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冷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305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4:32
水冷式机动车辆内燃机冷却设备,其中,冷却风扇(6)由面向散热器(4)的驱动轴(2)控制,散热器由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侧部上的百叶窗(5)防护并且接纳基本上切向气流,该冷却设备允许改进通过散热器的空气穿透,由此避免风扇尺寸过大,所述百叶窗(5)具有:至少一个流向肋部(11),其平行于散热器(4)的外表面沿与运动方向(F)一致的方向延伸,介于下部紧固边缘(51)与顶部紧固边缘(52)之间且相对于它们与散热器(4)更为隔开,且具有C状截面,以在百叶窗(5)与散热器(4)之间产生空间(10),该空间使得由风扇(6)抽吸的空气的运动偏转;以及多个叶片(12、13),这些叶片横向于机动车辆的运动方向(F)在所述流向肋部(11)的两侧上延伸,具有前边缘(16),该前边缘比相应的后边缘(17)与散热器(4)更为隔开。

Motorcycle engine cooling equipment

A cooling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water-cooled motor vehicle, in which a cooling fan (6) is controlled by a drive shaft (2) facing the radiator (4), the radiator is protected by a shutter (5)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otor vehicle (5) and accepts the basic tangential air flow, which allow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ir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radiator to avoid the fan ruler. In a large inch, the shutter (5) has: at least one flow to the rib (11), which extends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F) in parallel to the radiator (4), between the lower fastening edge (51) and the top fastening edge (52) and relative to them with the radiator (4), and has a C shaped cross section at the shutter (5). A space (10) is generated between the radiator (4), which causes the movement of the air pumped by the fan (6), and a plurality of blades (12, 13) extending laterally on both sides of the flow direction (11) of the motor vehicle (F) with a front edge (16), the front edge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rear edge (17) and the radiator (17). 4) more sepa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摩托车发动机冷却设备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冷式机动车辆、尤其是小型摩托车的内燃机的冷却设备,其中,冷却风扇由面向散热器的驱动轴控制,该散热器由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侧部上的百叶窗防护并且接纳由于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产生的基本上切向气流。此种冷却设备也能有效地用在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中,其中,风扇和发电机发动机两者均组装在驱动车轴上,该风扇设置成用于将空气抽吸通过散热器,该发电机发动机设置成用于为电池充电,用以起动内燃机,并且在机动车辆是具有所谓的混合动力推进类型的情形中,用于供给驱动动力。驱动车轴横向于机动车辆的纵向展开(方向),且该驱动车轴相对于行驶平面水平以及垂直于竖直平面,当机动车辆沿直线行驶时,该竖直平面基本上由固定的、非转向的后轮的旋转平面所限定。电动发动机、风扇、散热器以及相关联的百叶窗则在驱动轴的端部处被接纳在发动机的同一侧上,该驱动轴由一个或多个活塞控制旋转;该驱动轴的相对端部则连接于将运动传递至驱动后轮的机构。在机动车辆中,在本文中并未描述的方案中还可设有双后轮,但该方案也可包括本文描述的冷却设备。上文描述的散热器的百叶窗的定位使得该百叶窗并非正面地而是切向地引入空气。用于冷却散热器的冷却水所需的空气则由风扇吸入,该风扇的轴线基本上垂直于由于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而产生的空气流。考虑到风扇的旋转机制并不直接地取决于冷却需求,这是因为该风扇的旋转通常在风扇由专用电动机控制的汽车发动机中发生,但风扇的旋转机制与发动机的旋转机制相同,以使得散热器总是可充分地冷却下来,且风扇的流行率(prevalence)须在规划时就假定合适的数值。