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至少包含有:金属壳体、绝缘壳体以及导电端子,该绝缘壳体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一具穿孔及槽部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至少一设于座体上邻近槽部的压掣部,该压掣部可盖合于该槽部,该导电端子以模内埋入射出成型技术(InsertMolding)组合于该绝缘壳体的座体内,使得整体的结构较为牢固,并且改善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利于降低工时从而使得成本下降等的功效。(*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的结构
本技术有关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尤指一种可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利于降低工时从而使得成本下降等功效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图1及图2分别为一般现有小型同轴线缆的组装过程及组装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图。如该等图式所示,该现有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有一绝缘壳体I及一金属壳体2。绝缘壳体I的垂向具有略成圆筒形的槽体11。槽体1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12 ;槽体1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接合口 13 ;槽体11 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线座14。槽体11装设有一接触端子15。接触端子15的底部具有一对接触片151彼等突容于槽体15的接合口 13 ;接触端子15的顶部则形成有一弯曲的压片152。金属壳体2的垂向具有圆筒形的套体21,套体2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夹槽211,且套体21 —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突出的限制臂212。套体2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夹固部22,夹固部22与套体21为一体成型压制。夹固部22与套体21之间形成有一转折部23,使得夹固部22可以该转折部23为转折点而弯折。夹固部22 二侧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以及第三夹固片223。同轴线缆3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31、绝缘层32、网状编织线33、以及绝缘表皮34。整体组装时,先将绝缘壳体I连同接触端子15置入于金属壳体2的夹槽211内,同时,绝缘壳体I的线座14位于金属壳体2的一对限制臂212之间;再将同轴线缆3装入绝缘壳体I顶部,使同轴线缆3的芯线31抵靠于接触端子15 ;之后再利用一治具将原呈垂直的夹固部22朝水平方向弯折,而对同轴线缆3施以压盖,令同轴线缆3的芯线31被夹固部22、压条12及接触端子15的压片152所压固,使得芯线31与接触端子15夹固;最后将夹固部22 二侧的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以及第三夹固片223,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21的限制臂212、同轴线缆3的网状编织线33、以及同轴线缆3的绝缘表皮34上,即完成该现有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结构。惟,上述各零组件需各自成型后再相互组装,不仅组装步骤较为繁杂,且成本较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利于降低工时从而使得成本下降等功效的同轴连接器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为达上揭目的,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至少包含有:金属壳体、绝缘壳体以及导电端子,该绝缘壳体设置于上述金属壳体中,该绝缘壳体设有一具穿孔及槽部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至少一设于座体上邻近槽部的压掣部,该压掣部可盖合于该槽部,该金属壳体,可供容设该绝缘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盖板,该绝缘壳体的套筒相对位于该套接部内,该套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而该套接部具有至少一切开区段,该盖板盖合于该第二开口处,该金属壳体可由该第一开口相对插接于一板端连接器,且该金属壳体相对与该压掣部处形成有至少一收容部;该导电端子以模内埋入射出成型技术(Insert Molding)组合于该绝缘壳体的座体内,该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位于该座体内,该连接板一侧延伸有位于套筒中的接触件,该连接板另侧则朝上弯折形成至少一压抵板,该压抵板并位于该槽部与压掣部之间,而该接触件及该压抵板由该连接板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中,该压抵板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一欲夹掣同轴线缆的芯线直径,而该接触件的横断面等于或略小于该套筒的横断面,使得整体的结构较为牢固,并且改善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利于降低工时从而使得成本下降等的功效。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金属壳体可供容设该绝缘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盖板,该绝缘壳体的套筒相对位于该套接部内,该套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而该套接部具有至少一切开区段,该盖板盖合于该第二开口处,该金属壳体可由该第一开口相对插接于一板端连接器,且该金属壳体相对与该压掣部处形成有至少一收容部。上述的第二开口到该第一开口为第一方向,该第一开口到该第二开口为第二方向,由该绝缘壳体可自上述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与该金属壳体相组装。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绝缘壳体的座体与该套筒间形成有内凹缩部,可供该绝缘壳体以上述的第二方向与该金属壳体相组装,且透过该内凹缩部让该绝缘壳体可通过该套接部的切开区段。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金属壳体的盖板二侧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弯臂、第二弯臂、第三弯臂,而该对第一弯臂并可相对压合于该收容部。