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涡壳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涡轮增压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9957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器涡壳结构,包括涡壳本体和旁通阀,涡壳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连通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涡壳进气口和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用于安装前氧传感器,且与涡壳进气口相邻设置,第二壳体包括涡壳出气口和涡室,涡室连通于涡壳进气口和涡壳出气口之间,旁通阀包括旁通进气口和旁通出气口,旁通进气口与涡壳进气口连通,旁通出气口与旁通进气口连通,旁通出气口可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或禁止气体从涡壳进气口经旁通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冷启动时旁通阀打开,将前氧传感器本体设于涡壳进气口附近,提高ECU准确率,降低原始排放;将旁通阀设于废气流入涡室之前,缩短三元催化器起燃时间,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器涡壳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涡轮增压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器涡壳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涡轮增压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有关废气排放法规的日益加严,对目前汽油机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采用增压技术是一种提高汽油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和降低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降低发动机冷启动时的排放成为各主机厂关注的重点。由于三元催化器起燃时间的长短对冷启动时的排放性能造成的影响很大,即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越长,冷启动时的排放性能越差;而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越短,冷启动时的排放性能越好。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一方面由于废气旁通阀设计成关闭式结构,且废气旁通出气口布置在涡室附近,当发动机冷启动时,废气需要经过涡壳涡室推动涡轮转动后再进入三元催化器中,而此时废气能量急剧减少,造成三元催化器起燃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由于在传统排气系统中,前氧传感器布设在三元催化器前且位于涡轮增压器后,使得前氧传感器远离燃烧室,不能为ECU(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简称:电子控制单元)提供真实的数据输入,从而不能准确测出废气中的氧含量,也不能真实计算出燃烧情况,造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在冷启动时有效提高排放性能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涡轮增压器系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压器涡壳结构,包括涡壳本体和旁通阀,所述涡壳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涡壳进气口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安装前氧传感器,且与所述涡壳进气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涡壳出气口和涡室所述涡室连通于所述涡壳进气口和所述涡壳出气口之间,所述旁通阀包括旁通进气口和旁通出气口,所述旁通进气口与所述涡壳进气口直接连通,所述旁通阀出气口与旁通进气口直接连通,所述旁通出气口可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或禁止气体从所述涡壳进气口经所述旁通出气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旁通阀的所述旁通出气口在冷启动时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旁通阀包括设于所述旁通出气口处的旁通阀盖,所述旁通阀盖可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出气口以控制所述旁通阀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旁通出气口位于所述涡壳出气口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前氧传感器安装座,所述第一固定件在第一壳体上形成通孔,所述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于连接发动机排气管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涡壳进气口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催化器本体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布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涡壳出气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由所述涡壳进气口处的壳体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凸缘,且所述第一凸缘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固定件为由所述出气口处的壳体向远离所述旁通阀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凸缘,且所述第二凸缘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系统,其包括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和涡轮本体、前氧传感器本体、发动机排气管和催化器本体,所述涡轮本体安装于所述涡室内,所述前氧传感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处,所述发动机排气管连接于所述涡壳进气口,所述催化器本体连接于所述涡壳出气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涡壳进气口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布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涡壳出气口处;所述前氧传感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安装孔固定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所述涡壳进气口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所述催化器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件的第二安装孔。