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258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包括芯片载体和芯片层,所述的芯片层至少包括顶层芯片,在顶层芯片内设有导电孔,所述的导电孔通向顶层芯片的背面,并将顶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顶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顶层芯片的背面,在顶层芯片的背面设置重新布线层,在重新布线层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上。由于通过在芯片内形成导电孔,并对导电孔进行重新布线后,将电极引出从而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或其他层的芯片,在芯片有源面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从其背面将电极引出,布局更加合理,同时芯片内的部分器件的有源区靠近芯片背面,通过导电孔将有源区从背面引出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片封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芯片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半导体芯片的正面为具有电极的有源面,其背面为不具有电极的封装体。芯片倒装即将芯片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连接于芯片载体上。随着芯片倒装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倒装工艺以其良好的电学热学性能以及能减小芯片的封装尺寸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芯片集成度越高,则在芯片有源面上需要引出的电极也就越多,而有源面的表面尺寸非常有限,由于在倒装时需要引出的电极则要通过导电凸块电连接至芯片载体上,在有源面上能够排布的导电凸块非常有限,这就导致部分电极难以被引出。同时,考虑到部分器件(如:功率器件)在芯片中的位置,其中器件内的某些电极难以引至有源面。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芯片封装结构由于有源面尺寸有限,无法满足集成化和小型化条件下导电凸块排布和电极引出的需要。在芯片内集成特殊器件时,若器件的某一电极位于靠近芯片背面一侧,也会给电极的引出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芯片封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芯片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弓I出电极和芯片内部分器件的电极不方便弓I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芯片封装结构,包括芯片载体和芯片层,所述的芯片层至少包括顶层芯片,所述的顶层芯片至少包括一块芯片,在顶层芯片内设有导电孔,所述的导电孔通向顶层芯片的背面,并将顶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顶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顶层芯片的背面,在顶层芯片的背面设置重新布线层,在重新布线层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上。优选地,所述顶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芯片载体电连接;实现顶层芯片在芯片载体上的倒装。优选地,所述的芯片层还包括位于顶层芯片下方的底层芯片,所述的底层芯片内也设有导电孔,所述导电孔通向底层芯片的背面,并将底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底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底层芯片的背面,在底层芯片背面也设置重新布线层,底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芯片载体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顶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底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分布层电连接。优选地,在顶层芯片和底层芯片之间设有至少一层中层芯片,所述中层芯片内也设有导电孔,所述导电孔通向中层芯片的背面,并将中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中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中层芯片的背面,在中层芯片背面也设置重新布线层,顶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中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布线层电连接,中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底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分布层电连接。优选地,在所述顶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布线层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底层芯片或/和中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分布层上。优选地,所述的底层芯片或/和中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分布层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上。优选地,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还包括被动元件层,所述的被动元件层放置在顶层芯片上,并与顶层芯片的重新布线层电连接;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化程度。优选地,所述顶层芯片、底层芯片和中层芯片的重新分布层均包括绝缘层和图案化导电层,所述绝缘层覆设于芯片的背面,图案化导电层设置在绝缘层上,并与相应的导电孔电连接。采用本技术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通过在芯片内形成导电孔,并对导电孔进行重新布线后,将电极引出从而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或其他层的芯片,在芯片有源面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从其背面将电极引出,布局更加合理,同时芯片内的部分器件的有源区靠近芯片背面,通过导电孔将有源区从背面引出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图2为本技术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图3为本技术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图4为本技术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为了简明起见,可以在一幅图中描述经过数个步骤后获得的组件结构。此外,还可能省略某些公知的细节。对于芯片的位置,以下实施例附图中,均为有源面朝下,背面朝上。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芯片层只包括顶层芯片110,所述顶层芯片110的有源面(有源面朝下,背面朝上)通过导电凸块120与芯片载体130电连接。在顶层芯片内设有导电孔140,所述的导电孔140通向顶层芯片110的背面,并将顶层芯片110上有源面的电极或顶层芯片110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顶层芯片110的背面,在顶层芯片110的背面设置重新布线层150。所述的重新分布层为包括绝缘层151和图案化导电层152,所述绝缘层151覆设于顶层芯片110的背面,图案化导电层152设置在绝缘层151上,并与相应的导电孔140电连接。在顶层芯片110背面的重新布线层150上设置焊垫160,从焊垫160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130。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I的不同在于:所述的芯片层包括顶层芯片210和底层芯片270,所述的底层芯片270内也设有导电孔240,所述导电孔通向底层芯片270的背面,并将底层芯片270上有源面的电极或底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底层芯片270的背面,在底层芯片270背面也设置重新布线层250 (包括绝缘层251和图案化导电层252),底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220与芯片载体230电连接。所述顶层芯片210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220与底层芯片270背面的重新分布层250电连接。在所述顶层芯片210背面的重新布线层250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底层芯片270,即在顶层芯片210的重新分布层上设置焊垫260,从焊垫260引线键合至底层芯片270。实施例3:如图3所示,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顶层芯片310和底层芯片370之间设有一层中层芯片380(本实施例以一层中层芯片为例,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若干层中层芯片)。所述中层芯片380内也设有导电孔,所述导电孔通向中层芯片380的背面,并将中层芯片380上有源面的电极或中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中层芯片380的背面,在中层芯片380背面也设置重新布线层350,顶层芯片310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320与中层芯片380背面的重新布线层350电连接,中层芯片380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320与底层芯片380背面的重新分布层350电连接。在所述顶层芯片310背面的重新布线层上350引出电极(形成焊垫360)通过引线键合至底层芯片370或/和中层芯片380背面的重新分布层350上,所述的“或/和”是指既可以同时引线键合至底层芯片和中层芯片,也可以只引线键合至底层芯片,或者只引线键合至中层芯片。本实施例以同时键合至底层芯片和中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分布层上为例。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被动元件层490,所述的被动元件层490放置在顶层芯片410背面上,并与重新布线层450 ((包括绝缘层451和图案化导电层452)电连接,一般通过焊接连接。顶层芯片410通过导电凸块420与芯片载体430电连接。重新分布层450上设有焊垫460,焊垫460通过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430上。被动元件层490与顶层芯片410背面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并在二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包括芯片载体和芯片层,所述的芯片层至少包括顶层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顶层芯片内设有导电孔,所述的导电孔通向顶层芯片的背面,并将顶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顶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顶层芯片的背面,在顶层芯片的背面设置重新布线层,在重新布线层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包括芯片载体和芯片层,所述的芯片层至少包括顶层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顶层芯片内设有导电孔,所述的导电孔通向顶层芯片的背面,并将顶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顶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顶层芯片的背面,在顶层芯片的背面设置重新布线层,在重新布线层上引出电极通过引线键合至芯片载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芯片载体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层还包括位于顶层芯片下方的底层芯片,所述的底层芯片内也设有导电孔,所述导电孔通向底层芯片的背面,并将底层芯片上有源面的电极或底层芯片内有源区的电极引至底层芯片的背面,在底层芯片背面也设置重新布线层,底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芯片载体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芯片的有源面通过导电凸块与底层芯片背面的重新分布层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层芯片和底层芯片之间设有至少一层中层芯片,所述中层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