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压抵板由该连接板朝该接触件的同侧弯折,该连接板弯折处并形成有一破孔。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连接板另侧则朝上弯折形成有二压抵板,二压抵板对向竖立于该连接板上。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接触件形成有至少一弧状部,该弧状部并具有至少一间隔。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设有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掣件,使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相互定位。上述的第一卡掣件为凹槽结构,而该第二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凸块结构;或者,该第一卡掣件为凸块结构,而该第二卡掣件为相对应的凹槽结构。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压掣部与该座体的连接处具有厚度较压掣部薄的弯折段。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可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利于降低工时从而使得成本下降等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第一图连接器于组装完成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绝缘壳体与导电端子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绝缘壳体与导电端子的结构剖视图。图6A飞F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导电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中导电端子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横断面A1、A2直径D第一方向Fl第二方向F2长度L绝缘座体I槽体 11压条12接合口13线座14接触端子15接触片151压片152金属壳体2套体21夹槽211限制臂212夹固部22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第三夹固片223同轴电缆线3芯线31绝缘层32网状编织线33绝缘表皮34金属壳体4套接部41切开区段411第一开口413第二开口414盖板42第一弯臂421第二弯臂422第三弯臂423转折部43第一^^掣件44收容部45绝缘壳体5座体51穿孔511槽部512套筒52压掣部53弯折段531第二卡掣件54内凹缩部56导电端子6连接板61接触件62弧状部621间隔622压抵板63破孔64板端连接器7。【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所示,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至少包含有:金属壳体4、绝缘壳体5以及导电端子6。该金属壳体4由金属板冲压成型,其具有一圆筒状套接部41,该套接部41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42,该套接部41与盖板42之间形成有一转折部43,使得该盖板42可以该转折部43为转折点而朝该套接部41弯折,并实施其固定一同轴线缆3的功能。该套接部41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 413及第二开口 414,而该套接部41具有至少一切开区段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绝缘壳体,其设有一具穿孔及槽部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至少一设于座体上邻近槽部的压掣部,该压掣部可盖合于该槽部;一金属壳体,可供容设该绝缘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盖板,该绝缘壳体的套筒相对位于该套接部内,该套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而该套接部具有至少一切开区段,该盖板盖合于该第二开口处,该金属壳体可由该第一开口相对插接于一板端连接器,且该金属壳体相对与该压掣部处形成有至少一收容部;以及一导电端子,以模内埋入射出成型技术组合于该绝缘壳体的座体内,该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位于该座体内,该连接板一侧延伸有位于套筒中的接触件,该连接板另侧则朝上弯折形成至少一压抵板,该压抵板并位于该槽部与压掣部之间,而该接触件及该压抵板由该连接板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中,该压抵板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一欲夹掣同轴线缆的芯线直径,而该接触件的横断面等于或略小于该套筒的横断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绝缘壳体,其设有一具穿孔及槽部的座体、一与穿孔连通的套筒及至少一设于座体上邻近槽部的压掣部,该压掣部可盖合于该槽部; 一金属壳体,可供容设该绝缘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盖板,该绝缘壳体的套筒相对位于该套接部内,该套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而该套接部具有至少一切开区段,该盖板盖合于该第二开口处,该金属壳体可由该第一开口相对插接于一板端连接器,且该金属壳体相对与该压掣部处形成有至少一收容部;以及 一导电端子,以模内埋入射出成型技术组合于该绝缘壳体的座体内,该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位于该座体内,该连接板一侧延伸有位于套筒中的接触件,该连接板另侧则朝上弯折形成至少一压抵板,该压抵板并位于该槽部与压掣部之间,而该接触件及该压抵板由该连接板一体冲压弯折成型; 其中,该压抵板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一欲夹掣同轴线缆的芯线直径,而该接触件的横断面等于或略小于该套筒的横断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到该第一开口为第一方向,该第一开口到该第二开口为第二方向,由该绝缘壳体可自上述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与该金属壳体相组装。3.如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的座体与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广,
申请(专利权)人:佳颖精密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