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秋福专利>正文

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37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具有两对应的滚轮,当中一滚轮设置有两导轮与辗刀及摺痕刀,其特征是:两导轮,分别设于滚轮的两端、且供其内缘与另一滚轮保持塑胶膜纸的缝隙,并保持滚轮与滚轮间传动及辗刀与摺痕刀的端距;辗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内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为塑胶膜纸厚度;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向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小于塑胶膜纸厚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尤其指针对薄膜塑胶厚度在公厘的100分之一以下小单位,犹如纸张厚度的塑胶膜纸的摺合加工结构。然而,我们都知道冲压技术于传统的加工方式中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特定的工材可能就较不适合此类加工方式,由于冲床的冲压成型所产生的冲击力可能会造成裕度的过大,若对于较薄或易碎的工材往往会造成损耗的不良率,因为冲床加工是利用惰轮与重力使冲头撞击刀模与觇板的接触,若对于较薄的工材势必要控制冲头的冲力或刀模与砚板间的间距,而前揭加工条件是非常难以控制、且此加工裕度的误差值是相当大,所以此时就会严重的影响加工成本与不良率,再者冲压的加工速度又受限于闲歇的冲压与送料,所以于效率上是有所受限。缘此,滚压的技术就是弥补较薄的工材加工,因为滚压具有稳定及快速的加工特质,于第一时间将料件送入时,经过滚轮就已经完成加工,且于加工速度藉由马达的转速来控制,换言之,若需要较快的加工成型仅需要将传动马达调高,其加工效率则即为冲压加工的数倍;再者于滚轮传动间并没有冲压的裕度问题,所具稳定的特质是最适合较薄或易碎的工材,而塑胶薄膜或塑胶膜纸就是所述的工材之一。有见于上述使用条件所限,于是创作人利用滚轮与滚轮间的缝隙间设有辗刀及摺痕刀与导轮结构,其中导轮是设置于滚轮两端际上,供保持与另一滚轮间的传动,又于滚轮间是设有展开图样的辗刀与摺痕刀,利用辗滚的稳定性及快速来实施于摺合线的加工。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具有两对应的滚轮,当中一滚轮设置有两导轮与辗刀及摺痕刀,其特征是两导轮,分别设于滚轮的两端、且供其内缘与另一滚轮保持塑胶膜纸的缝隙,并保持滚轮与滚轮间传动及辗刀与摺痕刀的端距;辗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内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为塑胶膜纸厚度;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向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小于塑胶膜纸厚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该辗刀自滚轮内缘延伸段超过摺痕刀的延伸段。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该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延伸界于滚轮内缘与辗刀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该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延伸是指界于塑胶膜纸厚度以内。本技术能提升摺合工作与成型加工的效率,并降低损耗的不良率。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滚轮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使用状态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完成加工料件展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摺合加工成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例一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例另一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有见于上述冲压技术对于较薄的膜纸2的加工缺失,本技术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就是利用滚压的技术来弥补较薄的工材加工,见于图中所示为一般滚轮的加工机包含有两对应的座架3、3’,并于对应的座架3、3’中设置有上滚轮4与下滚轮40并膜纸2穿设于当中,而于上滚轮4上是设有辗刀43、摺痕刀42与导轮41、41’所形成,其中摺痕刀42与辗刀43是将所需切割的断面与摺线分别设置于上滚轮4的周围,且上滚轮4的两端再各设有导轮41、41’,其中该导轮41、41’是保持上滚轮4与下滚轮40间的缝隙,藉此而更增加其稳定性。呈上述见于图4与图5所示,上滚轮4与下滚轮40间藉由导轮41、41’紧密的抵触,使内缘412保持与下滚轮40适当的缝隙以让膜纸2于其中穿置,又导轮41、41’的导边411能导引膜纸2能保持平行的导送,以供辗刀43、摺痕刀42能准确的切割膜纸2,而降低不良率;然而,其中辗刀43是与内缘412间的环部端缘是保持有A距离,其是为膜纸2的厚度,而摺痕刀42则视摺痕深度的所需,而与内缘412保持有B距离,其中摺痕刀42的B距离不得超过辗刀43的A距离,因辗刀43主要是将膜纸2切断,而摺痕刀41仅是将膜纸2切割一摺痕漕沟。又另见于图6及图7所示图中见悉膜纸2经由滚压切割成型后成为一摺合的展开图,其中形成有切边23、摺合线21与穿孔22,然而,其经由摺合与加热(超音波)的黏合,则可完成一袋体制作。本技术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就是利用滚压的技术来弥补较薄的材质加工,例如塑胶膜、塑胶纸、玻璃纸…等,其因为冲压的加工技术无法准确的控制切割的深度,所以仅能用滚压的方式进行,因滚压具有稳定及快速的加工特质,其是于第一时间将料件送入时经过滚轮就已经完成加工,其加工效率则即为冲压加工的数倍;再者,于滚轮传动间并没有冲压冲击震动的裕度问题,所以无论于切割或摺合的精准度更是无庸置疑。又另见于图8与图9所示当中是为本技术可运用于另一实施例中,图中所见是为摺痕刀42可依照积体薄膜印刷电路的布局,将展开型态布设于滚轮4上,并将辗刀43设于切割的边际,当操作时,摺痕刀42则针对电路布局的设计而切割造成阻断,以拘制出所需的电路布局,且于成型时藉由辗刀43于边界的切割完成,其是可运用滚轮准确与稳定的加工特性,而大大改良传统加工方式,再者辗刀43与摺痕刀42之间可藉由端部的差异,而做为切割或加热辗合的功能,进而又可增进滚轮设计的使用范围。综合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所运用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具有两对应的滚轮,当中一滚轮设置有两导轮与辗刀及摺痕刀,其特征是两导轮,分别设于滚轮的两端、且供其内缘与另一滚轮保持塑胶膜纸的缝隙,并保持滚轮与滚轮间传动及辗刀与摺痕刀的端距;辗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内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为塑胶膜纸厚度;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向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小于塑胶膜纸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其特征是该辗刀自滚轮内缘延伸段超过摺痕刀的延伸段。3.根据权利要求1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其特征是该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延伸界于滚轮内缘与辗刀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其特征是该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延伸是指界于塑胶膜纸厚度以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塑胶的摺合加工结构,具有两对应的滚轮,当中一滚轮设置有两导轮与辗刀及摺痕刀,两导轮,分别设于滚轮的两端、且供其内缘与另一滚轮保持塑胶膜纸的缝隙,并保持滚轮与滚轮间传动及辗刀与摺痕刀的端距;辗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内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为塑胶膜纸厚度;摺痕刀,自滚轮内缘周围向外延伸,所延伸的厚度小于塑胶膜纸厚度。从而,能提升摺合工作与成型加工的效率,并降低损耗的不良率。文档编号B31F1/07GK2579654SQ0228229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郑秋福 申请人:郑秋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秋福
申请(专利权)人:郑秋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