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415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具有支承输出轴使该输出轴能够自由旋转的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第一滚动轴承设置在齿轮箱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第二滚动轴承设置在被压入固定于齿轮箱的开口部中的中间板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中间板的外周缘呈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交替连续的形状,大直径部被压入齿轮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电动马达为辅助动力源、降低作为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操作力的控制力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20所示,在汽车用转向装置中,方向盘1的旋转被传递给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伴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1对分列左右的拉杆4、4受到推拉,给前车轮施加舵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于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在沿轴向贯穿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下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转向柱6。转向柱6的前端部连接固定于收容有构成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蜗轮减速器7、扭矩测量仪8(参照图21)等的壳体9的后端部。作为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动力源的电动马达10被支承固定于壳体9。当利用方向盘1使转向轴5旋转时,则施加于转向轴5的扭矩的方向及大小藉助扭矩测量仪8测得。扭矩测量仪8具备:输入轴12、输出轴13、用于测量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移量的位移测量仪14(参照图21)。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均被支承于壳体9内,并均能自由旋转,且藉助扭杆11相互结合。由于这类扭矩测量仪8的结构和作用是已经公知的内容,故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基于扭矩测量仪8的测量结果,电动马达10向输出轴13施加与方向盘1的操作方向为同方向的辅助扭矩,使输出轴13以比从转向轴5向输入轴12输入的扭矩大的扭矩旋转。输出轴13的前端部藉助万向接头15a与中间轴16的后端部连接,中间轴16的前端部藉助另一万向接头15b与输入轴3连接。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是指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装配在车辆中的状态下的前后方向,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呈倾斜的情况。图20所示的汽车用转向装置中装配有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角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转向柱6的中间部以相对于被支承于车体17的支承架18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承。为了构成倾角调节机构,支承筒19设置于壳体9的前上端,按照能够以横轴为中心相对于车体17摆动位移的方式被支承。为了形成伸缩机构,转向轴5具有以能够传递扭矩并且能够伸缩的方式组合的内轴和外轴,转向柱6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组合的外柱和内柱。作为上述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更具体的结构,在图21和图22中分别示出了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首先,在图21所示的结构中,用于收容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电动马达10(参照图20)之外的部件的壳体9a由齿轮箱2和箱盖21组合而成。输出轴13通过被把持于齿轮箱20的前端部内周面的前侧滚动轴承22和被把持于箱盖21的前端部内周面的后侧滚动轴承23而被支承于壳体9a的内侧,并能够自由旋转。输入轴12通过被把持于箱盖21的中间部内周面的另一滚动轴承24(向心滚针轴承)而被支承于箱盖21的内侧,并能够自由旋转。在图22所示的结构中,齿轮箱20a内侧的靠后端部分内嵌有分隔板25。在分隔板25的外周面与齿轮箱20a的内周面之间,夹持着弹性件26。输出轴13a通过被把持于齿轮箱20a的前端部内周面的前侧滚动轴承22a和被把持于分隔板25的内周面的后侧滚动轴承23a而被支承于壳体9b的内侧,并能够自由旋转。输入轴12a通过另一滚动轴承24a而被支承于箱盖21a的内侧,并能够自由旋转。由于图22所示的结构不具备伸缩机构,因此,转向轴5a和转向柱6a均非伸缩式构件。在图21所示结构的情况下,齿轮箱20和箱盖21组合形成壳体9a,利用前侧滚动轴承22、后侧滚动轴承23将输出轴13以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9a内。这种装配作业很繁复,会降低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效率。与此相对,在图22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尽管没有如上所述的繁复装配作业的问题,但难以长期维持输出轴13a的定位精度。即,设于分隔板25的外周面与齿轮箱20a的内周面之间的弹性件26将随着长期使用而老化,一旦其弹性降低,分隔板25就有可能错动。在分隔板25发生了错动的情况下,蜗轮减速器7a的蜗杆和蜗轮的啮合部的阻力增加,扭矩测量仪8a的检测精度恶化。上述任一状况都将导致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性能的降低。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2982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表2002-5182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作业容易、能够长期维持充分的性能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具有:输出轴、齿轮箱、第一滚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箱盖和中间板。输出轴通过旋转向车轮赋予舵角。齿轮箱的内侧具有用于支承输出轴并使该输出轴自由旋转的贯通孔,且收容有用于减缓电动马达的驱动轴的转速并向输出轴传递该旋转的减速器。