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秋福专利>正文

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90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装置至少具有一机台、及一侧配置原料滚筒,另一侧配置有复合机构,藉由原料滚筒之原料导引及传送至复合机构,以进行切割或溶接作业,其中:    该原料滚筒,系缠捆胶膜与不织布等原料;    该复合机构则包括有各阶段之切割及溶接装置,其分别为:    切割第一层胶膜,以形成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的第一预备切割装置;    将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与第二层不织布接合,成为各个第一式样的第一预备溶接装置;    切割第三层胶膜,以形成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的第二预备切割装置;    将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与第四层不织布接合,成为各个第二式样的第二预备溶接装置;    接合各个第一式样、第五层胶膜及第二式样,成为各个最终式样的成品溶接装置;    切割各个最终式样,而成为各个独立的成品单体的成品切割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
本技术系提供一种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可弹性组变以配合成品需求之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刻录技术日渐成熟的情况下,许多人已养成用光盘来保存重要资料的习惯,而相对的其外围用品的需求亦日益提高,如用于收纳光盘的塑料硬壳、资料柜、资料夹等,但最常被一般人使用的是一种软式光盘保护套,其具有不占空间、携带方便,易于收纳整理等优点。而目前市面上之光盘保护套系由二层胶膜中夹合一层不织布所组成,再于该二层胶膜上再切割有开口,以容置光盘片于胶膜及不织布间,而达到保护之目的。虽然目前的光盘保护套,已具有基本的保护功能,但整个产品因普及化的原因,造成利润降低,各家厂商竞争激烈,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便成为厂商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增加光碟保护套附加值的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本技术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于该保护套上再加工形成另一个结构,亦即于保护套上再夹合一不织布及胶膜,可作为容置其它对象使用(如记忆卡),-->借以增加产品之附加价值,提高竞争力。而如何再于传统作法的光盘保护套上,再增加另一结构便是本技术的重点,本技术系利用可变机构及原料滚筒的弹性设置,来增加本技术之可变性,而可依最终之成品需求,而加以弹性调整配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使传统的光碟保护套更增添了新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硬件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切割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图4-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硬件组成示意图。图4-2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硬件组成示意图。图4-3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硬件组成示意图。图5-1为本技术第二种工作流程示意图。图5-2为本技术第三种工作流程示意图。图6-1为利用本技术生产之成品示意图。图6-2为图6-1之A-A剖面示意图。图标符号说明机台10原料滚筒20第一不织布滚筒201    第二胶膜滚筒202第三胶膜滚筒203      第四不织布滚筒204第五胶膜滚筒205      第六胶膜滚筒206第七不织布滚筒207复合机构30第一预备切割装置301  第一预备溶接装置302第二预备切割装置303  第二预备溶接装置304-->成品切割装置305        成品溶接装306第三预备切割装置307    第三预备溶接装置308滚轮40输送轮具41成品单体50不织布a、d、g胶膜b、c、e、f、h具体实施方式请共同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系分别为第一实施例之硬件组成示意图、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切割装置示意图及本技术第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本技术系为一种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机,主要具备有机台10、原料滚筒20及复合机构30,其中,该原料滚筒20之种类及数量系由最终成品单体50之需求所决定,以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而言,系有至少五组原料滚筒20,分别用以解缠胶膜与不织布等原料,可将其分别定义为第一不织布滚筒201、第二胶膜滚筒202、第三胶膜滚筒203、第四不织布滚