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169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端子模组,应用于一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中,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一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第二固定座。其中,该些第一端子与该些第二端子沿同一方向平行排列,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于该些第一端子,第二固定座用以固定该些第二端子。其第一固定座上设有一沿该些第一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定位孔,且第二固定座朝第一固定座方向凸设有一定位部,并与定位孔相对应。由此,透过定位部与定位孔间的相互嵌设,使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间得以相互嵌合,进而收纳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端子模组,应用于一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中,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一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第二固定座。其中,该些第一端子与该些第二端子沿同一方向平行排列,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于该些第一端子,第二固定座用以固定该些第二端子。其第一固定座上设有一沿该些第一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定位孔,且第二固定座朝第一固定座方向凸设有一定位部,并与定位孔相对应。由此,透过定位部与定位孔间的相互嵌设,使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间得以相互嵌合,进而收纳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专利说明】端子模组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端子模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主要是用以衔接两个不同的装置,特别在电子产品上,电连接器为一不可或缺的零组件。随着电子产品日渐轻薄,伴随着电连接器也须随着世代的改变而有所进化。传统的电连接器,金属端子大多是采用插PIN的方式来组装于绝缘本体中,其主要是在金属端子上设置有较宽的倒刺,以利用倒刺来与绝缘本体进行干涉,进而使金属端子能够被有效的固定在绝缘本体中。但,此等方式必须在绝缘本体中,预留有较大的空间,以便固定金属端子,如此将造成整体电连接器的体积过大,进而使电子产品无法被轻薄化。因此,市面上亦有利用射出成型方式来固定金属端子的电连接器,此种电连接器,主要各别将不同排的金属端子利用射出成形方式予以固定后,再各别组装于绝缘本体中。但,此等方式必须在不同排的金属端子上各别射出成形有一塑料座后,再各别将塑料座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因此每一塑料座上必须各别设置有与绝缘本体相互扣合的扣合装置,以便塑料座得以各别的扣合于绝缘本体内。如此,塑料座与绝缘本体上必须同时设计有扣合装置,由于绝缘本体内的空间有限,如需于绝缘本体中再预留两扣合装置,将会造成电连接器的体积无法缩小,且亦在高度上产生限制,而使电连接器无法再更为轻薄化。为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降低高度的端子模组,即为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端子模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中,可用以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端子模组,主要是用以设置于一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中,其端子模组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一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第二固定座。多个第一端子,沿一方向排列,每一第一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焊接部以及一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座,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将该些第一端子固定,该第一固定座包覆于该每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上,且每一固定座上沿该些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设有一第一定位孔。多个第二端子,与该些第一端子的相同方向排列,且与该些第一端子相互平行交错,每一第二端子包含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焊接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二接触部与该第二焊接部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座,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将该些第二端子固定,其第二固定座上朝第一固定座方向凸设有一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沿第二端子排列方向延伸,并垂直于第二端子的排列方向,其第一定位部与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由此,利用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部间相互嵌设,使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间得以相互嵌合,再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即可完成一电连接器的组装。其中,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定位孔还可贯穿该第一固定座,使该些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部分的暴露于第一定位孔中。而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二定位部上还设有多个与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相对应的凹槽,用以使该些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得以部分的嵌入凹槽内,用以增加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间的保持力。此外,第一固定座朝第二固定座方向还凸设有一第二定位部,而第二固定座上相对于第二定位部的位置上,还设置有一第二定位孔,使第二定位部与第二定位孔间得以相互嵌设,用以增加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间的保持力。再者,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一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平行于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而每一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则是垂直于第二端子的排列方向,且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可排列成两排。而第二固定座远离第二接触部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每一限位槽用以限制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以防止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变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端子与第一固定座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端子与第一固定座结合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端子与第二固定座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端子与第二固定座结合后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端子模组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端子模组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绝缘本体20第一端子21第一接触部22第一焊接部23第一固定部30第一固定座31第一定位孔32第二定位部40第二端子41第二接触部42第二焊接部43第二固定部50第二固定座51第一定位部52 凹槽53第二定位孔5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端子模组,主要设置于一具有绝缘本体10的电连接器中,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20、第一固定座30、多个第二端子40以及第二固定座50。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端子与第一固定座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及另一视角立体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第一端子20沿一方向排列,每一第一端子20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部21、一第一焊接部22以及一连接第一接触部21与第一焊接部22的第一固定部23。第一固定座30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将该些第一端子20固定,其第一固定座30主要包覆于第一端子20的第一固定部23上。使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部21与第一焊接部22分别由第一固定座30的两相对应侧向外延伸。第一固定座30上设有一沿该些第一端子20的排列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31,第一定位孔31贯穿第一固定座30,使每一第一端子20的第一固定部23部分的暴露于第一定位孔31中。此外,第一固定座30上相邻于第一定位孔31边缘,朝前述第二固定座方向还凸设有一第二定位部32,其第二定位部32垂直于该些第一端子20的排列方向。请再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端子与第二固定座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及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些第二端子40与前述第一端子沿同一方向排列,且彼此交错排列,其每一第二端子40包含有一第二接触部41、一第二焊接部42以及一连接第二接触部41与第二焊接部42的第二固定部43。第二固定座50则是以射出成形方式,将该些第二端子40固定,其第二固定座50包覆于第二端子40的第二固定部43上,使第二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由第二固定座50的一侧,与前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相同侧向外延伸。其第二固定座50上相对于前述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定位孔的位置,朝前述第一固定座方向凸设有一第一定位部51,使第一定位部51得以与前述第一定位孔相互嵌合。且第一定位部51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52,每一凹槽52与一前述暴露于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固定部相互对应,使前述每一暴露于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固定部得以嵌合于每一凹槽52中。此外,第二固定座50上相邻于第一定位部51侧缘,还设有一第二定位孔53,第二定位孔53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模组,用于一具有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模组包含:多个第一端子,沿一方向排列,每一第一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焊接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固定部;一第一固定座,包覆于该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上,该第一固定座上沿该多个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多个第二端子,与该些第一端子平行并沿相同方向排列,该每一第二端子包含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焊接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二接触部与该第二焊接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座,包覆于该每一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上,且该第二固定座上朝第一固定座方向凸设有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沿第二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并垂直于该些第二端子的排列方向,且该第一定位部嵌设于该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定位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康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