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静电防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781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静电防护领域,提供了一种静电防护电路。该电路通过在输入接口和负载之间加入限流模块和静电吸收模块,当输入接口流出大电流静电至负载时,限流模块对大电流静电进行限流处理后输出给静电吸收模块进行静电吸收处理,从而避免了静电吸收模块集中过大的静电电流,解决了现有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电路存在TVS管容易被大电流的静电损坏而导致无法有效保护电子设备的负载和无法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问题,达到了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静电防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静电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静电防护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中,大电流的静电通常会损坏电子设备的负载,所以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必须考虑加入静电防护电路。目前,TVS管(TransientVoltageSuppressor,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电路中,即通过在电子设备的输入接口与其负载之间并入TVS管,当大电流的静电从该输入接口流向该TVS管和该负载时,利用TVS管的导通特性将大电流的静电引入地,以达到保护该负载的目的。然而,由于电子设备要求其电路由体积较小的元器件构成,TVS管也需满足小体积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大电流的静电持续时间较长时,小体积的TVS管因其能量吸收能力有限而容易被大电流的静电损坏,不能有效保护电子设备的负载,进而不能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综上可知,现有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电路存在TVS管容易被大电流的静电损坏而导致无法有效保护电子设备的负载和无法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电路存在TVS管容易被大电流的静电损坏而导致无法有效保护电子设备的负载和无法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与电子设备中的输入接口和负载连接,所述静电防护电路包括限流模块和静电吸收模块;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接口的电输出端和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吸收端,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当所述输入接口流出大电流静电至所述负载时,所述限流模块对所述大电流静电进行限流处理后输出给所述静电吸收模块进行静电吸收处理。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输入接口和负载,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静电防护电路。本技术通过在输入接口和负载之间加入限流模块和静电吸收模块,当输入接口流出大电流静电至负载时,限流模块对大电流静电进行限流处理后输出给静电吸收模块进行静电吸收处理,从而避免了静电吸收模块集中过大的静电电流,解决了现有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电路存在TVS管容易被大电流的静电损坏而导致无法有效保护电子设备的负载和无法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问题,达到了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第一示例电路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第二示例电路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第三示例电路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第四示例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实现吸收处理大电流静电的功能,达到达到了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电防护电路,详述如下: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为了便于说明,图1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一种静电防护电路,与电子设备中的输入接口100和负载200连接,静电防护电路包括限流模块300和静电吸收模块400。限流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输入接口100的电输出端和负载200的输入端,限流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静电吸收模块400的吸收端,静电吸收模块400的输出端接地。当输入接口100流出大电流静电至负载200时,限流模块300对大电流静电进行限流处理后输出给静电吸收模块400进行静电吸收处理。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第一示例电路结构和第二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图2和图3分别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限流模块300包括一个限流电阻,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限流模块3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如图2所示,上述限流电阻为图2中的限流电阻R。如图3所示,上述限流电阻为图3中的限流电阻R1。静电吸收模块400包括一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入极和输出极分别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吸收端和输出端。其中,如图2所示,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选用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为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入极和输出极。如图3所示,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选用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1,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分别为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入极和输出极。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的第三示例电路结构和第四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图4和图5分别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限流模块300包括多个限流电阻,多个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均为限流模块300的输入端,多个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均为限流模块300的输出端。如图4所示,以限流电阻R5、限流电阻R6以及限流电阻R7三个限流电阻为例,限流电阻R5的第一端、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限流电阻R7的第一端均为限流模块300的输入端,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限流电阻R7的第二端均为限流模块300的输出端。静电吸收模块400包括多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数量与限流电阻的数量相同;多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入极均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吸收端,且每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入极与每个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出极均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输出端。如图4所示,选用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5、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6以及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7三个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为例,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5的负极、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6的负极以及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7的负极均为上述的输入极,且均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吸收端,且分别与电阻R5的第二端、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5的正极、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6的正极和单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7的正极均为上述的输出极,且均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输出端。如图5所示,选用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2、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3以及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4三个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为例,则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2的第一正极、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3的第一正极以及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4的第一正极均为上述的输入极,且均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吸收端,且分别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2的第二正极、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3的第二正极以及双向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D4的第二正极均为上述的输出极,且均为静电吸收模块400的输出端。另外,静电吸收模块400可以为集成了多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静电吸收芯片。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上述静电吸收芯片集成的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个数来确定应使用的限流电阻的个数。以下结合工作原理对上述静电防护电路作进一步说明:由于多个限流电阻中每个限流电阻的工作原理相同,且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静电防护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防护电路,与电子设备中的输入接口和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防护电路包括限流模块和静电吸收模块;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接口的电输出端和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吸收端,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当所述输入接口流出大电流静电至所述负载时,所述限流模块对所述大电流静电进行限流处理后输出给所述静电吸收模块进行静电吸收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防护电路,与电子设备中的输入接口和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防护电路包括限流模块和静电吸收模块;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接口的电输出端和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吸收端,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当所述输入接口流出大电流静电至所述负载时,所述限流模块对所述大电流静电进行限流处理后输出给所述静电吸收模块进行静电吸收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模块包括一个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吸收模块包括一个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输入极和输出极分别为所述静电吸收模块的吸收端和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模块包括多个限流电阻,所述多个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均为所述限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多个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均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孔意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