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88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00
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无需使用专用的工具,一人就能够将乘降板卸下。乘客输送机在梯级面(21)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两侧设置有乘降板(40),乘降板(40)具备具有步行面的表面板(42),其特征在于,乘降板(40)具备:形成在表面板(42)的端部的切口部(70)或者沿上下方向贯通表面板(42)的贯通孔(170);棒状部件(72),横跨切口部(70)或者贯通孔(170);以及盖(74),堵塞切口部(70)或者贯通孔(1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输送机本申请以2017年8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54062号为基础,且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乘客输送机。
技术介绍
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场所设置有乘降板,利用者在乘降乘客输送机时在该乘降板的上方通过。在乘降板的下方收纳有乘客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等,因此,在进行乘客输送机的维护检修时需要将乘降板卸下。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此前的一般的乘降板中,在左右两处设置有螺纹孔,在乘客输送机的运转中这些螺纹孔由螺钉封闭。进而,在将乘降板卸下的情况下,从乘降板将左右的螺钉拆卸而在各个螺纹孔中旋入专用的工具、或者将左右的螺钉旋松而分别用专用的工具保持各个螺钉的头部,两名作业者同时拉拽专用的工具而将乘降板抬起。并且,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提出有如下的方案:在乘降板设置螺纹孔以外的特殊的构造物,使用专用的工具将乘降板卸下。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方案:在乘降板设置贯通孔、从下方封堵贯通孔的堵塞体、以及将堵塞体朝上方推压的推压部件,作业者将堵塞体压下而将专用的工具插入贯通孔,拉拽专用的工具而将乘降板抬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59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7747号公报但是,为了将在左右两处设置有螺纹孔的一般的乘降板卸下,如上所述需要两名作业者。并且,关于设置有螺纹孔的上述乘降板、或设置有螺纹孔以外的特殊的构造物的乘降板,为了将其卸下需要专用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专用的工具、一人就能够将乘降板卸下的乘客输送机。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为,在梯级面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两侧设置有乘降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乘降板具备:表面板,具有步行面;形成在上述表面板的端部的切口部或者沿上下方向贯通上述表面板的贯通孔;棒状部件,横跨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以及盖,堵塞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也可以形成为,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形成在上述表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盖具备保持上述棒状部件的保持部。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棒状部件是截面呈圆形的棒状的部件,利用上述保持部保持上述棒状部件的上述盖能够以上述棒状部件为旋转轴旋转。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盖的下方、且是在相比上述棒状部件靠输送机外侧的部位,具备与上述盖抵接的突起。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倾斜面,以使得上述盖随着从靠输送机外侧的端部趋向上述保持部而变厚。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盖的靠输送机外侧的端部和与上述盖相邻的部件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盖与上述表面板由相同材料构成。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盖由树脂构成。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盖由铝构成。附图说明图1是从侧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的剖视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的下层侧的乘降场所的俯视图。图3是从侧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的下层侧的乘降场所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5(a)是利用盖74堵塞切口部70后的状态下的切口部70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B-B线处的剖视图。图6(a)是从切口部70将盖74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切口部70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C-C线处的剖视图。图7是扶手带装卸工具80的立体图。图8(a)~图8(e)是用于示出乘降板40的拆卸方法的、与图5(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处的剖视图。图8(a)是利用扶手带装卸工具80将盖74轻轻抬起时的图。图8(b)是使扶手带装卸工具80在盖74的倾斜面76上滑动的中途的图。图8(c)是将盖74从棒状部件72卸下时的图。图8(d)是将扶手带装卸工具80勾挂于棒状部件72时的图。图8(e)是利用扶手带装卸工具80将第一表面板42抬起时的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变形例的下层侧的乘降场所的俯视图。标记说明1:自动扶梯;2:支承部;3:支承部;4:骨架切口部;5:地板部;7:地面;10:桁架;11:上框架部件;12:下框架部件;13:纵框架部件;14:横框架部件;15:梯级链;20:梯级;21:梯级面;22:栏杆;23:裙式护板;24:扶手带;30:锚固板;31:支承件;32:垂直板;33:水平板;34:灰浆;35:灰浆盖;40:乘降板;42:第一表面板;44:第二表面板;46:第三表面板;48:梳齿板;50:固定部;51:支承部;52:第一背侧部件;53:切口部;54:第二背侧部件;56:第三背侧部件;60:支承部件;61:水平板部;62:垂直板部;64:边缘部件;65:边缘部件;66:水平部;67:垂直部;70:切口部;72:棒状部件;73:盖74的靠自动扶梯外侧的端部;74:盖;75:保持部;76:倾斜面;78:突起;79:间隙;80:扶手带装卸工具;81:钩部;140:乘降板;142:第一表面板;170:贯通孔;178: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乘客输送机能够举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但此处基于附图对自动扶梯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后述的梯级20移动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梯级20的宽度方向关于其他部件等也设为宽度方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后方向中的从乘客输送机离开的方向设为输送机外侧或者自动扶梯外侧。1、自动扶梯1的构造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1具备由上层侧的支承部2和下层侧的支承部3支承的桁架10。桁架10由多个框架部件构成。作为多个框架部件,存在沿前后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框架部件11、在上框架部件11的下方与上框架部件11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下框架部件12、连结上框架部件11和下框架部件12的纵框架部件13、以及连结左右一对上框架部件11的横框架部件14(参照图3)等。在桁架10的内部设置有在上层侧与下层侧之间回转的环状的梯级链15。该梯级链15通过设置在桁架10的内部的驱动装置(省略图示)进行驱动而回转。在梯级链15安装有多个梯级20。若梯级链15回转,则这些梯级20在上层侧与下层侧之间移动。具体地说,这些梯级20在朝外部露出(因此在上方载置利用者)而从上层侧或者下层侧的登梯口朝相反侧的出梯口移动后,进入桁架10的内部而反转,而后在桁架10的内部从出梯口返回登梯口。将梯级20朝外部露出而移动的部分设为梯级20的移动部。另外,梯级20具有供利用者放置脚的面即梯级面21。如图1、图2所示,在梯级20的移动部的前后方向两侧设置有乘降板40。更具体地说,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的支承部3与梯级20的移动部之间的部位,在桁架10的上方设置有乘降板40。上层侧的乘降板40与下层侧的乘降板40之间的部分成为梯级20的移动部。在桁架10的上方设置有左右一对裙式护板23,在这些裙式护板23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栏杆22。在栏杆22设置有与梯级20同步移动的扶手带24。自动扶梯1的利用者在乘降板40的上方步行,在自动扶梯1的登梯口搭乘梯级20。若梯级20到达自动扶梯1的出梯口,则利用者从梯级20下来,在乘降板40的上方步行而从自动扶梯1离开。2、桁架10的支承构造此处,图3示出桁架10的下层侧的支承构造。在支承部3设置有:相对于地面7成为凹部的骨架切口部4;以及配置在骨架切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客输送机,在梯级面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两侧设置有乘降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乘降板具备:表面板,具有步行面;形成在上述表面板的端部的切口部或者沿上下方向贯通上述表面板的贯通孔;棒状部件,横跨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以及盖,堵塞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9 JP 2017-1540621.一种乘客输送机,在梯级面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两侧设置有乘降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乘降板具备:表面板,具有步行面;形成在上述表面板的端部的切口部或者沿上下方向贯通上述表面板的贯通孔;棒状部件,横跨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以及盖,堵塞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部或者上述贯通孔形成在上述表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具备保持上述棒状部件的保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棒状部件是截面呈圆形的棒状的部件,利用上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晃裕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