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395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这种叠层薄膜在由深冲成形得到的底部构件中收存内容物、将盖构件密封起来时,或在保存包装体时,包装体的突缘部分不向内容物一侧卷曲、不损坏薄膜与内容物的吻合性,且包装体的底部不发生褶皱,进而能够顺利进行包装体的三连或四连固定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下述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该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包括由非晶质聚酯树脂组成的外层(A),粘结树脂层(B),聚酰胺树脂层(C),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树脂层(D),粘结树脂层(E),以及聚烯烃树脂组成的内层(F),总层厚为50~150μm,外层(A)的厚度占总层厚的30%~60%,且氧气透过率为50cm↑[3]/m↑[2].day.at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由具有特定厚度的非晶质聚酯树脂的外层与特定树脂形成的各层所构成的、具有氧气气体屏障性的特定厚度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
技术介绍
在由深冲成形所得到的叠层薄膜的底部构件中收存内容物之后、密封盖构件的同时进行真空脱气的真空包装,在火腿肉片等的包装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采用包含氧气气体隔断层的叠层薄膜。专利第3051614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2页右上栏1~5行)中记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复合薄膜,最内层是热封性树脂层,与此相反的最外层由非晶质聚酯树脂层所构成,在中间层中配置有由聚酰胺树脂层或聚酰胺树脂层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层所构成的屏障性树脂层,在最外层与中间层之间及热封性树脂层与中间层之间,配置有聚烯烃系粘结树脂层,并且,上述非晶质聚酯树脂层的厚度范围是复合薄膜总厚度的4~18%。而且,在特开2002-178470号公报(权利要求1)中记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深冲成形用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由从聚酰胺系树脂及聚酯系树脂中所选择的树脂所形成的外层A,至少包含聚酰胺系树脂层的中间层B,以及具有热封性的外层C所构成,外层A在表层侧,聚酰胺系树脂是饱和吸水率不到5%的脂肪族聚酰胺树脂或包含该聚酰胺系树脂的组成物,聚酯系树脂是从碳氢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二醇成分与二羧酸成分的(共)聚合物中选择的聚酯系树脂,外层C由配置于表层侧的热封层C1及与其相邻接的内层C2所构成,形成热封层C1的树脂的熔点比形成内层C2的树脂的熔点低。深冲成形用叠层薄膜通常作为底部构件使用。在将专利第3051614号公报及特开2002-178470号公报中所记述的叠层薄膜进行了深冲成形的底部构件上,收存内容物之后,密封盖构件,并进行真空脱气,而成为包装体时,或者是在保管包装体时,包装体的突缘部分有向内容物一侧卷曲的现象,所以要求不发生卷曲的包装材料。特开昭58-39443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2页右上栏1~3行)中记述了使用拉伸弹性模量为120~400Kg/mm2、吸湿率为0.4%以下、层厚为总厚度的5~40%的具有刚性的树脂层作为最外层的,具有防止卷曲效果的复合薄膜。此厚度比例过大(超过40%)时,在形成包装体的情况下,复合薄膜与内容物的吻合性差。另一方面,还有填充被包装物、与盖构件一体成形后的所述包装体,被送到自动排列机,以三个或四个包装体为一连用粘结带固定而成为最终制品的情况。此时,如果包装体的突缘部分柔软,或发生了卷曲,就会使包装体在自动排列机内不能整齐排列,因此难以用粘结带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包括由非晶质聚酯树脂层组成的外层A,粘结树脂层B,聚酰胺树脂层C,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树脂层D,粘结树脂层E,以及聚烯烃树脂组成的内层F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的总层厚范围及外层A的厚度比例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便不发生卷曲、且不损坏薄膜与内容物的吻合性,且能够顺利进行以三个或四个包装体为一连用粘结带固定的作业,得到深冲成形用叠层薄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是,提供一种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其特征是,包括由非晶质聚酯树脂组成的外层A,粘结树脂层B,聚酰胺树脂层C,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树脂层D,粘结树脂层E,以及由聚烯烃树脂组成的内层F。总层厚为50~150μm,外层A的厚度比例大于总层厚的40%、并且是总层厚的60%以下,且氧气透过率为50cm3/m2·day·at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是,提供下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第一项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叠层薄膜的层顺序依次是外层A,粘结树脂层B,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树脂层D,聚酰胺树脂层C,粘结树脂层E,内层F。