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薄膜成形装置及薄板/薄膜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852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板/薄膜成形装置及薄板/薄膜成形方法包括:主动辊,用于在所述主动辊与接触辊之间夹压熔融状态的树脂薄板,并搬送夹压的树脂薄板;分离辊,用于搬送所述树脂薄板;其中,所述分离辊包括橡胶辊和金属制弹性外筒,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可将所述橡胶辊容纳于内部且为相对所述橡胶辊设置在偏心位置的薄壁,并且容易进行弹性变形,可向分离辊的橡胶辊和金属制弹性外筒之间供给冷却水,通过所述橡胶辊压接金属制弹性外筒的内周面,冷却主动辊和金属制弹性外筒之间的树脂薄板,分离辊从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分离所述树脂薄板。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无需附设冷却树脂薄板用的专用部件,达到同时提高树脂薄板的表面加工性和分离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通过T型模挤出的熔融树脂连续地成形树脂薄 板、树脂薄膜等的长尺寸树脂薄膜体(以下简称树脂薄板)的薄板/ 薄膜成形装置及薄板/薄膜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这种现有的薄板/薄膜成形装置,揭示有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 开平10-315304号(专利文献l)的内容。如图l所示,这种薄板/薄 膜成形装置100包括T型模102,与挤出机101连接;接触辊104 和作为主动辊的印花辊105,用于在期间夹压熔融状态的树脂薄板 103,所述树脂薄板103是指通过T型模102挤出的树脂薄板;冷风 式冷却装置106,设置在接近并面对将要从印花辊105外周面分离之 前的树脂薄板103的位置;分离辊107,远离印花辊105而设置在印 花辊105的搬送下游侧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分离辊107的搬送下游 侧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退火辊108。并且,在所述退火辊108的搬送 下游侧设置一对巻曲辊109。在上述构成中,通过T型模102挤出的熔融状态的树脂薄板103, 在通过接触辊104和印花辊105所夹压的位置被施以压紋转印。经压 紋转印的树脂薄板103,通过来自冷风式冷却装置106的冷风冷却到 未满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状态而从印花辊105分离。从印花辊105分离 的树脂薄板103,通过搬送到分离辊107、多个退火辊108、 一对巻扎 辊109而形成产品薄板。根据上述现有例,在通过接触辊104和印花辊105施以压紋转印 的位置,因处于刚从T型模102挤出的状态而树脂薄板103的温度大 于或等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树脂具有高流动性且树脂薄板103的压紋转印精度高。并且,在从印花辊105分离树脂薄板103 的位置,通过来自冷风式冷却装置106的冷风将树脂薄板103的温度 冷却到未满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状态。其结果,使失去树脂流动性的树 脂薄板103具有良好的分离性。通过如上所述,同时提高了树脂薄板 103的表面加工性(印花加工性)和分离性。并且,在上述现有例中也提出了如下装置,即,设置冷却辊来代 替冷风式冷却装置106,所述冷却辊压靠印花辊105的同时在其间夹 压树脂薄板103。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薄板/薄膜成形装置IOO及方法中,由于在接 近且面对印花辊105的位置上设置冷风式冷却装置106或设置冷却辊。 因此,存在部件数量的增加、装置的大型化、设置空间的扩大化等问 题。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即,在设置冷风式冷却装置106的情况下,将开始时的树脂薄板 103挂在印花辊105上时,会受到接近印花辊105外周的冷风式冷却 辊106的妨碍。为解决这个问题,冷风式冷却装置106必须设置进退 机构。并且,当从冷风式冷却装置106吹出的冷风通过印花辊105的 侧面且与刚从T型模102挤出后的树脂薄板103接触时,该冷风会成 为树脂薄板103的成形的干扰因素。因此,需要设置可防止此问题的 装置。此外,为使从冷风式冷却装置106吹出的冷风在印花辊105的 宽度方向均衡且对于经时变化具有恒定的冷风的温度、风量、风压, 必须进行管理控制。在设置冷却辊的情况下,想要大大提高冷却辊的冷却能力并非易 事。即,为提高冷却辊的冷却性而通常使用金属辊作为冷却辊。但是, 由于金属辊刚性高,从而使得金属辊与位于印花辊105和金属辊之间 的树脂薄板103接触的宽度变得非常狭窄。因而,大多情况下不能获 得理想的冷却效果。因此,为获得品质好的树脂薄板103,需要限制 树脂温度、辊温度、成形速度、树脂薄板103的厚度等的成形条件的 调整范围。其结果,由于冷却辊的冷却能力的不足而导致不能实施需 要的成形条件,从而降低了生产力。如上所述,在为冷却树脂薄板103而增设专用部件的情况下,会 发生部件数量的增加、装置的大型化、设置空间的扩大化等的其他一 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因而,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在不增设 冷却树脂薄板用的专用部件的情况下,可同时提高树脂薄板表面加工 性和分离性的为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第l方面的薄板/薄膜成形 装置,包括接触辊;主动辊,用于在所述主动辊与所述接触辊之间 夹压从T型模挤出的熔融状态的树脂薄板,沿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搬 送被夹压的所述树脂薄板;分离辊,用于从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分离 所述树脂薄板,沿所述分离辊的外周面搬送被分离的所述树脂薄板。