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938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4:45
一种换向阀杆。主要解决换向阀杆回油缓慢,导致在换向供油的瞬间,马达油口压力平衡致使存马达转不动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肩设有与第二通油槽相通的第一节流槽,所述第一节流槽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其优点在于第二轴肩周向均匀分布地设有4个与第二通油槽相通的第一节流槽,确保油液迅速回流到油箱中,使油路更加畅通,避免了换向时出现马达口压力平衡而使马达回转转不动的故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换向阀杆。主要解决换向阀杆回油缓慢,导致在换向供油的瞬间,马达油口压力平衡致使存马达转不动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肩设有与第二通油槽相通的第一节流槽,所述第一节流槽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其优点在于第二轴肩周向均匀分布地设有4个与第二通油槽相通的第一节流槽,确保油液迅速回流到油箱中,使油路更加畅通,避免了换向时出现马达口压力平衡而使马达回转转不动的故障。【专利说明】换向阀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杆,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杆。
技术介绍
在换向阀液压系统中,都是通过改变换向阀杆的位置,来切换不同的供油方向。如在PTAB油路中,工作油口 A、B连接工作马达油腔,当供油口 P向工作油口 A供油,则工作油口 B就通回油口 T回油,马达向一个方向转动;反之,供油口 P向工作油口 B供油,则工作油口 A就通会回油口 T回油,马达向另一个方向转动。一般换向阀杆上都设有两个节流槽,起到缓冲液压冲击的作用,确保换向时油液的压力及流量变化的平稳性。但是在回转换向缓冲阀中,存在节流槽回油节流缓慢,在换向供油、加大油门的瞬间,容易出现各个工作油口中油液压力平衡,从而导致马达转不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换向阀杆,解决现有换向阀杆回油缓慢,导致在换向供油的瞬间,存在工作马达转不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换向阀杆,包括阀杆本体,所述阀杆本体其中一端依次为第一轴肩、第一通油槽、第二轴肩,第二通油槽,所述阀杆本体两端相互对称,且两端中间设有中位密封轴肩;所述第二轴肩上开有进油口,第一通油槽上开有出油口 ;所述第二轴肩设有与第二通油槽相通的第一节流槽,所述第一节流槽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节流槽的底面为两段与轴向中心线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面,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连向第二轴肩,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连向第二通油槽,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小于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保持6°的角度,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保持20°的角度。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轴肩上还设有与第一通油槽相通的第二节流槽,所述第二节流槽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节流槽的底面为两段与轴向中心线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面,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连向第一轴肩,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连向第一通油槽,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小于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保持V的角度,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保持18°的角度。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呈圆弧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第二轴肩周向均匀分布地设有4个与第二通油槽相通的第一节流槽,确保油液迅速回流到油箱中,使油路更加畅通,避免了换向时出现马达转不动的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剖视图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B-B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图中1-阀杆本体,2-第一轴肩,3-第一通油槽,4-第二轴肩,5-第二通油槽,6_中位密封轴肩,7-进油口,8-出油口,9-第一节流槽,9a-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b-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10-第二节流槽,IOa-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IOb-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2所述,一种换向阀杆,包括阀杆本体1,所述阀杆本体I其中一端依次为第一轴肩2、第一通油槽3、第二轴肩4,第二通油槽5,所述阀杆本体I两端相互对称,且两端中间设有中位密封轴肩6 ;所述第二轴肩4上开有进油口 7,第一通油槽3上开有出油口 8 ;所述第二轴肩4设有与第二通油槽5相通的第一节流槽9,所述第一轴肩2上还设有与第一通油槽3相通的第二节流槽10。图3所示,所述第一节流槽9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确保油液迅速回流到油箱中,避免了因回油缓慢,各个工作油口中油液压力保持平衡,而导致马达转不动的问题。图4所示,所述第二节流槽也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使油路更加畅通。结合图1及图5所示,所述第一节流槽9的底面为两段与轴向中心线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面,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a连向第二轴肩4,其截面呈圆弧状,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9b直接通向第二通油槽5,其中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a与轴向中心线保持6°的角度,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与轴向中心线保持20°的角度;结合图1及图6所示,所述第二节流槽10的底面为两段与轴向中心线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面,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IOa连向第一轴肩2,其截面呈圆弧状,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IOb直接通向第一通油槽3,其中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IOa与轴向中心线保持7°的角度,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IOb与轴向中心线保持18°的角度;此时的角度能使第一节流槽9与第二节流槽10的节流效果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第一节流槽9与第二节流槽10的底面与轴向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是存在差异的,这样的设计能有细微地对其回油速度进行调整。【权利要求】1.一种换向阀杆,包括阀杆本体(1),所述阀杆本体(I)其中一端依次为第一轴肩(2)、第一通油槽(3)、第二轴肩(4),第二通油槽(5),所述阀杆本体(I)两端相互对称,且两端中间设有中位密封轴肩(6);所述第二轴肩(4)上开有进油口(7),第一通油槽(3)上开有出油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肩(4)设有与第二通油槽(5)相通的第一节流槽(9),所述第一节流槽(9)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槽(9)的底面为两段与轴向中心线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面,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a)连向第二轴肩(4),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9b)连向第二通油槽(5),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a)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小于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9b)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a)与轴向中心线保持6°的角度,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二倾斜面(9b)与轴向中心线保持20°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一倾斜面(9a)呈圆弧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肩(2)上还设有与第一通油槽(3)相通的第二节流槽(10),所述第二节流槽(10)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槽(10)的底面为两段与轴向中心线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面,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IOa)连向第一轴肩(2),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IOb)连向第一通油槽(3),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IOa)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小于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IOb)与轴向中心线的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一倾斜面(IOa)与轴向中心线保持7°的角度,所述第二节流槽第二倾斜面(IOb)与轴向中心线保持18°的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阀杆,包括阀杆本体(1),所述阀杆本体(1)其中一端依次为第一轴肩(2)、第一通油槽(3)、第二轴肩(4),第二通油槽(5),所述阀杆本体(1)两端相互对称,且两端中间设有中位密封轴肩(6);所述第二轴肩(4)上开有进油口(7),第一通油槽(3)上开有出油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肩(4)设有与第二通油槽(5)相通的第一节流槽(9),所述第一节流槽(9)设有4个,并周向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洪史浙安魏新焕
申请(专利权)人:圣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圣邦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