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284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一静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静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一动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动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挡止部下方;同轴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之前,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上方,挡止部挡止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当对接装置插入同轴连接器时,对接装置下压动端子,动端子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脱离;当对接装置离开同轴连接器后,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第一接触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通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动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从而保证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良好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一静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静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一动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动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挡止部下方;同轴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之前,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上方,挡止部挡止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当对接装置插入同轴连接器时,对接装置下压动端子,动端子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脱离;当对接装置离开同轴连接器后,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第一接触部。本技术同轴连接器通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动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从而保证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良好接触。【专利说明】同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一种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种同轴连接器,如图9,用以供一对接装置M自上而下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a、实现开关功能的一静端子b和一动端子C,所述绝缘本体a具有一容腔al,所述静端子b和所述动端子c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a,所述静端子b具有一第一接触部bl进入所述容腔al内,所述动端子c具有一第二接触部Cl进入所述容腔al内。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一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表面。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固定于电路板N后,当对接装置M第一次向下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对接装置M下压所述第二接触部Cl,所述第二接触部Cl向下弹性变形,与所述第一接触部bl发生刮擦后向下跨越过所述第一接触部bl,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Cl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bl下方,直至所述第二接触部Cl与所述第一接触部bl脱离而形成断路。当所述对接装置M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Cl由于不受外力施压而向上发生弹性回复,于是所述第二接触部Cl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bl而形成通路。但是,所述对接装置M下压所述第二接触部Cl时,所述第二接触部Cl对所述第一接触部bl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同时,所述第一接触部bl对所述第二接触部Cl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N的过程中,所述绝缘本体a易受热软化,于是所述第二接触部Cl受所述向上的反作用力而向上翘起,造成所述第二接触部Cl以很小的作用力接触下方的所述第一接触部bl甚至是完全与之脱离接触,从而导致所述动端子c与所述静端子b接触不良。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动端子与静端子良好接触的同轴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并供一对接装置向下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一静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静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一动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动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挡止部下方;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方,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当所述对接装置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对接装置下压所述动端子,所述动端子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当所述对接装置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进一步,所述挡止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末端。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叉形成两个分支,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每一所述分支分别设有所述挡止部。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于两个所述挡止部之间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正上方。进一步,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一侧具有一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导引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导引面导引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下移动。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引面吻合的一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搭接于所述第一导引面上。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顶面。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静端子,自所述固定部一侧延伸形成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搭接于所述支撑部上。进一步,所述静端子和所述动端子均配合所述绝缘本体的成型而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其下方物件间具有间隙,所述动端子设有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的一弹性臂接合所述承接部,当所述弹性臂被下压时,所述弹性臂带动所述承接部一起向下移动,藉所述承接部抵持其下方物件以防止所述第二接触部过度向下移动。进一步,所述下方物件为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承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动端子下方的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一凸部,所述动端子设有一孔与所述凸部接合。进一步,所述基部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连接的一弹性部和自所述弹性部延伸的一延伸部,所述弹性部的厚度薄于所述延伸部。进一步,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一第一下表面,及与所述第一下表面连接的一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下表面至所述下方物件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静端子的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所述第二下表面为斜面,当所述承接部抵持其下方物件时,所述第二下表面呈一水平面与所述下方物件抵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所述挡止部压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方,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故可防止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翘起,从而保证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良好接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同轴连接器倒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未装入静端子和动端子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装入静端子和动端子后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图6为对接装置插入本技术同轴连接器前的平面剖视图;图7为对接装置插入本技术同轴连接器后的平面剖视图;图8为对接装置离开本技术同轴连接器后的平面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的组合图;图10为现有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并供一对接装置向下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 一静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静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 一动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动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挡止部下方; 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方,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 当所述对接装置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对接装置下压所述动端子,所述动端子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 当所述对接装置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末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叉形成两个分支,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每一所述分支分别设有所述挡止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两个所述挡止部之间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正上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并供一对接装置向下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挡止部;????一静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静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一动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动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挡止部下方;????在所述同轴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方,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移动;????当所述对接装置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对接装置下压所述动端子,所述动端子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当所述对接装置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尚儒袁延显支华辉彭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