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沿输出轴的轴向分开设置,用以支承输出轴使该输出轴能够相对于齿轮箱自由旋转。箱盖结合固定于齿轮箱,穿设有输入轴,该输入轴通过基于方向盘的操作而被驱动旋转的转向轴而被驱动旋转。第一滚动轴承设置在贯通孔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第二滚动轴承设置在齿轮箱内所具有的中间板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中间板具有多个大直径部和多个小直径部,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沿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于中间板的外周缘部。通过将大直径部以过盈配合压入齿轮箱的内周面的后部,而将中间板支承固定于齿轮箱内。也可在齿轮箱的内周面的后部设置朝向后方的台阶面,使中间板的外周缘部的前表面抵接台阶面,使得中间板沿输出轴的轴向的相对于齿轮箱的位置被确定。也可使箱盖的前端面抵接中间板的外周缘部的后表面。也可以在中间板的外周缘部的后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突条,使该突条被箱盖的前端面按压变形。也可以在中间板的外周缘部的后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多个突起,使该突起被箱盖的前端面按压变形。也可以在齿轮箱的内周面的后部设置朝向后方的台阶面,在中间板的前侧面的与台阶面对置的部分设置突条,使突条抵接上述台阶面并被按压变形。也可以使箱盖的前端面抵接中间板的外周缘部的后表面。还可以将第一滚动轴承设置在输出轴的中间部,将第二滚动轴承设置在比上述中间部更靠近上述输出轴的后端的输出轴的部分。中间板可以通过热固性树脂或者含有玻璃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的注射成型制得。专利技术的效果由于支承输出轴使该输出轴能够相对于齿轮箱自由旋转的两个滚动轴承中的一个设置在中间板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在中间板被装配至箱盖之前,能够以肉眼可见状态对滚动轴承进行装配,因此能够使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由于中间板的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沿圆周方向交替设置在中间板的外周缘部,大直径部被压入齿轮箱的内周面的后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压入操作。即,即使齿轮箱的后部的内径与中间板的外径之间的自由状态下的径差(过盈量)未经高精度矫正,也能够将中间板压入齿轮箱的后部,并能够在压入后被牢固把持于该后部(能够提高稳定性)。由于中间板以过盈配合被压入固定于齿轮箱的后部内周面,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性能。即,由于中间板被压入固定于齿轮箱,因此,被把持于中间板的内周面的滚动轴承的姿态即使在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由滚动轴承支承而能够自由旋转的输出轴的姿态也不会发生变化,减速器的啮合状态不会变差,扭矩测量仪的测量精度也不会恶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具备: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旋转向车轮赋予舵角;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内侧具有用于支承所述输出轴并使所述输出轴自由旋转的贯通孔,且收容有用于减缓电动马达的驱动轴的转速并向所述输出轴传递所述旋转的减速器;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和所述第二滚动轴承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分开设置,用以支承所述输出轴,使所述输出轴相对于所述齿轮箱自由旋转;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齿轮箱结合固定,穿设有通过转向轴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的输入轴,所述转向轴基于方向盘的操作而被驱动旋转;和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第二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中间板具有多个大直径部和多个小直径部,所述大直径部和所述小直径部沿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的外周缘部,所述大直径部以过盈配合被压入所述齿轮箱的内周面的后部,由此将所述中间板支承固定于所述齿轮箱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29 JP 2012-237788;2012.10.29 JP 2012-237781.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具备: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旋转向车轮赋予舵角;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内侧具有用于支承所述输出轴并使所述输出轴自由旋转的贯通孔,且收容有用于减缓电动马达的驱动轴的转速并向所述输出轴传递所述旋转的减速器;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和所述第二滚动轴承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分开设置,用以支承所述输出轴,使所述输出轴相对于所述齿轮箱自由旋转;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齿轮箱结合固定,穿设有通过转向轴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的输入轴,所述转向轴基于方向盘的操作而被驱动旋转;和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第二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中间板具有多个大直径部和多个小直径部,所述大直径部和所述小直径部沿圆周方向交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的外周缘部,所述大直径部以过盈配合被压入所述齿轮箱的内周面的后部,由此将所述中间板支承固定于所述齿轮箱内,所述中间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中间板的中心部的圆筒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圈仅内嵌固定于所述圆筒部,所述中间板的所述圆筒部的位置及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位置与所述中间板的外周缘部的位置没有重合地沿轴向错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的内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达也山本武士森山诚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