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以及设置于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之间的绝缘板;第一钣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第一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第二钣金件的方向,第一凸包使得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第一凸包上开设有装配孔,相应第一凸包上装配孔的设置位置,绝缘板与第二钣金件上分别开设有装配孔,利用绝缘铆钉以一定方向贯穿第一钣金件、绝缘板以及第二钣金件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避免钣金件之间连接所造成互调不良的问题,提高天线整体互调性能,进而提高天线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天线电气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天线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大量采用钣金件对天线电气性能调试,根据无源交调产生的机理可知,钣金之间装配不好可能造成交调性能不稳定或下降。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天线上调试性能的钣金件3’装配一般通过在底板1’上增加一层绝缘垫2’,再通过铆钉4’固定。其主要缺点为钣金件3’、绝缘垫2’、底板1’三者上的孔大小一样,如果钣金件3’或底板1’孔边缘产生毛刺,会使钣金件3’与底板1’产生似接非接的状况,从而造成天线三阶互调不良或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能够避免钣金件之间连接所造成互调不良的问题,提高天线整体互调性能,进而提高天线的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钣金件和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的绝缘板;所述第一钣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二钣金件的方向,所述第一凸包使得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所述第一凸包上开设有装配孔,相应所述第一凸包上装配孔的设置位置,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上分别开设有装配孔,利用绝缘铆钉以一定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钣金件、所述绝缘板以及所述第二钣金件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钣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包,所述第二钣金件上的装配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凸包上,所述第二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一钣金件的方向,所述第二凸包配合所述第一凸包使得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钣金件是钣金零件,所述第二钣金件是固定底板;或者,所述第一钣金件是固定底板,所述第二钣金件是钣金零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呈平板状;所述钣金零件呈L型,包括水平延伸部和竖直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与所述绝缘板抵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钣金零件的水平延伸部和竖直延伸部弯折成型或者铸塑成型或者焊接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包和/或所述第二凸包冲压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钣金件上的装配孔和所述第二钣金件上的装配孔冲压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呈薄板状。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是塑料板。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铆钉是塑料铆钉。本技术的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通过至少在第一钣金件上设置凸起方向远离第二钣金件的第一凸包,使得该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对应在第一凸包、绝缘板及第二钣金件上设置装配孔并通过绝缘铆钉连接固定时,能够避免第一钣金件上的装配孔与第二钣金件上的装配孔由于没有清理干净的毛刺产生接触所造成互调不良的隐患,从而提高天线整体互调性能,进而提高天线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安装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安装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安装结构中钣金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钣金零件中凸包的纵截面图。图7是图3所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结合图3至图7进行参阅,本技术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钣金件3、第二钣金件1以及设置于第一钣金件3和第二钣金件1之间的绝缘板2。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钣金件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5,其中,第一凸包5的凸起方向为远离第二钣金件1的方向,第一凸包5具有一定大小和高度,进而第一凸包5使得第一钣金件3与第二钣金件1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第一凸包5上开设有装配孔50,相应第一凸包5上装配孔50的设置位置,绝缘板2上开设有装配孔20,第二钣金件1上开设有装配孔10,利用绝缘铆钉4以一定方向贯穿第一钣金件3的装配孔50、绝缘板2的装配孔20以及第二钣金件1的装配孔10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其中,绝缘板2呈薄板状,可以是绝缘板2是塑料板或其它绝缘板2材。绝缘铆钉4通常可以是塑料铆钉。安装时,先将绝缘板2放置于第二钣金件1上并将装配孔20与装配孔10对正;然后将第一钣金件3放置于绝缘板2上并将装配孔50与装配孔20对正;最后,将绝缘铆钉4依次穿过第二钣金件1的装配孔10、绝缘板2的装配孔20及第一钣金件3的装配孔50并压紧绝缘铆钉4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或者,在最后的步骤中,绝缘铆钉4也可以依次穿过第一钣金件3的装配孔50、绝缘板2的装配孔20及第二钣金件1的装配孔10并压紧绝缘铆钉4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凸包5的存在,使得第一钣金件3与第二钣金件1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空间,能够避免第一钣金件3上的装配孔50与第二钣金件1上的装配孔10由于没有清理干净的毛刺产生接触所造成互调不良的隐患。具体使用时,第一凸包5设置为两个以上,两个时,分布于第一钣金件3的两端;多于两个时,可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在第一钣金件3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同时在第二钣金件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包(图未示),第二凸包也具有一定大小和高度,进而第二钣金件1上的装配孔(图未示)开设于第二凸包上,第二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第一钣金件3的方向,第二凸包配合第一凸包5使得第一钣金件3与第二钣金件1之间形成一定空间。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凸包5与第二凸包的共同存在,该第一钣金件3与第二钣金件1之间的空间更大,第一钣金件3上的装配孔50与第二钣金件1上的装配孔由于没有清理干净的毛刺更不容易接触。同理,第二凸包设置为两个以上,两个时,分布于第二钣金件1的两端;多于两个时,可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在第二钣金件1上。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钣金件3可以是钣金零件,第二钣金件1可以是固定底板。或者,第一钣金件3可以是固定底板,第二钣金件1可以是钣金零件。其中,全文结合说明书附图主要描述了第一钣金件3是钣金零件,第二钣金件1是固定底板的这样一种实施例。具体而言,该固定底板1呈平板状。而钣金零件3呈L型,包括水平延伸部31和竖直延伸部32,水平延伸部31与绝缘板2抵接设置,其中,钣金零件3的水平延伸部31和竖直延伸部32弯折成型或者铸塑成型或者焊接成型。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包5和/或第二凸包可冲压成型。第一钣金件3上的装配孔50和第二钣金件1上的装配孔10也可冲压成型。本技术的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通过至少在第一钣金件3上设置凸起方向远离第二钣金件1的第一凸包5,使得该第一钣金件3与第二钣金件1之间形成一定空间,对应在第一凸包5、绝缘板2及第二钣金件1上设置装配孔50、20、10并通过绝缘铆钉4连接固定时,能够避免第一钣金件3上的装配孔50与第二钣金件1上的装配孔10由于没有清理干净的毛刺产生接触所造成互调不良的隐患,从而提高天线整体互调性能,进而提高天线的品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钣金件和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的绝缘板;所述第一钣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二钣金件的方向,所述第一凸包使得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所述第一凸包上开设有装配孔,相应所述第一凸包上装配孔的设置位置,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上分别开设有装配孔,利用绝缘铆钉以一定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钣金件、所述绝缘板以及所述第二钣金件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钣金件和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的绝缘板;所述第一钣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二钣金件的方向,所述第一凸包使得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所述第一凸包上开设有装配孔,相应所述第一凸包上装配孔的设置位置,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上分别开设有装配孔,利用绝缘铆钉以一定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钣金件、所述绝缘板以及所述第二钣金件进而将三者紧密固定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钣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包,所述第二钣金件上的装配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凸包上,所述第二凸包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一钣金件的方向,所述第二凸包配合所述第一凸包使得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二钣金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天线中钣金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钣金件是钣金零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