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77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电连接器,包含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构件和吸波构件,吸波构件和第一端子构件共同固持于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构件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吸波构件包括基部、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向前超出基部,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接地端子的下方;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对接部电性接触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对接部的末端向后超出第一延伸部的前端面,第一接地端子向外辐射的串扰信号和电磁波被对接部隔离,同时第一延伸部可以吸收并损耗掉第一接地端子向外辐射的串扰信号和电磁波,使得对接部与第一延伸部之间的串扰信号以及电磁波都被隔离和吸收,以降低谐振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降低谐振强度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连接器,如专利cn202010266920.3,其包括第一端子组件10、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件10一侧的第二端子组件11、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件10和第二端子组件11之间的导电塑胶12,第一端子组件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1和多个第一端子102,每个第一端子102包括第一连接端1022a、第一插接端1022b、第一接触凸部1022c,第一插接端1022b从第一绝缘本体101的一侧凸出;第二端子组件11包括第二绝缘本体111和多个第二端子112,每个第二端子112包括第二连接端1122a、第二插接端1122b、第二接触凸部1122c,第二插接端1122b从第二绝缘本体111的一侧凸出;每个第一插接端1022b与对应的第二插接端1122b相对,第一接触凸部1022c和第二接触凸部1122c相对,外部的插接板插入第一插接端1022b和第二插接端1122b之间,第一接触凸部1022c与第二接触凸部1122c分別和插接板上的多个金手指接触。

2、导电塑胶12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1与第二绝缘本体111之间,第一绝缘本体101靠近第二绝缘本体111的表面具有第一镂空部1011a,多个第一端子102从第一镂空部1011a露出,第二绝缘本体111靠近第一绝缘本体101的表面具有第二镂空部1111a,多个第二端子112从第二镂空部1111a露出;导电塑胶12上的多个导电凸部121分别位于第一镂空部1011a和第二镂空部1111a中,并且与多个第一接地端子1020b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1120b电性耦合,从而实现电磁屏蔽和导电的作用。

3、该专利技术中,外部的插接板插入第一插接端1022b和第二插接端1122b之间后,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12各自向外辐射电磁波,第一端子102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会影响第二端子112的信号传输,第二端子112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会影响第一端子102的信号传输。在该电连接器中,插入第一端子102与第二端子112之间的插接板可以对电磁波有一定的隔离作用,第一端子102被包覆在第一绝缘本体101中的部分和第二端子112被包覆在第二绝缘本体111中的部分仅由导电塑胶12对周围电磁波进行屏蔽。

4、在该电连接器中,采用上述隔离以及屏蔽电磁波的手段还不够好。参见该专利附图3和附图4,定义该插接板的从前往后插入该电连接器,插接板完全插入该电连接器后,插接板的后端面与导电塑胶12的前端面之间的区域内,仅有部分第一绝缘本体101和部分第二绝缘本体111,没有结构可以屏蔽该区域内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12各自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即位于该区域内的第一连接端1022a和第二连接端1122a之间会存在信号干扰,位于该区域内的部分第一端子本体1021和部分第二端子本体1121之间也会存在信号干扰,从而该区域内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12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会影响到整体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对接部的末端向后超出吸波构件(或有损构件)的第一延伸部的前端面,使得吸波构件(或有损构件)能够吸收并损耗掉在前后方向上未被对接部隔离的串扰信号和电磁波,降低谐振强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第一种技术方案:

3、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构件,包括第一绝缘块及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和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一第二端子构件,包括第二绝缘块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沿所述左右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和至少一第二信号端子;一吸波构件,所述吸波构件具有基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基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部分向前超出所述基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至少部分向前超出所述基部;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吸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构件和所述第二端子构件之间,并共同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下方,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上方;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后,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且所述对接部电性接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对接部的末端向后超出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前端面。

4、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焊接段,所述基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下方,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焊接段下方。

5、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凸块抵接所述第一焊接段,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

6、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不超过0.06mm;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段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不超过0.2mm。

7、进一步,定义所述基部向前超出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部分为凸出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所述凸出部设有第一承载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配合固定。

8、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第一焊接段,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多根线缆,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所述吸波构件还包括第一凸块,所述中心导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焊接段上,所述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导体的下方。

9、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段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块,以所述中心导体的前端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焊接段沿前后方向分为第一裸露端和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凸块同时抵接在所述第一裸露端和所述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端之间的抵接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裸露端之间的抵接面积。

10、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构件的第一下接地片和固持于所述第二端子构件的第二上接地片,所述第一下接地片包括多个第一下抵接部、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下凸的第一下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下凸起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下方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下方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下侧相接触;所述第二上接地片包括多个第二上抵接部、与所述第二上抵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上抵接部上凸的第二上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二上凸起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上方且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二上抵接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焊接段,所述基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下方,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焊接段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凸块抵接所述第一焊接段,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不超过0.06mm;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段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不超过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基部向前超出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部分为凸出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所述凸出部设有第一承载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配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第一焊接段,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多根线缆,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所述吸波构件还包括第一凸块,所述中心导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焊接段上,所述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导体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段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块,以所述中心导体的前端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焊接段沿前后方向分为第一裸露端和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凸块同时抵接在所述第一裸露端和所述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端之间的抵接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裸露端之间的抵接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构件的第一下接地片和固持于所述第二端子构件的第二上接地片,所述第一下接地片包括多个第一下抵接部、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下凸的第一下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下凸起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下方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下方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下侧相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设有一导引斜面,沿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方。

10.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设有一导引斜面,沿所述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定义所述基部向前超出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部分为凸出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所述凸出部设有第一承载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配合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第一焊接段,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多根线缆,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所述基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中心导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焊接段上,所述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导体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构件的第一下接地片,所述第一下接地片包括多个第一下抵接部、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下凸的第一下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下凸起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下方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下方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下侧相接触;所述基部包括多个第一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抵靠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抵靠部下凹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抵靠部位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的下方且所述第一下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一下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部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相距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具有的缝隙不超过0.06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焊接段,所述基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下方,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焊接段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凸块抵接所述第一焊接段,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不超过0.06mm;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段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不超过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基部向前超出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部分为凸出部,沿所述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所述凸出部设有第一承载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配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第一焊接段,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多根线缆,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所述吸波构件还包括第一凸块,所述中心导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焊接段上,所述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心导体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段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块,以所述中心导体的前端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焊接段沿前后方向分为第一裸露端和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凸块同时抵接在所述第一裸露端和所述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焊接端之间的抵接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裸露端之间的抵接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构件的第一下接地片和固持于所述第二端子构件的第二上接地片,所述第一下接地片包括多个第一下抵接部、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沿所述左右方向相连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下凸的第一下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下凸起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下方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一下抵接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伯叡易惠彭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