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476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连接管连通的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进气管道Ⅰ、Ⅱ、分别设于机头、机尾灰尘收集管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设于连接管上的灰尘收集小斗、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上的烟气出口管道,进气管道Ⅰ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机头灰尘收集管的顶部,进气管道Ⅱ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机尾灰尘收集管的顶部。烟气通过进气管道Ⅰ、Ⅱ以切线方向引入机头、机尾灰尘收集管中后以螺旋旋转方式轴向运动,分别利用灰尘收集大斗和灰尘收集小斗实现集灰、排灰。该集灰、排灰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其集灰、排灰方法简单实用,应用价值高,有效的解决了机头、机尾风箱废气灰尘的处理问题,集灰、排灰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连接管连通的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进气管道Ⅰ、Ⅱ、分别设于机头、机尾灰尘收集管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设于连接管上的灰尘收集小斗、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上的烟气出口管道,进气管道Ⅰ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机头灰尘收集管的顶部,进气管道Ⅱ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机尾灰尘收集管的顶部。烟气通过进气管道Ⅰ、Ⅱ以切线方向引入机头、机尾灰尘收集管中后以螺旋旋转方式轴向运动,分别利用灰尘收集大斗和灰尘收集小斗实现集灰、排灰。该集灰、排灰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其集灰、排灰方法简单实用,应用价值高,有效的解决了机头、机尾风箱废气灰尘的处理问题,集灰、排灰效果显著。【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中烧结烟气处理技术,特别是。
技术介绍
在烧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烟气,传统的烧结工艺中产生的烟气由风箱进入主降尘管,再由主抽系统外排。而烧结烟气循环工艺,会选取一部分风箱的烟气重新参与烧结过程。如果选取烧结机机头几个风箱和机尾几个风箱里的烧结烟气进行循环烧结的话,就要先将机头风箱里的烟气和机尾风箱里的烟气汇集到一根循环烟气主管道内,然后由主管道送至除尘器,经过除尘处理以后再由循环风机送至循环烟气罩内参与烧结过程。从设计、施工的合理性上考虑,上述的循环烟气主管道要沿着烧结机方向水平布置,而且距离烧结室厂房较近,这就决定了无法单独为这根循环烟气主管道配置除尘设备,但如果不解决烟气里的灰尘收集及排放问题,运行时间长了,循环烟气主管道就会被灰尘堵塞,从而影响烧结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以解决现有烧结烟气循环工艺中循环烟气主管道内积灰堵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连接管连通的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用于连接在机头风箱与机头灰尘收集管之间的进气管道1、用于连接在机尾风箱与机尾灰尘收集管之间的进气管道I1、分别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设于连接管上的多个灰尘收集小斗、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上的烟气出口管道,所述进气管道I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的管径并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的顶部,所述进气管道II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的管径并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的顶部。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灰尘收集大斗内设有蓖板式行走平台,以便于工作人员检修。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灰尘收集大斗下方设有双层卸灰阀,以定期排放收集到灰尘收集大斗中的灰尘。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灰尘收集小斗下方连接有排灰管,所述排灰管下方设有单层重锤锁风卸灰阀,以实现当灰尘沉积到一定重量时阀门自动打开,灰尘排放后阀门自动关闭。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处膨胀节,以补偿连接管道的热膨胀。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单侧封堵,所述进气管道I靠近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的封堵端,所述进气管道II靠近于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的封堵端,所述烟气出口管道靠近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的连接口端,以实现与进气管道I交错布置,保证降尘效果。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连接管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的管径,以相对于收集管加快了烟气流动速度。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进气管道1、进气管道I1、机头灰尘收集管、机尾灰尘收集管、连接管、灰尘收集大斗、灰尘收集小斗、排灰管、烟气出口管道内壁均设有耐磨涂层,以防止含尘烟气冲刷内壁,长时间造成局部泄露影响烟气循环利用。