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茂铁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化学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二茂铁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手性二茂铁在不对称催化、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都有着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a)Hayashi,T.,Togni,A.,Eds.InFerrocenes;VCH:Weinheim,Germany,1995.(b)Togni,A.,Haltermann,R.L.,Eds.InMetallocenes;VCH:Weinheim,Germany,1998.(c)Stepnicka,P.,Ed.InFerrocenes;Wiley:Chichester,2008.(d)Dai,L.-X.;Hou,X.-L.,Eds.InChiralFerrocenesinAsymmetricCatalysis,Wiley:2010.],特别对于具有平面手性二茂铁而言(已有手性二茂铁的平面手性引入基本都是使用手性辅基诱导的非对映邻位金属化、当量手性碱的不对称邻位金属化反应或者拆分来获得),在不对称催化中表现出非常高效的催化活性,有些手性二茂铁配体已经在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的工业生产中得以应用,如Josiphos和PPFA[(a)Halterman,R.L.Chem.Rev.1992,92,965.(b)Togni,A.Angew.Chem.Int.Ed.1996,35,1475.(c)Richards,C.J.;Locke,A.J.Tetrahedron:Asymmetry1998,9,2377.(d)Dai,L.-X.;Tu,T.;You,S.-L.;Deng,W.-P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式(Rp)?I或(Sp)?I所示的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其中,R1选自氢、C1~C16烷基、C1~C6全氟烷基、C3~C16环烷基、C1~C16烷氧基、6~16元芳基或取代的6~16元芳基,所述的取代的6~16元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氟、氯、溴、碘、C1~C16烷氧基、C1~C16烷基、C1~C16氟代烷基、硝基或氨基;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氟、氯、溴、碘、?CF3、?COOCH2CH3、C1~C16烷基、C1~C6全氟烷基、C3~C16环烷基或C1~C16烷氧基;X选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Rp)-I或(Sp)-I所示的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其中,R1选自氢、C1~C16烷基、C1~C6全氟烷基、C1~C16烷氧基;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氟、氯、-CF3、-COOCH2CH3、C1~C16烷基、C1~C6全氟烷基或C1~C16烷氧基;X选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C16烷基为甲基或乙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Rp)-I或(Sp)-I所示的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为如式(Rp)-I’、(Sp)-I’、(Rp)-I”或(Sp)-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2、R3、R4、R5和X均同权利要求1所述。4.如下述各式所示的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5.如式(Rp)-III或(Sp)-II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R3、R4和R5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R7选自C1~C6烷基、环己基或环戊基;R20为其中R8、R9、R10、R11和R12任意选自氢、氟、氯、溴、碘、-CF3或C1~C6烷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如式(Rp)-III或(Sp)-II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对于化合物(Rp)-III,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化合物(Rp)-IV与H-P-(R7)2进行反应,即可得到化合物(Rp)-III,对于化合物(Sp)-III,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化合物(Sp)-IV与H-P-(R7)2进行反应,即可得到化合物(Sp)-III,R1、R3、R4、R5、R7和R20均同权利要求5所述,R6任意选自C1~C6烷基、苯基或苄基。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氩气保护下,在乙酸中,将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与H-P-(R7)2进行反应,即可分别得到化合物(Rp)-III或化合物(Sp)-III。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与所述的H-P-(R7)2的摩尔比为1:(1.0~2.0);和/或,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60~110℃;和/或,所述的乙酸与所述的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的体积质量比为10~40ml/g。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由如下方法制得:对于化合物(Rp)-IV,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惰性气体保护下,有机溶剂中,在叔丁基锂的作用下,将化合物(Rp)-V与R20-Cl进行反应,即可,对于化合物(Sp)-IV,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惰性气体保护下,有机溶剂中,在叔丁基锂的作用下,将化合物(Sp)-V与R20-Cl进行反应,即可,R1、R2、R3、R4、R5、R6和R20均同权利要求6所述。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氩气;和/或,在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醚;所述的有机溶剂与所述的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的体积质量比为30~50ml/g;和/或,在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与所述的R20-Cl的摩尔比为1:(1.0~1.5);和/或,在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与所述的叔丁基锂的摩尔比为1:(1.0~1.5);和/或,在化合物(Rp)-IV或化合物(Sp)-I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78~30℃。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由如下方法制得:对于化合物(Rp)-V,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有机溶剂中,在氯化锌和氰基硼氢化钠的作用下,将化合物(Rp)-VI与R6’-CHO进行反应,即可,对于化合物(Sp)-V,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有机溶剂中,在氯化锌和氰基硼氢化钠的作用下,将化合物(Sp)-VI与R6’-CHO进行反应,即可,R1、R2、R3、R4、R5和R6均同权利要求9所述,R6’为氢、C1~C5烷基、苯基或苄基。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的有机溶剂与所述的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的体积质量比为10~30ml/g;和/或,在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与所述的R6’-CHO的摩尔比为1:(2.0~4.0);和/或,在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与所述的氯化锌的摩尔比为1:(0.5~1.0);和/或,在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与所述的氰基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2.0~4.0);和/或,在化合物(Rp)-V或化合物(Sp)-V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10~30℃。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由如下方法制得:对于化合物(Rp)-VI,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将化合物(Rp)-VII与锌进行反应,即可,对于化合物(Sp)-VI,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将化合物(Sp)-VII与锌进行反应,即可,R1、R2、R3、R4和R5均同权利要求11所述。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所述的有机溶剂与所述的化合物(Rp)-VII或化合物(Sp)-VII的体积质量比为10~20ml/g;所述的有机溶剂与所述的水的体积比为10~20;和/或,在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化合物(Rp)-VII或化合物(Sp)-VII与所述的锌的摩尔比为1:(5~10);和/或,在化合物(Rp)-VI或化合物(Sp)-VI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30~60℃。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Rp)-VII或化合物(Sp)-VII由如下方法制得:对于化合物(Rp)-VII,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有机溶剂中,碱的作用下,将化合物(Rp)-I与盐酸羟胺进行反应,即可,对于化合物(Sp)-VII,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有机溶剂中,碱的作用下,将化合物(Sp)-I与盐酸羟胺进行反应,即可,R1、R2、R3、R4和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书力,高得伟,殷勤,顾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