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442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领域,具体就是一种电机的轴身端自动供油刷油装置,包括设置电机的机架,机架上布设有接线柱及油刷,接线柱与电机的接线端子构成连通与断开连接,油刷的刷面与电机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电机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柱相接实现电源的连通,电机转轴自转,油刷的刷面与电机转轴的轴身抵靠,可以将油脂均匀的涂抹在电机转轴上,刷油效率高、不会照成滴漏等资源浪费的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自动化领域,具体就是一种电机的轴身端自动供油刷油装置,包括设置电机的机架,机架上布设有接线柱及油刷,接线柱与电机的接线端子构成连通与断开连接,油刷的刷面与电机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电机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柱相接实现电源的连通,电机转轴自转,油刷的刷面与电机转轴的轴身抵靠,可以将油脂均匀的涂抹在电机转轴上,刷油效率高、不会照成滴漏等资源浪费的现象。【专利说明】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领域,具体就是一种电机的轴身端自动供油刷油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周围水汽对电机转轴产生的腐蚀侵害,在完成对电机的组装过后,都会在电机转轴的轴身上均匀的涂抹一层油脂,目前生产中,在对电机转轴的轴身刷油的过程中,完全依靠人工将电机的电源线插置在接线板上,接通以后电机转动,人工将刷满油的毛刷与电机转轴抵靠,使得刷子上的油脂覆盖在转轴的轴身上。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刷油操作,往往刷油很不均匀,而且电机在接通电源时,需要人工将电源线与接线板接通,效率很低且刷油时容易照成滴漏等资源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刷油效率的电机转轴刷油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包括设置电机的机架,机架上布设有接线柱及油刷,接线柱与电机的接线端子构成连通与断开连接,油刷的刷面与电机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的技术效果为:电机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柱相接实现电源的连通,电机转轴自转,油刷的刷面与电机转轴的轴身抵靠,可以将油脂均匀的涂抹在电机转轴上,刷油效率高、不会照成滴漏等资源浪费的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油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油刷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解读:一种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包括设置电机A的机架10,机架10上布设有接线柱30及油刷20,接线柱30与电机A的接线端子构成连通与断开连接,油刷20的刷面与电机A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电机A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柱30相接实现电源的连通,电机A转轴自转,油刷20的刷面与电机A转轴的轴身抵靠,可以将油脂均匀的涂抹在电机A转轴上,刷油效率高、不会照成滴漏等资源浪费的现象。进一步地,为更好的实现自动化生产,所述的接线柱30与油刷20通过联动机构实现同步联动,也就是油刷20的刷面与电机A的转轴轴身贴靠或者远离时,接线柱30与电机A的接线端抵靠或者远离,当电机A转轴需要刷油时,接线柱30实现电机A与电源导通的同时,电机A转轴转动,油刷20与转动的电机转轴A贴靠,油刷20的刷面上的油脂顺着转轴均匀的涂抹在轴身上,装置刷油效率高,实现了接线与刷油的同步,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结合图1所示,接线柱30与油刷20实现同步联动的方案是:所述油刷20设置在机架10上方的横梁40上设置的第一滑块41上,横梁40设置在底座10上设置支架上,所述接线柱30设置在横梁40上的第二滑块42上,第一滑块41的滑动方向与电机A的转轴轴向垂直,第二滑块42的滑动方向与电机A的转轴轴向平行,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之间设置有连杆50,连杆50与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构成铰接配合,推动第一滑块41或者第二滑块42,通过连杆50实现两个滑块的同时移动。更近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油刷20的刷面设置有卡槽21,卡槽21的截面与电机A转轴轴身吻合设置,当电机A转轴需要刷油时,在卡槽21槽壁上涂抹上油脂即可,卡槽21与电机A转轴贴靠,就可以将油脂覆盖在电机A转轴上。更近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滑块41设置在横梁40下部板面的第一滑轨43上,所述第二滑块42设置在横梁40向机架10底板悬伸的支架44上的第二滑轨45上。所述接线柱30设置在第二滑块42的下部板体上,所述机架10底板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接线台11,第二滑块42向下滑动,接线柱30与接线台11抵靠,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上,提前将电机的接线端插置在接线台11上,当电机移动到检测装置下端时,接线柱30与接线台贴靠,即可实现电机A与电源的导通。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滑块41或第二滑块42上设置有动力机构60,所述的动力机构60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杆端与第一滑块41或第二滑块42连接,结合图1所不,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设置在第一滑块41上,当电机A移送到本装置所在位置处时,气缸充气,活塞杆运动推动第一滑块41移动,从而实现第二滑块的同步移动。最后,为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所述的油刷20呈条板状设置,卡槽21的长度方向与电机A转轴轴向平行布置,卡槽21的槽壁长度方向上错位布置设若干储油槽22,储油槽22的槽底部设置有与油刷20板体内设置的储油腔23连通的通孔24,由于刷在电机A转轴上的油脂,油脂储存在储油腔里会顺着通孔24粘附在卡槽21的储油槽22上,错位布设的储油槽22能够使得油脂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卡槽21槽壁上,结合图3所示,储油腔23与油箱70通过管路(图1所述的管路未示出)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可以在卡槽21槽壁上布设刷毛或者软质的纱布,使得油脂粘附在刷毛或者纱布上,这样刷油时的均匀性再一次的得到了提高;当然,将储油槽22布置的适当时,可以省去刷毛或软质纱布的布置。【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包括设置电机A的机架(10),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布设有接线柱(30)及油刷(20),接线柱(30)与电机A的接线端子构成连通与断开连接,油刷(20)的刷面与电机A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柱(30)与油刷(20)同步联动,油刷(20)的刷面与电机A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接线柱(30)与电机A的接线端子构成抵靠或者远离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刷(20)设置在机架(10 )上方的横梁(40 )上设置的第一滑块(41)上,所述接线柱(30 )设置在横梁(40 )上的第二滑块(42 )上,第一滑块(41)的滑动方向与电机A转轴轴向垂直,第二滑块(42 )的滑动方向与电机A转轴轴向平行,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之间设置有连杆(50),连杆(50 )与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 )构成铰接配合。4.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刷(20)的刷面设置有卡槽(21),卡槽(21)的截面与电机A转轴轴身吻合设置。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41)设置在横梁(40 )下部板面的第一滑轨(43 )上,所述第二滑块(42 )设置在横梁(40 )向机架(10 )底板悬伸的支架(44)上的第二滑轨(45)上。6.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30)设置在第二滑块(42)的下部板体上,所述机架(10)底板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接线台(11 ),第二滑块(42)向下滑动,接线柱(30)与接线台(11)抵靠。7.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轴的刷油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转轴的刷油装置,包括设置电机A的机架(10),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布设有接线柱(30)及油刷(20),接线柱(30)与电机A的接线端子构成连通与断开连接,油刷(20)的刷面与电机A转轴轴身构成贴靠或者远离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