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步法制备丙烯酰胺系共聚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4068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新型低温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烯丙基硫脲进行水溶液绝热聚合,胶块一次造粒后水解,水解后经二次造粒后进行干燥、粉碎、筛分得到丙烯酰胺共聚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丙烯酰胺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氧型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酰胺共聚物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工程和技术的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现有油田的采收率。作为主要的聚合物驱油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常规油藏三次采油(EOB)技术中,已经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为油田稳产和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常规油藏储量的减少,高温高盐油藏使得HPAM的应用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开采高温高盐油藏时的高温、高盐和溶液中溶解氧条件产生的复合作用使得HPAM溶液粘度大幅降低,导致HPAM驱油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当温度高于70℃,HPAM的酰胺基水解生成羧基的反应显著加剧,当水解度达到40%以上,羧基就很容易和溶液中Ca2+、Mg2+离子生成沉淀,使溶液粘度损失。此外,在高温下,空气中的氧和溶液中存在的溶解氧会引起聚合物主链断裂使溶液粘度显著下降。以丙烯酰胺(AM)和耐温耐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合成二元共聚物在耐温耐盐性能上较HPAM的确有所提高。如题为“AMPS/AM共聚物的低温合成和性能”(常志英,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13,16)报道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AMPS/AM的低温共聚合成,得到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106~107。题为“部分水解法制备高分子量水溶性(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三元共聚物”(朱麟勇,高分子学报,2000,3,315),采用低温水解反应,由AM和AMPS共聚物合成分子量为106的三元共聚物。上述两种方法,无论是共聚法还是共聚后水解法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普遍偏低(<107),很难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此外,如何保证共聚物在采油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热氧降解性能,是该类聚合物能否应用于三类油藏三次采油的关键。从热氧降解形成机理来看,聚合过程的残余引发剂、配制过程的溶解氧、配制容器及输送管线等引入的金属离子和现场污水中的硫化物都可能产生活性自由基使HPAM聚合物主链发生连锁断裂,使分子量下降。并且随温度升高,这种自由基降解作用越发加剧,使聚合物溶液粘度在短时间内大量损失,从而失去使用价值。为减弱这种自由基降解作用给溶液粘度带来的负影响,通常在合成或配制过程中添加各种稳定剂。其中,为了提高HPAM的抗氧性能,常规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加入小分子,如硫脲类抗氧稳定剂等。由于小分子稳定剂和高分子驱油剂物理化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别,在岩石孔隙渗流过程中出现色谱分离效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稳定剂添加用量大和使用效率低。JP74-27660公开了在HPAM胶粒干燥前加入二硫代胺基类的金属盐小分子稳定剂,可以防止产物交联和降解。该专利技术中,由于二硫代胺基类的金属盐小分子稳定剂与HPAM之间为物理共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小分子稳定剂和高分子驱油剂间会产生色谱分离效应,造成稳定剂用量大和使用效率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驱油剂在高温条件下的抗氧性能仍是一个亟需改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高温下抗氧性能好的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驱油聚合物领域,将抗氧基团通过共聚方式引入高分子链上,提高驱油聚合物的抗氧性能,尚未见相关报道,更没有报导将其应用到丙烯酰胺(AM)和耐温耐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合成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将烯丙基硫脲、丙烯酰胺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进行共聚,使具有抗氧功能的基团连接到聚合物主链上,在保持现有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的高分子量的同时,提高了抗氧基团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了共聚物在高温条件下的抗氧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抗氧基团与聚合物主链之间通过共价键键合,不会出现采用物理共混的小分子稳定剂和高分子驱油剂间的色谱分离效应。基于以上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酰胺共聚物,该丙烯酰胺共聚物含有式(11)所示结构的结构单元E,式(12)所示结构的结构单元F,式(13)所示结构的结构单元G和式(14)所示结构的结构单元H,各结构式中,R1为C1~C4的亚烷基;R2为C1~C4的烷基,R3为C1~C4的烷基,R2与R3相同或不同;M1为钠或钾。