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嘧啶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58299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选取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作为原料;制备时,先将催化剂及有机溶剂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升温到50~90℃并环合反应6~10小时,得到环合反应液;蒸出环合反应液中的溶剂,加入水和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升温至60~90℃并保温18~24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7.0~7.5时,冷却至10~15℃;冷却完成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步骤简单、生产周期短且成本低;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转化率高,合成的产品质量好、收率高、后处理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中间体合成
,尤其是涉及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胞嘧啶即4-氨基-2-羟基嘧啶,是核酸中嘧啶型碱基之一,也是精细化工、农药和医药的重要中间体;尤其在医药领域主要用于合成抗艾滋病药物及抗乙肝药物拉米夫定,抗癌药物吉西他滨、依诺他滨以及5-氟胞嘧啶等。现有的胞嘧啶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官能团转化法和Pinner合成法;官能团转化法是以2-巯基-6-嘧啶酮为原料合成胞嘧啶,或者以尿嘧啶或2,4-二硫嘧啶为底物,经水解等过程合成胞嘧啶;这种合成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生产周期长、产生的副产物多并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Pinner合成法是以3-烷氧基丙烯腈或3,3-烷氧基丙腈为原料合成胞嘧啶,这种是目前工业化生产胞嘧啶的主要方法,3-烷氧基丙烯腈或3,3-烷氧基丙腈一般通过乙腈在醇钠作用下与CO反应生成3-羟基丙烯腈钠盐,再与盐酸醇溶液反应合成的;但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胞嘧啶其原料价格较贵,而且总收率比较低;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具有工艺步骤简单,原料转化率高、生产的产品质量好、生产周期短,且适合工业化大规模连续生产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选取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作为原料;制备时,先将催化剂及有机溶剂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升温到50~90℃并环合反应6~10小时,得到环合反应液;蒸出环合反应液中的溶剂,加入水和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升温至60~90℃并保温18~24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7.0~7.5时,冷却至10~15℃;冷却完成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所述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的投料摩尔比为1:1.05~1.5。所述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1.1~1.5。所述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双氧水的投料摩尔比为1:1.2~2。所述催化剂为甲醇钠、乙醇钠、异丙醇钠、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0%~30%。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方程式如下:其中,I为3-羟基丙烯腈钠盐;II为硫脲;III为中间体。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以3-羟基丙烯腈钠盐为原料,直接进行环合反应,减少了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盐酸醇溶液反应生成3-烷氧基丙烯腈或3,3-烷氧基丙腈这一步骤,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大大降低了劳动操作与能耗;3-羟基丙烯腈钠盐替代3-烷氧基丙烯腈或3,3-烷氧基丙腈不但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而且反应条件更温和,即使在伯醇中也可以很好的进行环合反应;本专利技术的原料转化率高,生产后的后处理方便,生产收率高达93%,HPLC>99.0%,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将甲醇钠(24.3g,0.45mol)与180mL甲醇投入反应釜中并搅拌均匀;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27.3g,0.3mol)和硫脲(24.0g,0.315mol);升温至60℃并环合反应10小时,得到环合反应液;在常压下蒸出甲醇,并缓慢的加入80mL水和95mL浓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30%的双氧水(40.8g,0.36mol),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0%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当然质量分数只要在20%~30%之间的话也能取得相类似的效果;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保温24小时;冷却至室温,滴加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7.5时,冷却至10℃;冷却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30.7g,收率92.1%,HPLC含量99.2%。实施例2:将甲醇钠(24.3g,0.45mol)与180mL甲醇投入反应釜中并搅拌均匀;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27.3g,0.3mol)和硫脲(34.2g,0.45mol),升温至60℃并环合反应8小时;在常压下蒸出甲醇,并缓慢的加入50mL水和95mL浓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30%的双氧水(68.0g,0.6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保温18小时;冷却至室温,滴加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为7.0时,冷却至15℃;冷却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30.9g,收率92.8%,HPLC含量99.0%。实施例3:将乙醇钠(25.5g,0.375mol)与180mL乙醇投入反应釜中并搅拌均匀;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27.3g,0.3mol)和硫脲(24.0g,0.315mol),升温至70℃并环合反应8小时;在常压下蒸出乙醇,并缓慢的加入85mL水和80mL浓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30%的双氧水(51.0g,0.45mol),滴加完毕,升温至80℃保温20小时;冷却至室温,滴加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7.5时,冷却至10℃;冷却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30.7g,收率92.1%,HPLC含量99.1%。实施例4:将异丙醇钠(30.8g,0.375mol)与180mL异丙醇投入反应釜中并搅拌均匀;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27.3g,0.3mol)和硫脲(24.0g,0.315mol),升温至70℃并环合反应6小时;在常压下蒸出异丙醇,并缓慢的加入85mL水和80mL浓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30%的双氧水(51.0g,0.45mol),滴加完毕,升温至80℃保温20小时;冷却至室温,滴加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7.5时,冷却至10℃;冷却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30.8g,收率92.4%,HPLC含量99.4%。实施例5:将叔丁醇钠(31.7g,0.33mol)与150mL叔丁醇投入反应釜中并搅拌均匀;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27.3g,0.3mol)和硫脲(24.0g,0.315mol),升温至50℃并环合反应8小时;在常压下蒸出叔丁醇,并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选取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作为原料;制备时,先将催化剂及有机溶剂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升温到50~90℃并环合反应6~10小时,得到环合反应液;蒸出环合反应液中的溶剂,加入水和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升温至60~90℃并保温18~24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当pH为7.0~7.5时,冷却至10~15℃;冷却完成后进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选取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作为原料;制备时,先将催化剂及有机
溶剂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
升温到50~90℃并环合反应6~10小时,得到环合反应液;蒸出环
合反应液中的溶剂,加入水和盐酸得到中间体溶液;在中间体溶液中
滴加双氧水,升温至60~90℃并保温18~24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
调节pH值,当pH为7.0~7.5时,冷却至10~15℃;冷却完成后进
行过滤、水洗,烘干后即可得到胞嘧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胞嘧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3-羟基丙烯腈钠盐与硫脲的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飞魏琛晖郭国胜朱善龙卢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先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