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758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至少包含有:金属壳体、绝缘壳体以及导电端子,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该套接部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该绝缘壳体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一具穿孔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一设于座体上邻近穿孔的压掣部,该压掣部与该座体可相互盖合并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该导电端子;其中,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掣件,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相互定位,可保证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组装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保证组装稳定性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图1及图2分别为一般现有小型同轴线缆的组装过程及组装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图。如该等图式所示,该现有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有一绝缘壳体I及一金属壳体2。绝缘壳体I的垂向具有略成圆筒形的槽体11。槽体1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12 ;槽体1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接合口 13 ;槽体11 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线座14。槽体11装设有一接触端子15。接触端子15的底部具有一对接触片151彼等突容于槽体15的接合口 13 ;接触端子15的顶部则形成有一弯曲的压片152。金属壳体2的垂向具有圆筒形的套体21,套体2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夹槽211,且套体21 —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突出的限制臂212。套体2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夹固部22,夹固部22与套体21为一体成型压制。夹固部22与套体21之间形成有一转折部23,使得夹固部22可以该转折部23为转折点而弯折。夹固部22 二侧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以及第三夹固片223。同轴线缆3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31、绝缘层32、网状编织线33、以及绝缘表皮34。整体组装时,先将绝缘壳体I连同接触端子15置入于金属壳体2的夹槽211内,同时,绝缘壳体I的线座14位于金属壳体2的一对限制臂212之间;再将同轴线缆3装入绝缘壳体I顶部,使同轴线缆3的芯线31抵靠于接触端子15 ;之后再利用一治具将原呈垂直的夹固部22朝水平方向弯折,而对同轴线缆3施以压盖,令同轴线缆3的芯线31被夹固部22、压条12及接触端子15的压片152所压固,使得芯线31与接触端子15夹固;最后将夹固部22 二侧的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以及第三夹固片223,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21的限制臂212、同轴线缆3的网状编织线33、以及同轴线缆3的绝缘表皮34上,即完成该现有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然,上述绝缘壳体I与该金属壳体2间并无定位结构,难以保证绝缘壳体I与金属壳体2间组装的稳定性,当遇到一定外力时,绝缘壳体I与金属壳体2很可能脱离,而导致该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保证组装稳定性的同轴连接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为达上揭目的,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至少包含有:金属壳体、绝缘壳体以及导电端子,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该套接部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该绝缘壳体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一具穿孔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一设于座体上邻近穿孔的压掣部,该压掣部与该座体可相互盖合并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该导电端子;其中,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掣件,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相互定位。其中,由该第一、第二卡掣件相互卡掣的作用,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达到稳固的接合,可保证组装的稳定性。。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上述的套接部的第一卡掣件为凹槽结构,而该套接部的第二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凸块结构;或者,该套接部的第一卡掣件为凸块结构,而该套接部的第二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凹槽结构。。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该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一侧延伸有设于套筒中的接触件,该连接板另侧末端则反向弯折形成一压抵板,该绝缘壳体的容置空间至少伸入于该压掣部或座体内。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压抵板设有由该连接板弯折且依序连接的第一、第二部件,该第一、第二部件间并设有一阶级部,让该第一部件突出于该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并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该连接板的宽度,使该压抵板叠置定位于该连接板上,部分连接板可露出于该开口处。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压抵板由该连接板朝该接触件的同侧弯折,该座体设有凹入的第一收容部,而该绝缘壳体的容置空间由该第一收容部伸入于该座体内,该第一收容部供容置该压抵板的第一部件。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接触件形成有至少二间隔相邻的弧状部,其中一弧状部一侧与该连接板间形成有一缺口,而该压抵板的第二部件末端可伸入该缺口而卡掣定位。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压掣部设有凹入的第二收容部,而该绝缘壳体的容置空间由该第二收容部伸入于该压掣部内,该第二收容部供容置该导电端子。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座体与该压掣部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三、第四卡掣件,使该压掣部得以盖合定位于该座体。上述的座体的第三卡掣件为凹槽结构,而该压掣部的第四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凸块结构;或者,该座体的第三卡掣件为凸块结构,而该压掣部的第四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凹槽结构。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连接板弯折处并形成有一破孔。本技术所揭露的同轴连接器,可以产生下列功效。1.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所设置的第一、第二卡掣件,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相互定位,可保证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组装的稳定性。2.该导电端子容置于该绝缘壳体的压掣部与该座体间,并可利用该容置空间让该导电端子的部分区域伸入于该压掣部或座体内,不仅具有定位效果,使连接器间能有效结合并达成高度的降低,达到轻薄短小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连接器于组装完成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立体图。图6A飞F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另一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立体图。图号说明:宽度dl外径d2中心轴线L绝缘座体I槽体 11压条12接合口13线座14接触端子15接触片151压片152金属壳体2套体21夹槽211限制臂212夹固部22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第三夹固片223同轴电缆线3芯线31绝缘层32网状编织线33绝缘表皮34金属壳体4套接部41开口411盖板42第一弯臂421第二弯臂422第三弯臂423第一^^掣件424卡勾部425转折部43绝缘壳体5座体51穿孔511第一收容部512第三卡掣件513套筒52压掣部53第二收容部531第二卡掣件532第四卡掣件533导电端子6连接板61接触件62弧状部621缺口622压抵板63第一部件631第二部件632阶级部633开口 634加厚区段635破孔64板端连接器7。【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所示,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至少包含有:金属壳体4、绝缘壳体5以及导电端子6。该金属壳体4由金属板冲压成型,其具有一圆筒状套接部41,该套接部41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42,该套接部41与盖板42之间形成有一转折部43,使得该盖板42可以该转折部43为转折点而朝该套接部41弯折,并实施其固定一同轴线缆3的功能。该套接部41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且其边缘设有开口 411,因此,所述套接部41更具有弹性,便于对接插拔。该金属壳体的盖板42 二侧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弯臂421、第二弯臂422、第三弯臂423。该绝缘壳体5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的套接部41中,该绝缘壳体5设有一具穿孔511的座体51、一与穿孔511连通的套筒52及一设于座体上邻近穿孔5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设有金属壳体、绝缘壳体以及导电端子,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该套接部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该绝缘壳体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一具穿孔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一设于座体上邻近穿孔的压掣部,该压掣部与该座体可相互盖合并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掣件,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相互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设有金属壳体、绝缘壳体以及导电端子,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该套接部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该绝缘壳体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一具穿孔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一设于座体上邻近穿孔的压掣部,该压掣部与该座体可相互盖合并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掣件,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相互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件为凹槽结构,而该第二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凸块结构;或者,该第一卡掣件为凸块结构,而该第二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凹槽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一侧延伸有设于套筒中的接触件,该连接板另侧末端则反向弯折形成一压抵板,该绝缘壳体的容置空间至少伸入于该压掣部或座体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压抵板设有由该连接板弯折且依序连接的第一、第二部件,该第一、第二部件间并设有一阶级部,让该第一部件突出于该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并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该连接板的宽度,使该压抵板叠置定位于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广
申请(专利权)人:佳颖精密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