在上述构成中,所述分离辊包括橡胶辊和金属制弹性外筒;所述 金属制弹性外筒将所述橡胶辊容纳于内部,且相对所述橡胶辊偏心定 位,并且为薄壁而容易进行弹性变形。在所述橡胶辊和所述金属制弹 性外筒之间设置有冷却媒介容纳室,可向所述冷却媒介容纳室供给冷 却媒介。通过所述橡胶辊压接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的内周面,冷却所 述主动辊和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之间的所述树脂薄板。所述分离辊从 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分离所述树脂薄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l个方面,因在树脂薄板刚从T型模挤出后而被 夹压在主动辊和接触辊之间的位置,该树脂薄板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树 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树脂的流动性高且可通过主动辊进行高 精度的表面加工。并且,在分离辊压接主动辊而在其间夹压树脂薄板 的范围内,所述分离辊因金属制弹性外筒为薄壁且容易弹性变形。而 且,该金属制弹性外筒以一定程度的压接幅度压接于主动辊的外周面。 因此,通过内部的冷却媒介所冷却的金属制弹性外筒在压接幅度范围 内冷却树脂薄板。并且,因在树脂薄板从主动辊分离的位置,树脂薄 板的温度降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其结果,树脂失去流动性而使得树脂薄板稳定地分离。通过如上所述,因分离辊也用作树脂薄板的冷 却装置。因而,无需附设冷却树脂薄板用的专用部件,即可达到同时 提高树脂薄板的表面加工性和分离性的目的。并且,从主动辊分离的树脂薄板,立即沿分离辊的金属制弹性外 筒搬送。因而,通过具有薄壁的金属制弹性外筒连续冷却树脂薄板, 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冷却效率。根据所述第l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在第l方面的所述薄板/ 薄壁成形装置中,所述橡胶辊通过驱动源所旋转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除所述第1方面的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效 果通过分离辊可向树脂薄板施加搬送方向的张力的同时通过主动辊 分离所述树脂薄板。因而,可在薄板无弯曲或褶皱等的情况下分离树 脂薄板。根据所述第l方面或所述第2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在所述 第l或第2方面的薄板/薄膜成形装置中,所述主动辊的温度大于或等 于所述树脂薄板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除所述第1方面或所述第2方面的效果 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在金属制弹性外筒压接主动辊而使树脂薄板位 于其间的位置,主动辊在围绕压接位置的部位通过金属制弹性外筒所 冷却。因而,主动辊的温度暂时地处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但是, 因主动辊的设定温度大于或等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在主 动辊旋转到与接触辊的夹压位置的同时,该主动辊的温度复位到大于 或等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通过在主动辊和接触辊之间夹 压树脂薄板而对其进行表面加工时,可确保树脂薄板的温度大于或等 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因而,可确实地提高树脂薄板的表面加工性。本专利技术的第4个方面的薄板/薄膜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主 动辊和接触辊之间夹压从T型模挤出的熔融状态的树脂薄板;通过采 用分离辊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板/薄膜成形装置,包括:接触辊;主动辊,该主动辊与所述接触辊夹压从T型模挤出的熔融状态的树脂薄板,并且沿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搬送被夹压的所述树脂薄板;以及分离辊,该分离辊从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分离所述树脂薄板,并且沿所述分离辊的外周面搬送被分离的所述树脂薄板;其中,所述分离辊包括橡胶辊和金属制弹性外筒,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在内部容纳所述橡胶辊、相对所述橡胶辊偏心定位并且为薄壁而容易进行弹性变形;在所述橡胶辊和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之间设置有冷却媒介容纳室,冷却媒介被供给到所述冷却媒介容纳室内;通过使所述橡胶辊压接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的内周面,冷却位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金属制弹性外筒之间的所述树脂薄板;所述分离辊从所述主动辊的外周面分离所述树脂薄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胜佐野孝义广濑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