筒204及第五胶膜滚筒205,而上述之五组原料滚筒20系均配置于机台10之一侧,依配置顺序由右而左分别为:第一不织布滚筒201,其上载有不织布a;第二胶膜滚筒202,其上载有胶膜b;第三胶膜滚筒203,其上载有胶膜c;第四不织布滚筒204,其上载有不织布d;及第五胶膜滚筒205,其上载有胶膜e,惟其该第一、第二、第五胶膜滚筒202、203、205与第一、第四不织布滚筒201、204之配置顺序,可依实际产品需求而加以排序;又于该机台10之另一侧配置有复合机构30,并借由上述五组原料滚筒20将各种原料导引及传送至复合机构30中,以进行切割或-->溶接作业,而该复合机构30中,系包括有各阶段之切割及溶接装置,且该各切割及溶接装置系采可变配置之方式组设而成,将其分别定义为:第一预备切割装置301,用以切割胶膜e,以形成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第一预备溶接装置302,用以将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与不织布d接合,成为各个第一式样;第二预备切割装置303,用以切割胶膜a,以形成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第二预备溶接装置304,用以将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与不织布b接合,成为各个第二式样;成品溶接装置306,用以接合各个第一式样、胶膜c及第二式样,成为各个最终式样;成品切割装置305,用以切割各个最终式样,而成为各个独立的成品单体50。而上述各装置配置于机台10上时,系以上、下二层之方式配设,于此一实施例中,上层由右至左依序配置有第一预备切割装置301、第一预备溶接装置302、成品溶接装置306及成品切割装置305,由此看出成品切割装置305及成品溶接装置306,系配置于第一预备切割装置301及第一预备溶接装置302之后端,但需注意的是成品溶接装置306配置于成品切割装置305之前;而于下层由右至左则依序配置有第二预备切割303及第二预备溶接装置304;此外,在上述之复合机构30之各装置间再配置包括有复数个滚轮40,用以导引或传送胶膜b、c、e及不织布a、d等,而于该第一预备切割装置301中更加设有一输送轮具41,以本实施例中系配合导引、输送不织布d至第一预备溶接装置302。-->上所述构件,本技术之作动,大致可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系为胶膜e与不织布d的接合作业,由第一预备切割装置301,先切割胶膜e,以形成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再利用第一预备溶接装302,将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与不织布d溶接,成为各个第一式样;第二阶段:系为胶膜b与不织布a的接合作业,由第二预备切割装置303,先切割胶膜b,以形成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再利用第二预备溶接装置304,将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与不织布a溶接,成为各个第二式样;第三阶段:系将位于机台10上层之第一式样及位于机台10下层之第二式样,加入胶膜c后,合并溶接成最终式样,由该成品溶接装置306,以接合各个第一式样、胶膜c及第二式样,成为各个最终式样,再经由成品切割装置305,切割各个最终式样后,便成为各个独立的成品单体50(请先行参考第6-1图所示)。请参考图4-1、图4-2及图4-3所示,系分别为第二、三、四实施例之硬件组成示意图:于本技术中之复数原料滚筒20,系等距排列配置于机台10上,而为配合实际产品的需求,可适时增加原料滚筒30之数量,如于第二、三、四实施例中,在载有胶膜c之第五胶膜滚筒205前方,再加设有第六胶膜滚筒206及第七不织布滚筒207,而于第二预备溶接装置304后端,再配设有第三预备切割装置307及第三预备溶接装置308;再请参考图4-2,为因应产品需求,该第三预备切割装置307及第三预备溶接装置308,-->亦可配置于第二预备切割303及第二预备溶接装置304后端;或请参考图4-3,可将第三预备切割装置307及第三预备溶接装置308分开配置于机台10之上、下层,以符合产品成型的需求。请参考图5-1、5-2所示,系分别为本技术第二、三种工作流程示意图:当产品需求及硬设备改变后,相对的工作流程亦会加以改变,于图中5-1所示,便增加了第四阶段:加入了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层胶膜与不织布之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装置至少具有一机台、及一侧配置原料滚筒,另一侧配置有复合机构,藉由原料滚筒之原料导引及传送至复合机构,以进行切割或溶接作业,其中:该原料滚筒,系缠捆胶膜与不织布等原料;该复合机构则包括有各阶段之切割及溶接装置,其分别为:切割第一层胶膜,以形成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的第一预备切割装置;将各个第一预备黏合式样与第二层不织布接合,成为各个第一式样的第一预备溶接装置;切割第三层胶膜,以形成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的第二预备切割装置;将各个第二预备黏合式样与第四层不织布接合,成为各个第二式样的第二预备溶接装置;接合各个第一式样、第五层胶膜及第二式样,成为各个最终式样的成品溶接装置;切割各个最终式样,而成为各个独立的成品单体的成品切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秋福
申请(专利权)人:郑秋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