式(11),式(12)式(13)式(1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制第一单体混合物溶液,用无机碱性化合物调节pH至5-10,得到第二单体混合物溶液,在溶液聚合反应条件下、在引发剂存在下,使第二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烯丙基硫脲共聚物胶体;所述第一单体混合物含有单体A、单体B和单体C,所述单体A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B为具有式(2)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C为具有式(3)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第二单体混合物含有单体A、单体D和单体C,所述单体A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D为具有式(4)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C为具有式(3)所示结构的单体,各结构式中,R1为C1~C4的亚烷基;R2为C1~C4的烷基,R3为C1~C4的烷基,R2与R3相同或不同;M1为钠或钾;式(1),式(2),式(3),式(4),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烯丙基硫脲共聚物胶体造粒成胶粒后,与碱金属氢氧化物接触,再经造粒干燥粉碎筛分得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酸盐/烯丙基硫脲四元共聚物。所述得到的丙烯酰胺四元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2000万以上,各结构式中,R1为C1~C4的亚烷基;R2为C1~C4的烷基,R3为C1~C4的烷基,R2与R3相同或不同;M1为钠或钾。在所述第一单体混合物中,所述单体A的摩尔含量为1~99份,所述单体B的摩尔含量为0.1~98份,所述单体C的摩尔含量为0.001~5份;优选地,所述单体A的摩尔含量为60~97.5份,所述单体B的摩尔含量为1~39份,所述单体C的摩尔含量为0.01~1.5份;所述溶液聚合反应的条件使得聚合反应后所得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3000万~3500万,优选为3200万~3350万。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本专利技术上述的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驱油剂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丙烯酰胺共聚物具有高的粘均分子量,实施例1中制得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均可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制第一单体混合物溶液,用无机碱性化合物调节pH至5~10,得到第二单体混合物溶液,在溶液聚合反应条件下、在引发剂存在下,使第二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烯丙基硫脲共聚物胶体;所述第一单体混合物含有单体A、单体B和单体C,所述单体A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B为具有式(2)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C为具有式(3)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第二单体混合物含有所述单体A、单体D和所述单体C,所述单体D为具有式(4)所示结构的单体;在所述各结构式中,R1为C1~C4的亚烷基;R2为C1~C4的烷基,R3为C1~C4的烷基,R2与R3相同或不同;M1为钠或钾;式(1),式(2),式(3),式(4),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烯丙基硫脲共聚物胶体造粒成胶粒后,与碱金属氢氧化物接触,再经造粒干燥粉碎筛分,得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酸盐/烯丙基硫脲四元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配制第一单体混合物溶液,用无机碱性化合物调节pH至5~
10,得到第二单体混合物溶液,在溶液聚合反应条件下、在引发剂存在下,
使第二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
酸盐/烯丙基硫脲共聚物胶体;
所述第一单体混合物含有单体A、单体B和单体C,所述单体A为具
有式(1)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B为具有式(2)所示结构的单体,所
述单体C为具有式(3)所示结构的单体;
所述第二单体混合物含有所述单体A、单体D和所述单体C,所述单体
D为具有式(4)所示结构的单体;
在所述各结构式中,R1为C1~C4的亚烷基;R2为C1~C4的烷基,R3为C1~C4的烷基,R2与R3相同或不同;M1为钠或钾;
式(1),式(2),式(3),
式(4),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烯
丙基硫脲共聚物胶体造粒成胶粒后,与碱金属氢氧化物接触,再经造粒干燥
粉碎筛分,得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酸盐/烯丙
基硫脲四元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得到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酸盐/烯丙基
硫脲四元共聚物含有式(11)所示结构的结构单元E、式(12)所示结构的
结构单元F、式(13)所示结构的结构单元G和式(14)所示结构的结构单
元H,所述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000万以上;
式(11),式(12)式(13)
式(14)
在所述各结构式中,R1为C1~C4的亚烷基;R2为C1~C4的烷基,R3为C1~C4的烷基,R2与R3相同或不同;M1为钠或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各结构式中,R1为亚甲基;R2和R3均为甲基;M1为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一单体混合物中,所述单体A的摩尔含量为1~99份,所述单
体B的摩尔含量为0.1~98份,所述单体C的摩尔含量为0.001~5份;优
选地,所述单体A的摩尔含量为60~97.5份,所述单体B的摩尔含量为1~
39份,所述单体C的摩尔含量为0.01~1.5份;所述溶液聚合反应的条件使
得聚合反应后所得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3000万~3500万,优选为3200万~
3350万。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卓黄凤兴杜凯刘希林蔚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