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伟文专利>正文

受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0647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受风装置和风力发电机,受风装置上设有泄风通道和泄风开关,泄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泄风通道打开,使受风装置能够泄风,泄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将泄风通道关闭,使受风装置能够载风转动;或同一技术但安装不同所以构成受风装置上设有载风槽和载风开关,载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载风槽封闭,使载风槽不能再受风,载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将载风槽打开,使受风装置能够载风转动。风力发电机包括受风装置、转轴和发电机,转轴为垂直轴,转轴上连接两个以上受风装置,发电机与转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受风装置能够在风力大时泄风,减轻受风压力,避免风力发电机被大风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尤其是一种防止风力发电机被大风损毁的受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发电设备,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但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在风力较大时,存在被大风损毁或破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其能在风力大时泄风,减轻受风压力,而不被大风损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受风装置,受风装置上设有泄风通道和泄风开关,泄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泄风通道打开,泄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将泄风通道关闭;或受风装置上设有载风槽和载风开关,载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载风槽封闭,载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将载风槽打开。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受风装置包括:支撑架;棱柱结构,其内部具有空腔,棱柱结构固定在支撑架上,且具有相对设置的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开设有入风口,背风面开设有与入风口相对的出风口,入风口、空腔和出风口构成泄风通道,泄风开关为设于出风口的可开启窗片,可开启窗片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离开出风口将泄风通道打开,可开启窗片在风力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盖合于出风口将泄风通道关闭。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迎风面由棱柱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构成,所述入风口设定为涵盖所述迎风面的整个侧面,或设定为开设在所述迎风面中部的缺口,或设定为开设在所述迎风面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圆洞,背风面由棱柱结构的至多两个侧面构成。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为三棱柱结构,且三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锐角三角形,三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为迎风面,三棱柱结构的相连接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背风面,且三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锐角。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为三棱柱结构,且三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三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为迎风面,三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为背风面,且三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锐角。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为四棱柱结构,且四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四棱柱结构的相连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迎风面,四棱柱结构的相连接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背风面,且四棱柱结构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夹角为锐角。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为四棱柱结构,且四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四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为迎风面,四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为背风面,四棱柱结构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互平行且分别连接在四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四棱柱结构的第三侧面的面积小于第四侧面的面积,四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夹角为锐角。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具有尖角和/或圆角的多边形,所述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具有直线和/或弧形曲线的多边形。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可开启窗片能转动地枢接在出风口的顶部,所述可开启窗片的横截面或顶面为平面或弧形曲面。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横向固定在支撑架上,棱柱结构为多个,且沿支撑架的纵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棱柱结构之间形成风口。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用于固定受风装置的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上大下小的梯形支架或三角形支架之上,梯形支架或三角形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支撑架为方形框架,且棱柱结构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方形框架的两根第一纵梁上。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支撑架还包括固定在两根第一纵梁之间且位于可开启窗片前方的第二纵梁、以及连接可开启窗片与第二纵梁的连动机构。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连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杆,位于第二纵梁前方,并与第二纵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推杆,其一端与可开启窗片枢接,且其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杆枢接;铰杆,其一端与第二纵梁枢接,且其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杆枢接。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推杆位于可开启窗片下方,推杆穿过入风口,且推杆的一端与可开启窗片的底面枢接。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推杆的一端与可开启窗片的底面之间通过枢接部枢接,枢接部包括连接在可开启窗片底面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角钢、连接在两角钢之间的枢轴、以及能滑动地穿设于枢轴上的连接器和弹簧,连接器与推杆连接,弹簧位于连接器与上下移动杆之间。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推杆位于可开启窗片上方,且推杆的一端与可开启窗片的顶面枢接。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推杆的一端与可开启窗片的顶面之间通过枢接部枢接,枢接部包括连接在可开启窗片顶面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角钢、连接在两角钢之间的枢轴、以及能滑动地穿设于枢轴上的连接器和弹簧,连接器与推杆连接,连接器位于弹簧与上下移动杆之间。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连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第二纵梁的顶部枢接,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杆的顶部枢接,第一伸缩件为弹簧或第一气压回弹千斤顶。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支撑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其固定端与第二纵梁连接,且其驱动端与上下移动杆连接,以通过伸展驱动上下移动杆向上移动,将可开启窗片打开,或通过收缩驱动上下移动杆向下移动,将可开启窗片关闭;风速传感器,与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根据所检测的风速来驱动第一驱动装置的伸展或收缩。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棱柱结构横向固定在支撑架上,棱柱结构为多个,且沿支撑架的纵向间隔排列;连动机构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棱柱结构上方的第二气压回弹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第二气压回弹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的一端与对应的棱柱结构的可开启窗片的顶面枢接,相邻两棱柱结构之间的第二气压回弹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压回弹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上方的棱柱结构枢接,最上方的棱柱结构上方的第二气压回弹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的另一端与一连接杆枢接,连接杆与第二纵梁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连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杆,位于第二纵梁前方,并与第二纵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支撑杆,其第一端与可开启窗片固定连接,且其第二端与上下移动杆枢接,支撑杆的第二端能带动上下移动杆向上或向下移动,或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可开启窗片固定连接,且其第二端与上下移动杆枢接,第二纵梁枢接在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支撑杆的第二端能带动上下移动杆向上或向下移动;第二伸缩件,其一端与第二纵梁的顶部枢接,且其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杆的顶部枢接,第二伸缩件为弹簧或气压回弹千斤顶或驱动装置,或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所示支撑架的顶部枢接,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与上下移动杆的顶部直接枢接,第二伸缩件为弹簧或气压回弹千斤顶。