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634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3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具体而言,提出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1),带有在壳体(6)中沿轴向引导的且可克服弹力从打开位置“B”转变到锁定位置“A”中的且由于所述弹力可返回地转变的旋转锁止件(2),以及带有用于将该旋转锁止件(2)止动在所述锁定位“A”中的止动装置(4)。有利地,布置在壳体(6)的外部的、至少用于在旋转锁止件从锁定位置“A”转变到打开位置“B”中期间使旋转锁止件(2)的轴向运动衰减的缓冲装置(11)与旋转锁止件(2)相关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具体而言,提出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1),带有在壳体(6)中沿轴向引导的且可克服弹力从打开位置“B”转变到锁定位置“A”中的且由于所述弹力可返回地转变的旋转锁止件(2),以及带有用于将该旋转锁止件(2)止动在所述锁定位“A”中的止动装置(4)。有利地,布置在壳体(6)的外部的、至少用于在旋转锁止件从锁定位置“A”转变到打开位置“B”中期间使旋转锁止件(2)的轴向运动衰减的缓冲装置(11)与旋转锁止件(2)相关联。【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的车身开口(KarosserieSffnung)的掩盖部(Abdeckung)的锁定装置(Verriegelungsvorrichtung),带有在壳体中沿轴向引导的且可克服弹力从打开位置转变到锁定位置中的且由于所述弹力可返回地转变的旋转锁止件,以及带有用于将该旋转锁止件止动在所述锁定位置中的止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从文件DE 101 48 199 Al中已知这样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的止动装置在此包括双稳态的锁止元件,其可沿径向相对于旋转锁止件的纵轴线移位。该锁止元件具有锁定销,该锁定销与旋转锁止件的螺旋线状的纵向槽相对应并且在旋转锁止件的闭锁位置中接合到旋转锁止件的开口中。此外,来自文件EP 2 087 192 BI的为一种推一推(push-push)式的锁定装置,带有在壳体中沿轴向引导的且可克服弹力从打开位置转变到锁定位置中的且由于所述弹力可返回地转变的旋转锁止件。为了将旋转锁止件止动在其运行位置中而设置有推一推式的所谓的“心形凸轮(Herznocken) ”,其包括带有并排放置的、形成控制曲线的两个轨道的、可摆动地支承的板件。轨道如此连接使得其构造成用于控制栓(Steuerstift)的封闭的回路,在摇转杆(Kipphebel)的一端处布置有控制栓,而摇转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旋转锁止件处。在控制栓通过所述轨道期间使与旋转锁止件的运行位置相对应的切换点或者定位点(Rastpunkt)驶向轨道中。最后,从文件US 2006/0001270 Al中已知一种用于滑动门或者抽屉的锁定装置,带有锁紧螺栓和形状配合地容纳锁紧螺栓的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具有外部的部件和沿轴向且可旋转地支承在外部的部件中的、用于容纳锁紧螺栓的内部的部件。为了对内部的部件的运动进行衰减,在外部的部件中设置有昂贵的且成本密集的缓冲装置,其本身利用流体来运行,其中,衰减力由穿过开口的流体的流体阻力引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备选的锁定装置,鉴于现有技术,该锁定装置本身被简化并且相应地更加成本有利。以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其带有在壳体中沿轴向引导的且可克服弹力从打开位置转变到锁定位置中的并且由于所述弹力可返回地转变的旋转锁止件,以及带有用于将旋转锁止件止动在所述锁定位置中的止动装置)为起点来由此实现所提出的目的,即布置在壳体的外部的、至少用于在旋转锁止件从锁定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中期间对旋转锁止件的轴向运动进行衰减的缓冲装置与旋转锁止件相关联。通过将缓冲装置在空间上从原本的锁定机构中分开来有利地简化锁定装置。此夕卜,可获得的缓冲系统(Kimpfung)可简单地且成本有利地与涉及的锁定装置的所限定的衰减要求相匹配。