上述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所述灰尘收集小斗的纵截面呈阶梯状,以形成料衬,防止烟气流速过快磨损斗壁。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的烧结烟气集灰、排灰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机机头烟气通过进气管道I以切线方向由机头灰尘收集管顶部引入其中,烧结机机尾烟气通过进气管道II以切线方向由机尾灰尘收集管顶部引入其中,进入到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中的烟气分别以螺旋旋转的方式沿收集管轴向运动,烟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在管道截面瞬间增大的情况下受重力作用落至收集管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中以实现排放;剩余灰尘随烟气流向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之间的连接管,并在流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落至连接管上设置的多个灰尘收集小斗中以实现排放;降尘后的烟气经过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上的烟气出口管道排出并进入烟气循环系统重新参与烧结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进气管道1、II以切线方向分别连接在机头、机尾灰尘收集管的顶部,烟气通过进气管道1、II沿切线方向进入机头、机尾灰尘收集管中,由于气流特性,烟气将沿着灰尘收集管的内壁做圆周运动,同时烟气还要从灰尘收集管向连接管运动,这两方向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烟气在灰尘收集管中就会以以螺旋旋转的方式沿灰尘收集管轴向运动,由于管径截面积瞬间增大,烟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受重力影响自然落到收集管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内以待排放,剩余灰尘通过连接管上的灰尘收集小斗完成收集和排放。另由于进气管道管径小于灰尘收集管管径,进气管道内烟气流速快,给予了烟气“螺旋旋转”的足够动力,更利于烟气中的灰土的沉降。该集灰、排灰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其集灰、排灰方法简单实用,应用价值高,有效的解决了机头、机尾风箱废气灰尘的处理问题,集灰、排灰效果显著; 2、该集灰、排灰装置中的烟气出口管道设在机头灰尘收集管上,得以保证机头风箱里含水量较大的烟气在循环总管内运行路程较短,利于除尘; 3、该集灰、排灰装置中除了双层卸灰阀、单层重锤锁风卸灰阀、膨胀节以外,其余均为钢结构制作件,节约了制作成本; 4、该集灰、排灰装置其安装环境即为烧结室厂房一侧,沿着烧结机运行的方向,有效的利用了设备空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面图; 图4是图1中C-C向剖面图; 图5是图1中D-D向剖面图; 图6是图1中I部放大图。图中:进气管道I1、机头灰尘收集管2、机尾灰尘收集管3、灰尘收集大斗4、连接管5、灰尘收集小斗6、排灰管7、双层卸灰阀8、单层重锤锁风卸灰阀9、烟气出口管道10、耐磨涂层11、蓖板式行走平台12、膨胀节13、进气管道II 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该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由利用连接管5连通的机头灰尘收集管2和机尾灰尘收集管3、用于连接在机头风箱与机头灰尘收集管2之间的进气管道I 1、用于连接在机尾风箱与机尾灰尘收集管3之间的进气管道II 14、分别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2和机尾灰尘收集管3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4、设于连接管5上的多个灰尘收集小斗6、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2上的烟气出口管道10、设于所述灰尘收集大斗4内的蓖板式行走平台12、设于所述灰尘收集大斗4下方的双层卸灰阀8、连接于所述灰尘收集小斗6下方的排灰管7、设于所述排灰管7下方的单层重锤锁风卸灰阀9组成。其中,所述进气管道I I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2的管径并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2的顶部,所述进气管道II 14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3的管径并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3的顶部。所述连接管5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种烧结烟气集灰、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连接管连通的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用于连接在机头风箱与机头灰尘收集管之间的进气管道Ⅰ、用于连接在机尾风箱与机尾灰尘收集管之间的进气管道Ⅱ、分别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和机尾灰尘收集管下方的灰尘收集大斗、设于连接管上的多个灰尘收集小斗、设于机头灰尘收集管上的烟气出口管道,所述进气管道Ⅰ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的管径并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所述机头灰尘收集管的顶部,所述进气管道Ⅱ的管径小于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的管径并以切线方向连接在所述机尾灰尘收集管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郑绥旭闫为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