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头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145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9:13
塔头成型装置包括平台、第一靠架、第二靠架、托架、两个耳板定位座、两个快装板定位座和定位模架。平台具有基准面,并定义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位于平台的一端,且分别沿平台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定位模架位于平台的另一端,且设置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的对称中线位置。托架沿第二方向靠近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并位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之间。两个耳板定位座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模架,并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两个快装板定位座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模架,并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此塔头成型装置有利于提高塔头成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塔头成型装置包括平台、第一靠架、第二靠架、托架、两个耳板定位座、两个快装板定位座和定位模架。平台具有基准面,并定义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位于平台的一端,且分别沿平台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定位模架位于平台的另一端,且设置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的对称中线位置。托架沿第二方向靠近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并位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之间。两个耳板定位座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模架,并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两个快装板定位座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模架,并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此塔头成型装置有利于提高塔头成型的效率。【专利说明】塔头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
,且特别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头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及超大型塔式起重机的塔头的制作方式,是在平台上制作简易的摆塔靠模,然后在平台上划线、放样,以拉线的方式进行定位,将定位好的塔头的各部件摆放至平台上,最后依次将塔头的各部件焊接成塔头。但是,由于塔头的各部件在定位时是人工操作,拉线定位的方式的误差较大,会导致塔头的制作效率和制作精度较低。而且,制作简易的摆塔靠模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不仅在塔头制作之前需要搬移安装摆塔靠模的工装零件,在塔头在制作完成后,还需要搬移拆除摆塔靠模的工装零件,摆塔靠模的工装零件的反复搬运不仅使得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制作安装好的摆塔靠模仅适用于制作成一种型号或尺寸的塔头,因此对于不同型号或尺寸的塔头没有通用性。如果需要制作不同型号的塔头,就需要拆卸摆塔靠模再进行重新安装已制作适宜的摆塔靠模,费时费力,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塔头成型装置,其能方便的辅助进行塔头成型组装,占地空间小,对于各种类型的塔头具有通用性,无需反复拆卸组装,有利于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塔头成型的返工率,提高塔头成型的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塔头成型装置,其包括平台、第一靠架、第二靠架、托架、两个耳板定位座、两个快装板定位座和定位模架。平台具有基准面,并定义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位于平台的一端,且分别沿平台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定位模架位于平台的另一端,且设置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的对称中线位置。托架沿第二方向靠近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并位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之间。两个耳板定位座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模架,并沿第一方向相对对称中线呈对称设置。两个快装板定位座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模架,并沿第一方向相对对称中线呈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多根第一连接横杆。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靠近平台的基准面的下端和远离平台的基准面的上端分别至少设有一组调节支耳。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于上述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远离平台的基准面的上端沿垂直于基准面的方向设有多组调节支耳。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上述耳板定位座包括第一定位座体、第一定位轴、两个第一定位套以及锁紧件,第一定位座体设有第一轴孔,两个第一定位套设于第一轴孔两端并位于第一定位座体的相对两侧,第一定位轴穿设于两个第一定位套和第一轴孔,锁紧件与第一定位轴的端部配合。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上述快装板定位座包括第二定位座体、第二定位轴、两个第二定位套以及多个第三紧固件,第二定位座体设有第二轴孔以及多个第一紧固锁孔,两个第二定位套设于第二轴孔两端并位于第二定位座体的相对两侧,第二定位轴穿设于两个第二定位套和第二轴孔,多个第三紧固件穿设于多个第一紧固锁孔。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模架包括支杆和定位架。支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平台上,定位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杆远离基准面的一端的第一定位架端以及可拆卸连接于第一靠架和第二靠架的远离基准面的上端的第二定位架端。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模架还包括两个快装定位板单元。每个快装定位板单元包括快装定位板、多个第四定位轴以及多个第四紧固件,快装定位板设置于定位架的第二定位架端,快装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杆的长度方向,快装定位板设有多个第二紧固锁孔以及沿支杆的长度方向的多个快装定位孔,多个第四定位轴穿设于多个快装定位孔中,多个第四紧固件穿设于多个第二紧固锁孔中。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塔头成型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靠架与第二靠架之间的多根调节撑杆,每一调节撑杆包括第一撑臂、第二撑臂和连接于第一撑臂和第二撑臂之间的调节轴。调节轴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至第一撑臂和第二撑臂。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多根调节撑杆相互平行设置,且多根调节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支杆的长度方向。每一调节撑杆的第一撑臂远离调节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抵撑部,且每一调节撑杆的第二撑臂远离调节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抵撑部。本技术的塔头成型装置,利用设置于平台的第一靠架、第二靠架、托架、两个耳板定位座、两个快装板定位座以及定位模架的共同配合作用,方便的辅助进行塔头成型组装,以控制塔头各关键配件尺寸在图纸允许误差范围内,从而降低塔头成型的返工率,进而保证了塔头产品的质量。此外,本技术的塔头成型装置的第一靠架、第二靠架、托架、两个耳板定位座、两个快装板定位座以及定位模架均配合连接设置于平台,占地空间小,对于各种类型的塔头具有通用性,无需反复拆卸组装,有利于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塔头成型的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塔头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塔头成型装置的耳板定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塔头成型装置的快装板定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组装的塔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塔头成型装置组装塔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塔头成型装置组装塔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塔头成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是本技术塔头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塔头成型装置100包括平台110、第一靠架122、第二靠架124、托架130、两个耳板定位座140、两个快装板定位座150、定位模架160和多根调节撑杆170。平台110位于塔头成型装置100底部,具有作为塔头成型装置100的基准面112的上表面,并定义有互相垂直的第一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第一靠架、第二靠架、托架、两个耳板定位座、两个快装板定位座和定位模架;所述平台具有基准面,并定义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靠架和所述第二靠架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平台的一端,且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模架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平台的另一端,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靠架和所述第二靠架的对称中线位置,所述托架、所述两个耳板定位座和所述两个快装板定位座设置于所述平台,并位于所述第一靠架和所述第二靠架与所述定位模架之间,所述托架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靠架和所述第二靠架,并位于所述第一靠架和所述第二靠架之间,所述两个耳板定位座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定位模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对称中线呈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快装定位座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定位模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对称中线呈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克君胡云龙维刘振华张剑锋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