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了本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接着通过布置在旋转锁止件的壳体附近的、可摆动地支承的、带有滑动槽(运动学地与旋转锁止件相连接的引导栓在该滑动槽中被滑动地引导)的引导件获得缓冲装置的特别简单且功能可靠的实施方式(即机械的实施方式),其中,滑动槽这样构造成使得至少在旋转锁止件从锁定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中时旋转锁止件的运动由于在滑动槽与引导栓之间的至少分区段地提高的滑动摩擦而被衰减。依据根据本技术的锁定装置的缓冲装置的优选的第一设计变型方案,在此,所述滑动摩擦的提高由滑动槽的至少分区段地斜面状的上升部(Anstieg)引起。鉴于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沿轴向相对于引导栓来布置斜面状的上升部。即引导栓借助于其自由的端面在滑动槽的相关联的且配备有所述斜面状的上升部的滑动面上滑动。与此相对,根据第二设计变型方案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还实现相对于引导栓来沿径向布置滑动槽的斜面状的上升部,即引导栓以其侧面在滑动槽的相关联的且配备有所述斜面状的上升部的滑动面上滑动。此外,结合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甚至单独地提出所述滑动摩擦的提高由滑动槽的至少分区段地提高滑动摩擦的表面构造(例如提高滑动摩擦的材料涂覆)引起。由此来获得缓冲装置(其由布置在旋转锁止件附近的、可摆动地支承的、带有滑动槽的引导件形成,运动学地与旋转锁止件相连接的引导栓在该滑动槽中被滑动地引导)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即使至少在引导件的运行位置(其对应于旋转锁止件的打开位置)中对旋转锁止件的运动起衰减作用的止挡元件与引导件相关联。由此来获得缓冲装置(其由布置在旋转锁止件附近的、可摆动地支承的、带有滑动槽的引导件形成,运动学地与旋转锁止件相连接的引导栓在该滑动槽中被滑动地引导)的第三实施变型方案,即起衰减作用的至少一个止挡元件(其布置在滑动槽的区段中,该区段与旋转锁止件的打开位置相对应)与引导栓相关联。关于最后提到的两个实施变型方案,在此,对撞击能量进行衰减的止挡元件优选地由弹性元件和/或由弹性体形成。此外,在本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引导栓借助于双臂式的杠杆元件与旋转锁止件相连接,其中,第一杠杆臂的自由端铰接在旋转锁止件处而另外的第二杠杆臂承载引导栓。此外,适宜地,引导栓与杠杆元件的摆动轴同向地取向并且一方面沿径向在滑动槽的侧向引导部处被滑动地引导而另一方面由于构造成有弹性的第二杠杆臂而受弹力加载地以其自由端侧沿轴向在引导件的滑动槽的滑槽基部(Kulissengrund)的与所述端侧相对应的滑动面上被滑动地引导。尤其考虑到根据本技术的锁定装置的缓冲装置的第一设计变型方案,杠杆元件的这样的受弹簧加载的第二杠杆臂始终保证与滑动槽的所述滑动面的轴向的摩擦接触。此外,就此而言,如本技术所设置的那样,在朝引导栓的轴向的方向上观看滑动面在与引导栓的运行位置、旋转锁止件的处于的锁定位置相关联的区域中具有凹口或者穿孔,在该凹口或者穿孔中引导栓这样沿轴向穿入使得由于引导栓和杠杆元件的第二杠杆臂的轴向的移位在引导件处引起引导栓和/或者第二杠杆臂撞击声。因此可在到达旋转锁止件的锁定位置时注意(verzeichnen)到声信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接下来借助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其中:图1显示了用于车辆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处于运行位置中的、根据本技术构造的锁定装置的透视图,其记录下掩盖部的闭合的情况,图2显示了按照图1根据缓冲装置的第一设计变型方案的锁定装置的对本技术重要的缓冲装置的详细视图,图3显示了缓冲装置沿着根据图2的剖面线1-1的剖面示图,图4显示了缓冲装置的第二设计变型方案,以及图5显示了缓冲装置的第三设计变型方案。参考标号列表I锁定装置2旋转锁止件3驱动装置4止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开口的掩盖部的锁定装置(1),带有在壳体(6)中沿轴向引导的且可克服弹力从打开位置“B”转变到锁定位置“A”中的且由于所述弹力可返回地转变的旋转锁止件(2),以及带有用于将所述旋转锁止件(2)止动在所述锁定位置“A”中的止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壳体(6)外部的、至少用于在所述旋转锁止件从所述锁定位置“A”转变到所述打开位置“B”中期间使所述旋转锁止件(2)的轴向运动衰减的缓冲装置(11)与所述旋转锁止件(2)相关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温克勒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