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热缩的共挤压成形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193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可热缩的共挤压成型的薄膜,其中间层由添加有氢化碳氢树脂或其它树脂或低分子量聚乙烯或聚丙烯蜡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中密度聚乙烯构成,两个外层由添加有同用于中间层同组的树脂或石蜡添加剂的聚丙烯或乙烯-丙烯共聚物构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造单层或多层热缩薄膜的双膜泡共挤压技术是公知的。这种薄膜尤其是在包装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美国专利4,863,760(Viskora)公开了一种热缩薄膜的生产工艺,这种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α-烯烃组成的薄膜是通过沿纵向和横向两个轴间拉伸定向的。所述薄膜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与含有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共挤压而成。美国专利4,532,189(Grace)公开了一种三层或五层的薄膜,其中间层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中密度聚乙烯加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共聚物组成,外层由乙烯-丙烯共聚物添加聚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这种薄膜具有良好的抗撕裂强度和抗热封性能。使用碳氢树脂改善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性能也是公知技术。欧洲专利00,210,750(Hercules)要求保护一种抗静电的聚丙烯薄膜,由于使用了碳氢树脂,这种薄膜可以在低温下热密封。虽然利用现有技术已获得性能良好的产品,但是对薄膜的机械、光学和热封性能的改进仍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包装行业中。意外地发现,将三层聚烯烃同适合的添加剂相混合,在简便的条件下便可以获得具有改进性能的三层热缩共挤压成形薄膜。上述薄膜的中间层由添加有树脂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中密度聚乙烯组成,其中的树脂从由氢化的碳氢树脂、萜烯树脂、苯酚树脂、松脂、聚环戊二烯、低分子乙烯或石蜡、线性甚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酐聚合物以及丙烯酸酯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酐三元共聚物组成的组中选取。所述的薄膜的两个外层由添加有中间层属同组的树脂或石蜡的聚丙烯或乙烯-丙烯共聚物组成。制备所述薄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用传统的干搅拌器搅拌颗粒的原料,以便生产出用于待制造的三个薄膜层的三种混合物。b)对送入带有三个同心环状槽的模具中的三种混合物进行共挤压;c)立即冷却该筒状薄膜,然后用红外线或热空气在接近其软化点温度下加热该薄膜;d)通过双膜泡双轴拉伸对薄膜定向;e)通过空气气流冷却薄膜;f)切泡和滚卷薄膜。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获得的薄膜改善了热缩性(%)、机械阻力、韧性、透明度和光泽。下面的详细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热缩的共挤压的薄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优点以及有关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薄膜是由三层组成,中间层是由添加有树脂的线性低密度的聚乙烯组成,其中的树脂是从氢化的碳氢树脂、萜烯树脂、苯酚树脂、松脂、聚环戊二烯、低分子乙烯或聚丙烯石蜡、线性甚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酐聚合物、以及丙烯酸酯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酐三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乙烯-乙烯酯-马来酐三元共聚物构成的组中选取。上述薄膜的两个外层是由添加有同中间层所具有的添加剂属于同一组的树脂或石蜡的丙烯单聚物或乙烯-丙烯共聚物组成。所用的这些物质具有下列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中密度聚乙烯是由乙烯和最多为8%的丁烯和或辛烯或乙烯或α-甲基戊烯组成;线性甚低密度聚乙烯是由添加最多为10%的辛烯和四甲基戊烯或丙烯(密度为0.890-0.910)的乙烯组成。聚丙烯是密度约为0.90的丙烯均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是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共聚物,而主要组分为后者。