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料及具有其的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0888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钣料及具有其的结构件,其中,钣料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的相对的两侧,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一折弯痕,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二折弯痕;第四板体,设置在第一板体的一侧并位于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之间,第四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三折弯痕,其中,第一至第四板体为一体结构,第二板体或第四板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板体和第四板体的第一折弯连接耳,第三板体或第四板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第二折弯连接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延工艺复杂使得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钣料及具有其的结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支架、连接件或其他结构件的强度,通常通过拉延工序将它们做成盒式结构。以汽车的蓄电池安装支架为例,安装支架在冲压工序中需要采用拉延工序使其形成盒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安装支架的强度,另一方面在盒式结构的翻边上形成安装孔,用于安装其他部件(比如蓄电池托盘及保险丝盒下支架)。但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拉延工序复杂,磨具成本较高,进而直接使得安装支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钣料及具有其的结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延工艺复杂使得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钣料,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的相对的两侧,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一折弯痕,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二折弯痕;第四板体,设置在第一板体的一侧并位于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之间,第四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三折弯痕,其中,第一至第四板体为一体结构,第二板体或第四板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板体和第四板体的第一折弯连接耳,第三板体或第四板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第二折弯连接耳。进一步地,钣料还包括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第五板体设置在第一板体的与第四板体相对的一侧,第六板体设置在第二板体的同侧,第五板体和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四折弯痕,第六板体和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五折弯痕,其中,第一至第六板体为一体结构,第三板体或第五板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板体和第五板体的第三折弯连接耳,第六板体或第五板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第六板体和第五板体的第四折弯连接耳。进一步地,第二板体上间隔形成有第六折弯痕和第七折弯痕,第六折弯痕和第七折弯痕相互平行,以使第二板体能够形成Z字形结构。进一步地,钣料还包括第七板体,第七板体设置在第二板体的同侧并位于第二板体和第六板体之间,第七板体和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第八折弯痕,第一至第七板体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折弯痕、第五折弯痕、第六折弯痕、第七折弯痕以及第八折弯痕上设置有防回弹筋。进一步地,第三折弯连接耳设置在第三板体上,第四折弯连接耳设置在第六板体上。进一步地,第一折弯连接耳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二折弯连接耳设置在第三板体上,第四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形成有折边,第二折弯连接耳与折边配合。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减重孔,第四板体上设有第二减重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件,包括上述的钣料,钣料的第二板体沿第一折弯痕弯折,钣料的第三板体沿第二折弯痕弯折,钣料的第四板体沿第三折弯痕弯折,第一折弯连接耳弯折后连接第二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二折弯连接耳连接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进一步地,结构件为汽车蓄电池安装支架或者连接支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至第四板体、第一至第三折弯痕、第一折弯连接耳以及第二折弯连接耳均可以通过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工艺,比如剪裁工艺获得。将第二板体沿第一折弯痕弯折,将第三板体沿第二折弯痕弯折,将第四板体沿第三折弯痕弯折,使第一折弯连接耳弯折后连接第二板体和第四板体,并且使第二折弯连接耳连接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即能够得到最终的结构件。由上述内容可知,仅通过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工艺即可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再通过折弯工艺及连接工艺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构件。即通过折弯工艺构造出安装面或连接面,再通过折弯连接耳连接相邻的两个板体即可形成稳定的结构,上述过程中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拉延工艺,这样有效地简化了生产工艺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钣料的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结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结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的结构件与蓄电池托盘、保险丝盒下支架以及前纵梁上盖板的配合状态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结构件与蓄电池托盘、保险丝盒下支架以及前纵梁上盖板的A-A向剖面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图5的结构件与蓄电池托盘、保险丝盒下支架以及前纵梁上盖板的B-B向剖面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板体;20、第二板体;30、第三板体;40、第四板体;50、第五板体;60、第六板体;70、第七板体;11、第一折弯痕;12、第二折弯痕;13、第三折弯痕;14、第四折弯痕;15、第五折弯痕;16、第六折弯痕;17、第七折弯痕;18、第八折弯痕;21、第一折弯连接耳;31、第二折弯连接耳;32、第三折弯连接耳;61、第四折弯连接耳;41、折边;111、第一减重孔;42、第二减重孔;1、结构件;2、蓄电池托盘;3、保险丝盒下支架;4、前纵梁上盖板;51、第一螺栓;52、第二螺栓;53、第三螺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钣料的用于制作汽车蓄电池的前安装支架。在本实施例中,钣料包括: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20、第三板体30和第四板体40。第二板体20.和第三板体30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10的相对的两侧,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之间形成第一折弯痕11,第三板体30与第一板体10之间形成第二折弯痕12。第四板体40设置在第一板体10的一侧并位于第二板体20和第三板体30之间,第四板体40与第一板体10之间形成第三折弯痕13。其中,第一至第四板体40为一体结构。第二板体20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板体20和第四板体40的第一折弯连接耳21,第三板体30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板体30和第四板体40的第二折弯连接耳31。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至第四板体、第一至第三折弯痕、第一折弯连接耳21以及第二折弯连接耳31均可以通过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工艺,比如剪裁工艺获得。将第二板体20沿第一折弯痕11弯折,将第三板体30沿第二折弯痕12弯折,将第四板体40沿第三折弯痕13弯折,使第一折弯连接耳21弯折后连接第二板体20和第四板体40,并且使第二折弯连接耳31连接第三板体30和第四板体40即能够得到最终的结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即能够得到汽车蓄电池的前安装支架。由上述内容可知,仅通过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工艺即可得到本实施例的结构,再通过折弯工艺及连接工艺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构件。即通过折弯工艺构造出安装面或连接面,再通过折弯连接耳连接相邻的两个板体即可形成稳定的结构,上述过程中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拉延工艺,这样有效地简化了生产工艺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汽车蓄电池的前安装支架而言,可以在第二板体20和第四板体40上形成与其他部件(蓄电池托盘或线束卡扣等)配合的连接孔。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钣料还能够制作其他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拉延工艺制成的结构,比如汽车蓄电池的后安装支架、连接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的连接支架等结构。上述结构均通过折弯工艺构造出安装面或连接面,再通过折弯连接耳连接相邻的两个板体即可形成稳定的结构,这样有效地简化了生产工艺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钣料还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钣料及具有其的结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钣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20)和第三板体(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0)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板体(20)与所述第一板体(10)之间形成第一折弯痕(11),所述第三板体(30)与所述第一板体(10)之间形成第二折弯痕(12);第四板体(40),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0)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板体(20)和所述第三板体(30)之间,所述第四板体(40)与所述第一板体(10)之间形成第三折弯痕(13),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板体(40)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板体(20)或所述第四板体(40)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0)和所述第四板体(40)的第一折弯连接耳(21),所述第三板体(30)或所述第四板体(40)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板体(30)和所述第四板体(40)的第二折弯连接耳(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慧冯天薇刘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