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287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轴支承结构,其在发生车轴的轴振摆时,能够防止该轴振摆传递到通过驱动源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轴支承结构具备浮动轴(60),其从驱动源输出轴(35)向车轴(51)传递动力,且具有第一连结部(61)和第二连结部(62),其中,所述第一连结部(61)与通过驱动源(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35)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所述第二连结部(62)与驱动源输出轴(35)同轴配置,并且与同车轮(40)一体旋转的车轴(外圈旋转部)(51)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轴支承结构,其在发生车轴的轴振摆时,能够防止该轴振摆传递到通过驱动源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本专利技术的车轴支承结构具备浮动轴(60),其从驱动源输出轴(35)向车轴(51)传递动力,且具有第一连结部(61)和第二连结部(62),其中,所述第一连结部(61)与通过驱动源(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35)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所述第二连结部(62)与驱动源输出轴(35)同轴配置,并且与同车轮(40)一体旋转的车轴(外圈旋转部)(51)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专利说明】车轴支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相对于车体可与车轮一体地旋转的车轴的车轴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如下的车轴支承结构,即、经由梳状齿结构在同轴上连结通过减速器驱动旋转的减速器侧的旋转轴和与车轮一体地旋转并且经由衬套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车体侧部件上的车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9187号公报但是,现有的车轴支承结构中,会出现由于衬套轴承的磨损等而使车轴产生轴振摆,当从减速器侧的旋转轴产生了轴偏离时,减速器侧的旋转轴也会在偏离正规的轴中心的位置发生振摆回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产生了车轴的轴振摆时,能够防止该轴振摆传递到通过驱动源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上的车轴支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轴支承结构具备:驱动源输出轴、车轴和浮动轴。所述驱动源输出轴是通过驱动源驱动旋转的旋转轴。所述车轴是与驱动源输出轴同轴配置,并同车轮一体地旋转的旋转轴。所述浮动轴从驱动源输出轴向车轴传递动力,并具有:与所述驱动源输出轴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和与所述车轴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的第二连结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轴支承结构中,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地将驱动源输出轴和浮动轴的第一连结部之间进行连结,且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地将车轴和浮动轴的第二连结部之间进行连结。S卩,通过经由浮动轴将驱动源输出轴和车轴连结,从而构成在驱动源输出轴与浮动轴之间、以及车轴与浮动轴之间的两处位置可铰接。因此,即使在车轴产生较大的轴偏离或者轴心发生平行地移动的情况下,轴向以及轴垂直方向的偏离也会通过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吸收,从而使得该偏离不会传递到驱动源输出轴。其结果是,当产生了车轴的轴振摆时,能够防止该轴振摆传递到通过驱动源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进一步,能够防止连接在驱动源输出轴上流侧的减速装置以及驱动源的振摆回转,从而能够防止噪声振动性能的恶化以及耐久性的降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A是表示实施例1的浮动轴的纵向剖视图。图3B是表示第一连结部的外周面的侧视图。图3C是表示第二连结部的外周面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第一浮动轴套的纵向剖视图。图7A是表示波形环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波形环的纵向剖视图。图8A是表示第一浮动轴套组装顺序的说明图,表示了组装前的状态。图SB是表示第一浮动轴套组装顺序的说明图,表示了组装开始阶段的状态。图SC是表示第一浮动轴套组装顺序的说明图,表示了组装最后阶段的状态。图8D是表示第一浮动轴套组装顺序的说明图,表示了组装完成后的状态。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5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5是表示实施例6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6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车轴支承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将实施例1的车轴支承结构的构成分为“车轴支承结构的适用例的构成”以及“浮动轴的构成”两部分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轴支承结构所适用的轮内电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轮内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所示的轮内电机单元MU,是将驱动/制动车轮40的电动机20配置在支承该车轮40的轮毂41的内侧的装置,其具有:电机壳体10、电动机20以及减速器30。所述电机壳体10具备壳体本体11和罩12,通过在壳体本体11的图1的左侧面将罩12进行合体而构成。在该电机壳体10内同轴配置收纳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20、和将该电动机20的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的减速器30。另外,该电机壳体10经由未图示的悬挂机构而被保持为相对于纵梁等车体可摆动。所述电动机20位于罩12的内侧,具有:环状的定子21和同心地配置在该定子21内的转子22。所述定子21,通过卷线紧固线圈21a并通过将其外周面进行热压配合等方法而固定在罩12的内周。所述转子22具有:转子旋转轴22a、凸缘部22b、层压钢板22c和未图示的永久磁铁。所述转子旋转轴22a其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嵌装于贯穿罩12形成的开口 12a的内侧的第一转子轴承23A上,另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嵌装于减速器30的后叙的行星轮架34的内侧端的第二转子轴承23B上。另外,在从该转子旋转轴22a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22b的外周上固定设置层压钢板22c,并在该层压钢板22c的外周埋设未图示的永久磁铁。另外,该转子22配置在使埋设在层压钢板22c的外周的永久磁铁正对着定子21的内周面的轴线方向位置,并保持该位置而支承转子旋转轴22a。如图2所示,所述减速器30由行星齿轮组构成,该行星齿轮组具有:形成在转子旋转轴22a上的太阳轮31、通过突起爪等仅可适当摆动地固定在壳体本体11内的齿圈32、由与太阳轮31啮合的大径小齿轮部分33a以及与齿圈32啮合的小径小齿轮部分33b —体成形构成的三个(图中只表示了一个)阶梯小齿轮33、和旋转自如地支承这些阶梯小齿轮33的行星轮架34。所述行星轮架34是减速器30的输出构件,并经由第一支座轴承34A和第二支座轴承34B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本体11上。另外,该行星轮架34旋转自如地支承三个阶梯小齿轮33并使其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该行星轮架34的端部形成有自壳体本体11的开口 Ila朝向车轮40侧突出的圆筒状的输出轴部35。该输出轴部35是通过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机20驱动旋转的驱动源输出轴,呈在车轮40 —侧开放的圆筒形状。在该输出轴部3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由梳状齿构成的第一连接部36。这里“梳状齿”是指,沿着轴向延伸并在圆周方向并排的多个凹凸。下面的叙述中也具有同样的含义。另外,在输出轴部35的外周侧设有将与壳体本体11的开口 Ila之间进行密封的环状油封35a。该油封35a收纳于电机壳体10内,防止用于电动机20的冷却以及减速器30的润滑的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输出轴,其通过驱动源驱动旋转;车轴,其与所述驱动源输出轴同轴配置,并同车轮一体地旋转;浮动轴,其从所述驱动源输出轴向所述车轴传递动力,并具有:与所述驱动源输出轴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与所述车轴具有旋转方向之外的方向的自由度而连结的第二连结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