动机中,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发动机的启动机的下固定点一起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的缸体上。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发动机中,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启动机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毫米。在本技术的发动机线束集成固定支架和包括客中固定支架的发动机中,固定支架改变了仅使用胶带或人为安装控制的设计、生产方法,使管线束能够按照设计的状态,准确、牢固的固定,并且避免管线束间干涉、脱落,减少了支架数量,能够在同系列发动机中通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集成固定发动机线束的支架的立体图;以及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的支架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理解,在附图和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集成固定发动机线束的支架的立体图。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该支架,11为支架本身固定孔,12为支架固定防转翻边,13为发动机线束固定圆孔,14为电源线束固定圆孔,15为后氧传感器固定防转孔,16为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固定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实施方式的支架10包括支架本身固定点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各个其它固定点,这些固定点包括但并不限于圆孔等固定结构。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线束的各固定点优选地按照分层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各股线束相互干涉,同时也能够确保各线束的安装、固定空间需要。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本身固定点示出为在支架10上的一个圆形通孔,即支架本身固定孔11。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通孔的形状当然可以选用不同的形状。支架10可以通过穿过该固定孔11的螺栓而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为了防止固定好的支架10旋转或移动,可以提供另外的防转支撑点,例如,可以增加一个支架本身固定孔辅助实现,通过两个固定孔即可以实现支架10的稳定安装。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防转支撑点由一个支撑部来实现,具体来说是支架上的支架固定防转翻边12,该翻边12可以卡接或支撑在发动机的缸体上,从而实现防止支架10旋转或翻转。支架10上的各个固定点可以用于固定线束,同时还可以用来固定其它辅助装置。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点包括发动机线束固定圆孔13、电源线束固定圆孔14、后氧传感器固定防转孔15、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固定结构16等。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固定点可以呈不同的具体形式。发动机线速固定圆孔13、电源线速固定圆孔14等均采用了圆形的通孔形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此处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通孔,甚至采用其它形状的钩部等,均可以有效地固定住各类线束。根据需要,支架1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其它线速的固定点。后氧传感器固定孔15为防转孔,其形状对应氧传感器接头自带的防转固定结构,防转功能保证固定后线束的走向。如前所述,图示实施方式中线束的各固定点的分层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各股线束相互干涉,同时也能够确保各线束的安装、固定空间需要。这种分层设计是通过支架10上的各个折弯部来实现的。如图中所示,以支架本身固定孔11所处的支架10平面为基准,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固定结构16位于经过折弯后的不同平面上,发动机固定圆孔13和后氧化传感器固定防转孔15又分别位于以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固定结构16所在的平面为基准经过继续折弯后的不同平面上,电源线束固定圆孔又位于以后氧化传感器固定防转孔15为基准继续折弯后的不同平面上。可以了解,此处的折弯设计一方面形成了支架10的各个固定点的分层构造,一方面也提供了支架10的加强筋功能,保证支架10本身的强度。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的支架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图。在图2中,附图标记20表不启动机。如图中所不,支架10可以借助发动机已有的固定孔位来固定,例如但非限制性地,本支架借用启动机20的一个固定螺栓保证安装,即,通过启动机20安装螺栓孔与启动机下固定点一起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在此,考虑到发动机线束的安装,根据线束的直径考虑零件的公差,应当确保支架10上端与启动机20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毫米。支架10通过翻边2卡在发动机缸体上,在支架紧固时起防转作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本身的固定孔11可以设计为直径8.5毫米的圆孔,通过启动机20的M8固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支架10的防转通过自带翻边12卡到发动机缸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身固定点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各个其它固定点,所述支架本身固定点和所述其它固定点分别分层布置,并且,在所述分层布置中,所述支架本身固定点及所述其它固定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折弯后的不同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杨潘啸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