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其中,受风装置包括:支撑架;棱柱结构,其内部具有空腔,棱柱结构固定在支撑架上,且具有相对设置的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开设有入风口,入风口和空腔构成载风槽,载风开关为设于入风口的可开启窗片,可开启窗片能转动地枢接在入风口的顶部,可开启窗片的底部固定有横向凹槽,横向凹槽的开口朝向与载风槽的开口朝向相同,可开启窗片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盖合于入风口将载风槽封闭,可开启窗片在风力等于或小于设定值时离开入风口将载风槽打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受风装置;转轴,为垂直轴,转轴上连接两个以上受风装置;发电机,与转轴连接。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中,风力发电机还包括与转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受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风装置上设有泄风通道和泄风开关,所述泄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泄风通道打开,所述泄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所述设定值时将所述泄风通道关闭;或所述受风装置上设有载风槽和载风开关,所述载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载风槽封闭,所述载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所述设定值时将所述载风槽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风装置上设有泄风通道和泄风开关,所述泄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泄风通道打开,所述泄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所述设定值时将所述泄风通道关闭;或所述受风装置上设有载风槽和载风开关,所述载风开关在风力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载风槽封闭,所述载风开关在风力等于或小于所述设定值时将所述载风槽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风装置包括:支撑架;棱柱结构,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棱柱结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具有相对设置的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开设有入风口,所述背风面开设有与所述入风口相对的出风口,所述入风口、所述空腔和所述出风口构成所述泄风通道,所述泄风开关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可开启窗片,所述可开启窗片在风力大于所述设定值时离开所述出风口将所述泄风通道打开,所述可开启窗片在风力等于或小于所述设定值时盖合于所述出风口将所述泄风通道关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由所述棱柱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构成,所述入风口设定为涵盖所述迎风面的整个侧面,或设定为开设在所述迎风面中部的缺口,或设定为开设在所述迎风面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圆洞,所述背风面由所述棱柱结构的至多两个侧面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结构为三棱柱结构,且所述三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锐角三角形,所述三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为所述迎风面,所述三棱柱结构的相连接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所述背风面,且所述三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锐角。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结构为三棱柱结构,且所述三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所述三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为所述迎风面,所述三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为所述背风面,且所述三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锐角。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结构为四棱柱结构,且所述四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菱形,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相连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所述迎风面,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相连接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所述背风面,且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夹角为锐角。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结构为四棱柱结构,且所述四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为所述迎风面,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为所述背风面,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互平行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三侧面的面积小于第四侧面的面积,所述四棱柱结构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夹角为锐角。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具有尖角和/或圆角的多边形,所述棱柱结构的横截面为具有直线和/或弧形曲线的多边形。9.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开启窗片能转动地枢接在所述出风口的顶部,所述可开启窗片的横截面或顶面为平面或弧形曲面。10.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结构横向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棱柱结构为多个,且沿所述支撑架的纵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所述棱柱结构之间形成风口。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受风装置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上大下小的梯形支架或三角形支架之上,所述梯形支架或三角形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方形框架,且所述棱柱结构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方形框架的两根第一纵梁上。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固定在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且位于所述可开启窗片前方的第二纵梁、以及连接所述可开启窗片与所述第二纵梁的连动机构。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纵梁前方,并与所述第二纵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推杆,其一端与所述可开启窗片枢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上下移动杆枢接;铰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枢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上下移动杆枢接。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可开启窗片下方,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入风口,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可开启窗片的底面枢接。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可开启窗片的底面之间通过枢接部枢接,所述枢接部包括连接在所述可开启窗片底面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角钢、连接在两所述角钢之间的枢轴、以及能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枢轴上的连接器和弹簧,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上下移动杆之间。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可开启窗片上方,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可开启窗片的顶面枢接。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可开启窗片的顶面之间通过枢接部枢接,所述枢接部包括连接在所述可开启窗片顶面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角钢、连接在两所述角钢之间的枢轴、以及能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枢轴上的连接器和弹簧,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弹簧与所述上下移动杆之间。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还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韩伟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