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增压器涡壳结构通过将前氧传感器本体安装于进气口附近的第一固定件,使得传感器更接近燃烧室的位置,从而提高ECU的准确率进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原始排放;当发动机在冷启动时将旁通阀设计成开启式,并通过将旁通阀设于废气流入涡壳本体的涡室之前,使得一部分废气直接由旁通阀流入三元催化器,大大缩短了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增压器涡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增压器涡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压器涡壳结构,包括涡壳本体1和旁通阀3。其中,涡壳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连通于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上分别设有涡壳进气口101和第一固定件102,第一固定件102用于安装前氧传感器,且与与涡壳进气口101相邻设置;第二壳体20包括涡壳出气口201和涡室202,涡室202连通于涡壳进气口101和涡壳出气口201之间,以使得废气经涡壳进气口101流入涡室202并从涡壳出气口201流出。旁通阀3包括旁通进气口和旁通出气口31,旁通进气口与涡壳进气口101直接连通,旁通出气口31与旁通进气口直接连通,旁通出气口31可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或禁止气体从涡壳进气口101经旁通出气口31排出;当旁通出气口31打开时,使废气从涡壳进气口101进入涡壳本体1,一部分直接经旁通3流出,减少废气的热能流失,以缩短三元催化器的反应时间;另一部分废气流入第二壳体20的涡室202并经涡壳出气口201流出;当旁通出气口31闭合时,废气不再从涡壳进气口101并经旁通出气口31排出。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涡壳进气口101的形状和大小不做具体限制,其大小和具体形状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边界和排放量的不同而进行设计。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旁通阀3的旁通出气口31在冷启动时处于打开状态,且旁通阀3包括设于旁通出气口31处的旁通阀盖32,旁通阀盖32可通过打开或关闭旁通出气口31以控制旁通阀3的打开或者关闭,进而控制废气的流向。即当旁通阀盖32打开旁通出气口31时,流入涡壳本体1中的废气一部分经涡室202和涡壳出气口201流出,另一部分从旁通阀3的旁通出气口31中流出;当旁通阀盖32关闭旁通出气口31时,废气仅通过涡室202以使得增压器压缩空气后最后经涡壳出气口201流出。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旁通阀3的打开或者闭合不限于本实施例中通过旁通阀盖32控制旁通出气口31的打开或闭合的所述方式实现,还可为其他方式,例如控制阀芯移动的方式,具体不做限制。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旁通出气口31位于涡壳出气口201内。这样,当旁通阀3在冷启动时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无论从旁通3直接流出的气体还是经第二壳体20的涡室202并经涡壳出气口201流出的气体,均直接到达三元催化器,无需另外设置管路。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固定件102为前氧传感器安装座涡壳进气口101,第一固定件102在第一壳体10上形成通孔100,通孔100连通于第一壳体10,以使得废气经涡壳进气口101进入后一部分废气能进入通孔100。第一壳体10还包括用于连接发动机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壳本体(1)和旁通阀(3),所述涡壳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连通于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有涡壳进气口(101)和第一固定件(102),所述第一固定件(102)用于安装前氧传感器,且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壳体(20)包括涡壳出气口(201)和涡室(202),所述涡室(202)连通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和所述涡壳出气口(201)之间,所述旁通阀(3)包括旁通进气口和旁通出气口(31),所述旁通进气口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直接连通,所述旁通出气口(31)与所述旁通进气口直接连通,所述旁通出气口(31)可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或禁止气体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经所述旁通出气口(31)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壳本体(1)和旁通阀(3),所述涡壳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连通于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有涡壳进气口(101)和第一固定件(102),所述第一固定件(102)用于安装前氧传感器,且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壳体(20)包括涡壳出气口(201)和涡室(202),所述涡室(202)连通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和所述涡壳出气口(201)之间,所述旁通阀(3)包括旁通进气口和旁通出气口(31),所述旁通进气口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直接连通,所述旁通出气口(31)与所述旁通进气口直接连通,所述旁通出气口(31)可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或禁止气体从所述涡壳进气口(101)经所述旁通出气口(31)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3)的所述旁通出气口(31)在冷启动时处于打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3)包括设于所述旁通出气口(31)处的旁通阀盖(32),所述旁通阀盖(32)可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出气口(31)以控制所述旁通阀(3)的打开或者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出气口(31)位于所述涡壳出气口(20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2)为前氧传感器安装座,所述第一固定件(102)在第一壳体(10)上形成通孔(100),所述通孔(100)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用于连接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钰吴超宋志辉袁爽沈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