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313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因此,所述连接板上形成刺破部后,至少两层连接板相互支撑抵持,增大了接线部的牢固性,相应的减小了接线部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端子宽度较窄的同轴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同轴连接器通常与一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对接。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以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当前连接器具有日渐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现有的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固定方式单一,时常会出现固持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线缆的芯线与导电端子接触的部分。因此,目前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往往会折弯形成一个或多个刺破部,刺破部对应与线缆通过刺破实现固定及电性接触。但是,刺破部往往都是由导电端子经撕破后弯折形成,这会导致导电端子过于薄,导电端子固定不牢靠。因此,为了防止导电端子折损,通常将导电端子与对接线缆接触的部分设计的较宽,即能保证导电端子上能形成有撕破部,又能确保导电端子不被折损。但是导电端子较宽不利于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即能在导电端子上形成刺破部,又体积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铆压固定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用以连接接线部及接触部的固定部,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刺破部形成于所述上连接板上,并且包括自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接触部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刺破部以及自所述上连接板经撕破后弯折形成的第二刺破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刺破部和第二刺破部均成对设置,并且每对所述刺破部中间形成用以卡接线缆的切口,所述刺破部的切口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刺破部及接触部均位于所述接线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通过铆钉铆压固定在一起,所述铆钉设置于第一刺破部及第二刺破部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钉自所述上连接板的两侧朝下连接板方向弯折延伸而成,并与下连接板远离上连接板的一侧铆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接触部向下延伸的直立部及自直立部弯折延伸的水平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连接板,并且,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刺破部;因此,所述连接板上形成刺破部后,至少两层连接板相互支撑抵持,增大了接线部的牢固性,相应的减小了接线部的宽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金属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同轴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1、收容在金属壳体1内的绝缘本体2和导电端子3。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3周围。其中,绝缘本体2包括大致呈圆筒状的头部21、用于承载对接线缆的接合部22及用于连接接合部22及头部21的颈部23,所述头部21中间上下贯穿形成截面呈半圆形或扇形的柱状通孔211,所述导电端子3延伸至通孔211处并露出于绝缘本体2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弹性接触。所述接合部22包括有矩形状承载部221、由承载部221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部222及与所述承载部221相对设置的用于压线的压线部223。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金属本体11及套设在绝缘本体2头部21外围的环形部12。所述金属本体11包括板状主体部111及沿主体部111两侧向上延伸并纵向排列的第一包合部112、第二包合部113、第一包线部114、第二包线部115。第一包合部112用以包覆环形部12两侧,第二包合部113贴靠于绝缘本体2的限位部222外侧并与压线部223配合使得包裹住导电端子3及对接线缆。第二包合部113包括由主体部11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1131及由侧壁1131进一步延伸且可弯折的盖部1132,所述盖部1132弯折盖合在压线部223上,用于增加包线强度。上述所述第一包线部114及第二包线部115均用以夹持线缆,第一包线部114用于将线缆的屏蔽层与金属壳体1导接以实现屏蔽功能,同时增加线缆与同轴连接器100的固持力。第二包线部115用来配合扎紧固定线缆的绝缘外壳。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并设在绝缘本体2的头部21上的环形接触部31、与对接线缆电性连接并位于接合部22内的接线部32以及用以连接接触部31及接线部32并固定于绝缘本体2内的固定部3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接触部31呈环形结构,如此注塑成型绝缘本体2时易于对导电端子3的定位及封胶。所述接触部31远离固定部33的一端的中部断开并形成开口 311,接触部31在开口 311两侧的区域变窄,进而形成一让位空间312。当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若发生倾斜插拔导电端子3的情形时,让位空间312可以防止导电端子3与对接连接器过度干涉并产生变形。特别是当使用者通过抓取线缆向上拖拽使得所述同轴连接器100脱离对接连接器时,所述让位空间312的设置可防止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发生变形损坏。所述固定部33包括自接触部31向下弯折延伸的直立部331及自直立部331弯折的水平部332,如此有利于导电端子3与绝缘本体2的固持。所述接线部32相对于水平部332呈放大状(即更宽)以利于与线缆接触。所述接线部32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31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321,至少一层所述连接板321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连接的刺破部3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321为两层,并且包括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所述刺破部322自所述上连接板3211上形成。所述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有多种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连接板3211及下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兴海段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