氢化碳氢树脂包含氢化芳烃碳烃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等,例如通过把各种未饱和的芳烃碳氢化合物(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二甲苯、茚乙基和或甲基茚、萜烯)聚合生成的树脂氢化所获得的树脂。这个树脂组还包括通过使部分石油裂化的副产品(其沸点从150℃至300℃(范围内)聚合而获得的氢化树脂。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分子量在1800至8000范围,这类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属于可乳化型的,并可以是氧化的或不是氧化的。添加在中间层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中密度聚乙烯中的树脂或蜡的重量百分数为1.0至35。添加在两个外层的聚丙烯或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树脂或蜡的重量百分数为2至35。这种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使适当比例的颗粒状的组成成分(按每层所需要的基体聚合物和添加剂)进行混合;通过三个进料器将聚合物送入带有三个同心环状狭缝的单一模具中。使熔融的聚合物脱离模具而形成一个三层筒状薄膜毛坯。使这个仍处在热态的筒状薄膜通过被液体冷却介质(例如15-30℃和水)冷却的外环和也被液体介质(例如15-30℃的水)冷却的内模之间的间隙定形。外环对筒状薄膜的圆周冷却是均匀的,沿圆周的最大温度偏差为1℃。筒状薄膜经内外冷却8-25秒后从大约210℃降低到30℃。离开外环的水作为一层液体薄膜附着在筒状薄膜的外表面上,并流入下面的容器中。在下一步中,利用双膜泡技术将筒状薄膜通过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双轴拉伸定向。具体操作如下冷的筒状薄膜送入红外线辐射炉或热空气炉中,在那里被加热到接近软化的温度。筒状薄膜被压缩空气膨胀并沿横向扩展如此导致分子的横向取向。同时,通过引起炉子的拉滚上升气流及在不同速度下进行的最终拉滚,使筒状薄膜在纵向上得到拉伸。薄膜经受双轴热拉伸后,急剧被冷却,使分子内部取向稳定。冷却是通过吹入5℃至15℃的空气实现的。初级筒状薄膜的冷却、定形、膜泡膨胀,以及薄膜的稳定化的操作条件,是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具有所希望性能的薄膜的生产方法和基本特征。根据本申请专利的方法所得到的薄膜,其厚度为8-60,其性能与按已有技术生产的薄膜相比较有所改进。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具有如下的性能120℃下的收缩41%到53%机械阻力100 N/mm2至150 N/mm2韧性500 N/mm2至700 N/mm2透明度90%至94%光泽度100至115光电池单位撕裂扩张(tearing propagation)12g至18g收缩强度15g/cm至35g/cm附图说明图1是收缩-温度曲线图,它示出了例3所述产品的横向收缩百分比,也给出了供比较用的商品薄膜MD的相应曲线。薄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改进带来改进的技术特性较好的方向性(在较低温度下的较高拉伸百分比);纵横两个方向上更加均衡;甚至在高收缩百分比之下也有较低的收缩强度;各层之间较好的粘着带来较高的热封阻力;卓越的方向性带来的较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光学性能。由于具有以上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薄膜适用于一般的包装业,特别在那些要求薄膜与产品良好附着的应用中(箱盒、书籍、杂志、食物、蔬菜以及多包装产品),该薄膜显示出比已有产品更为完美的特性。下面举例说明(未穷尽所有情况)。例1(比较)制备三层(A/B/A)薄膜(其中A为外层,B为内层)。总厚度15μ;A厚度2μ;B厚度11μ。A层由丙烯单聚物添加微粉化了的二氧化硅(0.5%)和完全饱和的氢化碳氢树脂(2%)(分子量=900;Brookfield 粘性=1000)组成。所用树脂为由Eastman kodak生产的Eastotac H 130。B层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由Dow Chemical生产的Dowlex NG5060)组成熔化指数为1(190℃,2.16 kg),密度为0.923。这一聚合物添加了1%的芥酰胺(erucamide,光滑剂)。特别是采用了由Constab Co.生产的Constab GL 6004。脱离模具的熔化了的材料的温度接近190℃(对A层)和接近200℃(对B层)。筒状薄膜的中间冷却水温度为24℃,而外膜冷却水温度为30℃。脱离模具的筒状薄膜直径为180 mm。然后,将薄膜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层可热收缩的共挤压成形薄膜,它的两个外层由添加有树脂的聚丙烯(PP)或乙烯-丙烯共聚物(EPC)构成,所述的树脂是从由氢化碳氢树脂、萜烯树脂、酚醛树脂、松脂树脂、聚环戊二烯、低分子量聚乙烯或聚丙烯石蜡、线性甚低密度聚乙烯(VLDPE)、马来酸酐(MA)、丙烯酸酯(AE)聚合物、乙烯-丙烯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酐(EVA/MA)三元共聚物组成的组中选取;其中间层由添加有同两个外层所用的树脂或石蜡属相同组的树脂或石蜡的线性低密度的聚乙烯(LLDPE)或线性中密度的聚乙烯(LMDPE)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基多兰多尼
申请(专利权)人:索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