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941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2 13:55
一种拉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第一次开模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待加工的料片与拉延模具的下公模平行设置,且所述下公模位于所述料片的下方;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下脱位于原位;第二步:第一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料片作用,使料片初步成型得到初步成型料片:第三步:第二次开模状态:将初步成型料片定位于所述下公模上;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内脱位于原位;第四步:第二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初步成型料片作用,使初步成型料片成型得到制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次拉延工艺的叠加,使得产品的拐角处成型更加圆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延工艺,属于金属制品加工

技术介绍
以平板毛坯通过拉延模制成筒形(或其他断面形状)零件,或以筒形(或其他断面形状)的毛坯,再制成筒形(或其他断面形状)零件的工序成为拉延(或称拉深)。拉延工序是冲压工艺中的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在生产实际中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像汽车、拖拉机的一些罩件、覆盖零件,航空喷气发动机上的许多零件以及仪表、电器上的壳体件,还有一些日用片都是应用拉延技术制成的。现有拉延方法存在拉伸不到位的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拉延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延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第一次开模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待加工的料片与拉延模具的下公模平行设置,且所述下公模位于所述料片的下方;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下脱位于原位;第二步:第一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料片作用,使料片初步成型得到初步成型料片:第三步:第二次开模状态:将初步成型料片定位于所述下公模上;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内脱位于原位;第四步:第二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初步成型料片作用,使初步成型料片成型得到制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次拉延工艺的叠加,使得产品的拐角处成型更加圆润。附图说明附图1为第一次开模状态示意图。附图2为料片与下公模关系示意图。附图3为上公模与下脱关系示意图。附图4为第一次合模示意图。附图5为初步成型料片示意图。附图6为第二次开模状态示意图。附图7为初步成型料片定位关系示意图。附图8为上公模与内脱关系示意图。附图9为第二次合模示意图。附图10制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拉延工艺参见附图1~10所示,一种拉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第一次开模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待加工的料片与拉延模具的下公模平行设置,且所述下公模位于所述料片的下方;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下脱位于原位;第二步:第一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料片作用,使料片初步成型得到初步成型料片:第三步:第二次开模状态:将初步成型料片定位于所述下公模上;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内脱位于原位;第四步:第二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初步成型料片作用,使初步成型料片成型得到制品。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延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第一次开模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待加工的料片与拉延模具的下公模平行设置,且所述下公模位于所述料片的下方;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下脱位于原位;第二步:第一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料片作用,使料片初步成型得到初步成型料片;第三步:第二次开模状态:将初步成型料片定位于所述下公模上;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内脱位于原位;第四步:第二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所述初步成型料片作用,使初步成型料片成型得到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第一次开模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待加工的料片与拉延模具的下公模平行设置,且所述下公模位于所述料片的下方;所述拉延模具的上公模与下公模分离,所述下脱位于原位;第二步:第一次合模:上公模和下公模联合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杨波杨海涛陈家平杜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维衡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昆山维开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