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是,提供下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或第二项中所述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内层F的与被包装物相接触的层是热封性树脂层。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是,提供下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或第二项中所述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内层F包括与被包装物相接触的层F1及不与被包装物接触的层F2两个不同的层,层F1的厚度范围为2~20μm。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是,提供下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第四项中所述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层F1是易剥离性树脂层。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是,提供下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第一至第五项中所述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外层A的厚度为30~85μm。由真空包装对火腿肉片等进行包装时,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作为底部构件,能够得到、包装体的突缘部分不发生卷曲、不损坏薄膜相对于内容物的吻合性、且能够顺利进行以三个或四个包装体为一连用粘结带固定的作业的包装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由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所成形的底部构件和另外调整制作的盖构件来收存内容物形成真空包装体时,通过将构成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的外层A所使用的、由非晶质聚酰树脂形成的层的厚度比例相对于总层厚设定在特定范围内,来提供不产生因包装体的突缘部分发生卷曲而导致的问题的包装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叠层薄膜的外层A所使用的非晶质聚酯树脂,只要是通过DSC(示差热扫描型热量计)等的热分析观测不到熔点的聚酯,则无特别的限制。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出イ一ストマンケミカル公司生产的PET-G6763。非晶质聚酯的厚度大于总层厚的40%、并且是总层厚的60%以下,优选为41%以上60%以下,最优选为41%以上55%以下。而且,由非晶质聚酯树脂构成的外层A的厚度优选为30~85μm,更优选为35~70μm。通过使由非晶质聚酯树脂所构成的外层A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所决定的范围之内,在制成包装体时就不容易发生卷曲,能够维持薄膜相对于内容物的吻合性,也能够保持气体屏障性、强度等作为叠层薄膜的性能。由于聚酯是非晶质的,所以在能够抑制由深冲加热成形、加热杀菌等所引起的聚酯薄膜面泛白、以及在得到薄膜尺寸稳定性等方面是有利的。粘结树脂层B与粘结树脂层E所使用的树脂,在各种聚烯烃中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一元不饱和脂肪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二元不饱和脂肪酸、或者它们的酐接枝的物质,例如,马来酸接枝的EVA、马来酸接枝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乙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等乙烯系共聚物与马来酐共聚物、聚乙烯(PE)与马来酐共聚物等。粘结材料层的厚度优选为1~10μm。聚酰胺层C所使用的聚酰胺,宜使用尼龙6、尼龙66、尼龙6-66、尼龙6-12、尼龙6T-6I等。聚酰胺层C的厚度优选为5~20μm。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树脂(简称EVOH)层D所使用的树脂,优选为乙烯的含量是30~60mol%,皂化度为95%以上。EVOH层D的厚度优选为5~25μm。内层F是由聚烯烃树脂所构成。作为聚烯烃树脂,可以列举出使用单点触媒(以下简称“SSC”)聚合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SSC-LLDPE),使用SSC聚合的直链状超低密度聚乙烯(SSC-VLDPE),历来的LDPE(低密度聚乙烯)、V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PE)、EV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冲成形用共挤出叠层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非晶质聚酯树脂组成的外层(A),粘结树脂层(B),聚酰胺树脂层(C),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皂化物树脂层(D),粘结树脂层(E),以及由聚烯烃树脂组成的内层(F),层的总厚度为50~150μm,外层(A)的厚度比例超过总层厚的40%、并且是总层厚的60%以下,且氧气透过率为50cm↑[3]/m↑[2].day.at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务伊部清一
申请(专利权)人: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