此种需求则会导致风扇叶片尺寸过大,这一方面会过度地增大冷却设备横向于机动车辆的尺寸,且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驱动力、尤其是在高速机制下供给的驱动力会用于风扇运动,这些风扇叶片会降低发动机的总体性能。美国专利第6,971,438号描述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冷却设备,其中,在以上强调的缺点可能出现的构造中,百叶窗基本上平行于散热器。鉴于该需求,欧洲专利申请第2,474,723号描述了一种冷却设备,其中,百叶窗倾斜,以使得该百叶窗的具有增大尺寸的横向突部面向运动方向,从而部分地拦截由车辆运动产生的气流。然而,此种结构会降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效能,且事实上,此种百叶窗使得横向叶片布置成在百叶窗上形成平坦表面,从而在实践上阻碍空气通过,还防止灰尘、水或粉末穿透散热器的由百叶窗自身闭合的隔室内部。相反,欧洲专利申请第2,022,658号和台湾专利申请第TW200927542A描述了一种上述类型的冷却设备,其中,百叶窗由竖直肋部分成两个部分,该竖直肋部相对于百叶窗的前后边缘升起。这样,在百叶窗下方形成留空空间,在该留空空间中,空气可能通过风扇的抽吸力的作用而改变方向,且百叶窗的一部分具有其面向运动方向的横向突部,从而部分地拦截由车辆运动而产生的气流。然而,即使在此种情形中,仍可能同时存在空气动力学的问题以及灰尘或粉末可能穿透防护百叶窗下方的散热器区域的风险。构成本专利技术基础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冷却设备,以允许消除参考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此种问题通过上文规定的且根据所附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冷却设备得以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设备的主要优点在于如下事实:允许改进通过散热器的空气穿透,由此避免风扇的尺寸过大。本专利技术之后将根据较佳的实施例示例来进行描述,作为示例而并非出于限制性目的且通过参照附图提供该较佳的实施例示例,附图中:图1示出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设备的机动车辆的立体局部侧视图,且能观察到该冷却设备的散热器的防护百叶窗;图2示出图1所示机动车辆的推进单元的正视图,该推进单元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设备;图3A示出图2所示推进单元的所述冷却设备所布置的一侧的侧视图,其中,能观察到所述百叶窗;图3B类似于前述附图示出图2所示推进单元的侧视图,其中,百叶窗被移除;图4A示出图1所示机动车辆的推进单元的平面图,该推进单元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设备;图4B示出前述附图的放大细节,突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设备的各部件;图5示出组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设备的散热器上的上述百叶窗的视图;图6示出根据图5的剖面A-A截取的、百叶窗-散热器-风扇盒组的剖视图;图7示出根据图5的剖面B-B截取的、百叶窗-散热器-风扇盒组的剖视图;图8从与图5相对的一侧示出百叶窗-散热器-风扇盒组的视图。通过参照附图,部分地呈现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为小型摩托车的类型,该小型摩托车具有用于驾驶员和乘客的车座并且具有连接于车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脚的搁抵平台20。该机动车辆包括推进单元1(图2、3A、3B和4A),该推进单元1具有单件式发动机缸体,该发动机缸体接纳气缸和相关活塞且在顶部上具有出口盒(outletbox)30。推进单元1则包含水冷型内燃机。在附图中,突出显示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方向F,基于该向前运动方向限定机动车辆的右侧(在图1中示出)和左侧。在机动车辆的左侧处,推进单元1包括包含在传动装置(transmissioncarter)40中的传动机构;其从发动机延伸至后轮60(图1)的轴线50(图3A、3B和4A)。在机动车辆的右侧处,推进单元1包括下文会详述的冷却设备和排气管70。这意味着在本文中常规地使用右侧和左侧:在结构实践中,相应的机构甚至可镜像地交换。推进机构1包括驱动轴2,通过活塞在发动机内部的往复运动的作用来拖动该驱动轴2旋转。驱动轴2横向于机动车辆的纵向展开(方向),且该驱动轴相对于行驶平面水平并且垂直于竖直平面,当机动车辆沿直线行驶时,该竖直平面基本上由固定的、即非转向的后轮60的旋转平面所限定。在冷却设备的本示例中,冷却风扇6直接地键接在驱动轴2上,面向由百叶窗5防护的散热器4,该百叶窗5布置在机动车辆的右侧上并且接纳由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而产生的基本上切向的气流。风扇6的直接键接呈现风扇的一种特定情形:该风扇在旋转上由驱动轴控制,而非通过发动机自身的旋转机制以自主的方式控制。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示例中,风扇6和发动机-发电机7两者均组装在所述驱动轴2上,该风扇6设置成用于将空气抽吸通过散热器,而该发动机-发电机7设置成用于为电池充电,用以起动内燃机,并且在机动车辆是所谓的混合动力推进的类型的情形中,用于供给驱动力。电动发动机、风扇、散热器以及相关联的百叶窗则在驱动轴2的端部处接纳在发动机的同一侧上;该驱动轴2的相对端部则连接于前文提及的传动机构。