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小于或等于1.3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以及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且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0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其中第二层的外表面背离第一层,其中第二层进一步包含沉积于外表面上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层。还提供包含所述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的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和其所制成的包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和其所制成的包装。
技术介绍
层合薄膜被广泛用于包装应用。衬底的选择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最终用途的功能要求(例如热稳定性、阻隔、抗机械损伤性和/或密封)。或者,包装美观性(例如高光泽度、透明度和/或装饰性印刷)可能影响衬底的选择。包装市场中很大一部分是使用光泽薄膜作为层合包装的外层以便增加对消费者的影响。在若干应用中,金属化薄膜的用途由于这种薄膜所提供的外观与阻隔特性而被利用。典型的金属化衬底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orientedpolypropylene,BO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类薄膜由于其金属粘附性和粘结强度较差而通常不用作金属化薄膜的衬底。相反,基于聚乙烯的层或薄膜通常用作内部衬底且需要添加迁移性助滑剂以降低摩擦系数。已知添加迁移性助滑剂甚至进一步减少金属在基于聚乙烯的薄膜或层表面上的粘附。
技术实现思路
在第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包含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小于或等于1.3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以及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且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0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其中第二层的外表面背离第一层,其中第二层进一步包含沉积于外表面上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层。还可以增添第三层以提供密封性能且所述第三层包含密度低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0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具体实施方式如在此所用,术语“聚合物”是指通过单体(不论相同或不同类型)聚合而制备的聚合物化合物。因此,通称聚合物涵盖术语“均聚物”,其通常用于指仅由一种类型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以及“共聚物”,其是指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聚乙烯”应指包含大于50重量%的衍生自乙烯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其包括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意味着单元衍生自两种或更多种共聚单体)。所属领域中已知的聚乙烯常见形式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LowDensityPolyethylene,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traLowDensityPolyethylene,ULDPE);极低密度聚乙烯(VeryLowDensityPolyethylene,VLDPE);单点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包括线性和实质上线性低密度树脂(m-LLDPE);以及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Polyethylene,HDPE)。这些聚乙烯材料在所属领域中通常已为人所知;然而,以下描述可以有助于了解这些不同聚乙烯树脂中的一些之间的差异。术语“LDPE”也可以称为“高压乙烯聚合物”或“高度分支化聚乙烯”,且定义为意指使用自由基引发剂(如过氧化物)使聚合物在高压釜或管状反应器中、在高于14,500psi(100MPa)的压强下发生部分或完全的均聚或共聚(参见例如US4,599,392,所述文献结合在此供参考)。LDPE树脂典型地具有0.916g/cc到0.940g/cc范围内的密度。术语“LLDPE”包括使用传统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Ziegler-Nattacatalyst)系统以及单点催化剂(如茂金属)制成的树脂(有时称为“m-LLDPE”)。LLDPE含有比LDPE更少的长链分支,并且包括进一步定义于美国专利5,272,236、美国专利5,278,272、美国专利5,582,923和美国专利5,733,155中的实质上线性乙烯聚合物;均匀分支化线性乙烯聚合物组合物,如美国专利第3,645,992号中的那些;非均匀分支化乙烯聚合物,如根据美国专利第4,076,698号中所揭露的方法制备的那些;和/或其掺合物(例如US3,914,342或US5,854,045中所揭露的那些)。可以使用所属领域中已知的任何类型的反应器或反应器配置(其中最优选的是气相和溶液相反应器),通过气相聚合、溶液相聚合或浆液聚合或其任何组合来制造线性PE。术语“HDPE”是指密度大于约0.940g/cc的聚乙烯,其通常利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铬催化剂或甚至茂金属催化剂制备。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以下分析方法:根据ASTMD792测定密度。根据ASTMD1238(190℃,2.16kg)测定“熔融指数”,也称作“I2”。根据ASTMD882测定2%正割模量。根据ASTMD-1922测定埃尔曼多夫撕裂强度(ElmendorfTear)。根据ASTMD-2457,按45°角测定光泽度。所得薄膜的混浊度是指总混浊度(即内混浊度加外混浊度)并且根据ASTMD1003测定。根据ASTMD1746测定透明度。根据ASTMD-1894测量摩擦系数(Coefficientoffriction,COF)。根据ASTMF904测量层合粘结。薄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包含:a.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小于或等于1.3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b.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且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0g/10min的乙烯类聚合物,其中第二层的外表面背离第一层,其中第二层进一步包含沉积于外表面上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层。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薄膜将进一步包含第三层,所述第三层包含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g/10min且密度小于0.94g/cc的乙烯类聚合物,其中第三层是薄膜的第二个外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每一层中的乙烯类聚合物可以是(但不必定是)相同聚合物。第一层(当存在至少两个外层或外部层时,所述第一层是内层或核心层)通常将构成薄膜的30重量%到80重量%,更优选地构成流延薄膜的40重量%到70重量%。第二层通常将构成流延薄膜的20重量%到70重量%,更优选地构成流延薄膜的30重量%到60重量%。通常优选地,第三层当存在时与第二层的厚度大致相同,并且因此当存在时,通常优选地,第三层和第二层各自构成流延薄膜的5重量%到40重量%,更优选地构成流延薄膜的10重量%到30重量%。还预期流延薄膜可以包含额外的层。可以选择这些层以便提供额外的功能;例如可以利用包含乙烯乙烯醇(ethylenevinylalcohol,EVOH)、聚酰胺(polyamide,PA)或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chloride,PVDC)的阻隔层改善阻隔特性。本专利技术薄膜中的第一层将包含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HighDensityPolyethylenepolymer,HDPE)。HDPE材料在所述领域中众所周知,并且一般来说,是指密度为至少0.94g/cc的线性聚乙烯材料。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HDPE。这包括实质上线性乙烯聚合物,其进一步定义于美国专利5,272,236、美国专利5,278,272、美国专利5,582,923以及美国专利5,733,155中;均匀分支化线性乙烯聚合物组合物,如美国专利第3,645,992号中的那些;非均匀分支化乙烯聚合物,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包含:a.第一层(核心),所述第一层(核心)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小于或等于1.3g/10min的聚乙烯;b.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且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0g/10min的聚乙烯,其中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外表面背离所述第一层,其中所述第二层进一步包含沉积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外表面上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07 US 14/4540601.一种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包含:a.第一层(核心),所述第一层(核心)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小于或等于1.3g/10min的聚乙烯;b.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且包含密度大于0.94g/cc且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0g/10min的聚乙烯,其中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外表面背离所述第一层,其中所述第二层进一步包含沉积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外表面上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进一步包含第三层,所述第三层包含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2g/10min且密度小于0.94g/cc的聚乙烯,其中所述第三层是所述薄膜的第二个外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中所述薄膜具有大于400MPa的2%MD模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中所述薄膜具有小于100微米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中所述薄膜具有小于30克的MD撕裂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金属化流延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外表面经表面处理且具有至少38达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C·马佐拉,J·C·戈梅斯,A·多梅内克,
申请(专利权)人: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