风扇6包围在箱体8中,该箱体8设置在散热器4与电动机7之间:该箱体具有较宽的中心开口,该中心开口与散热器4的一个表面相对应,散热器的上述表面与面向百叶窗5的一个表面相对(图8);空气通过该开口、并且通过具有附图中不可见的多个贯通槽的散热器4被抽吸。经加热的空气流则通过风扇6的箱体8的侧壁、具体是通过面向下且配备有翅片(fin)9的开口排出(图6和7)。应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描述的内容能同时涉及具有转向前轮且具有固定后轮的小型摩托车,以及具有三个车轮、即具有成对的转动前轮和固定后轮的小型摩托车。然而,在机动车辆中,在本文并未描述中方案中还可设有双后轮,但该方案可包括本文描述的冷却设备。关注冷却设备,所述百叶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式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冷却设备,其中,冷却风扇(6)由面向散热器(4)的驱动轴(2)控制,所述散热器由布置在所述机动车辆的侧部上的百叶窗(5)防护并且接纳由所述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产生的基本上切向气流,所述百叶窗(5)具有下部紧固边缘(51)和顶部紧固边缘(52),其中:所述百叶窗(5)包括至少一个流向肋部(11),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沿与所述机动车辆的运动方向(F)一致的方向延伸,介于所述下部紧固边缘(51)与所述顶部紧固边缘(52)之间,且相对于所述下部紧固边缘和所述顶部紧固边缘与所述散热器(4)更为隔开,具有C状截面,所述C状截面具有面向所述散热器(4)的凹部,以增大包括在所述流向肋部与所述散热器(4)之间的留空空间的高度,从而在所述百叶窗(5)与所述散热器(4)之间产生空间,所述空间使得由所述风扇(6)抽吸的空气的运动偏转;以及所述百叶窗(5)包括多个叶片(12、13),所述多个叶片横向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运动方向(F)在所述流向肋部(11)的两侧上延伸,且所述多个叶片具有前边缘(16),所述前边缘比相应的后边缘(17)与所述散热器(4)更为隔开,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11)基本上平行于由所述散热器(4)的面向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的表面所限定的平面,以使得如果沿着限定所述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方向的方向(F)观察的话,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与所述表面之间限定所述留空空间(10)的距离恒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13 IT 1020150000724071.一种水冷式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冷却设备,其中,冷却风扇(6)由面向散热器(4)的驱动轴(2)控制,所述散热器由布置在所述机动车辆的侧部上的百叶窗(5)防护并且接纳由所述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产生的基本上切向气流,所述百叶窗(5)具有下部紧固边缘(51)和顶部紧固边缘(52),其中:所述百叶窗(5)包括至少一个流向肋部(11),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沿与所述机动车辆的运动方向(F)一致的方向延伸,介于所述下部紧固边缘(51)与所述顶部紧固边缘(52)之间,且相对于所述下部紧固边缘和所述顶部紧固边缘与所述散热器(4)更为隔开,具有C状截面,所述C状截面具有面向所述散热器(4)的凹部,以增大包括在所述流向肋部与所述散热器(4)之间的留空空间的高度,从而在所述百叶窗(5)与所述散热器(4)之间产生空间,所述空间使得由所述风扇(6)抽吸的空气的运动偏转;以及所述百叶窗(5)包括多个叶片(12、13),所述多个叶片横向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运动方向(F)在所述流向肋部(11)的两侧上延伸,且所述多个叶片具有前边缘(16),所述前边缘比相应的后边缘(17)与所述散热器(4)更为隔开,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11)基本上平行于由所述散热器(4)的面向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的表面所限定的平面,以使得如果沿着限定所述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方向的方向(F)观察的话,所述至少一个流向肋部与所述表面之间限定所述留空空间(10)的距离恒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动车辆中,车架包括用于驾驶员的脚的搁抵平台(20),且其中设有侧护罩(21),以在所述平台(20)下方在所述百叶窗(5)的侧部上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入口嘴部(22)和空气输出开口(23),所述入口嘴部相对于所述机动车辆的向前运动方向(F)面向前部方向,而所述空气输出开口面向所述百叶窗(5),所述通道的纵向展开基本上切向于所述百叶窗(5)的露出表面并且平行于所述流向肋部(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多维利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乔及C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