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564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3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包括:位于模具后段的机颈、位于模具前段的成型部和由外部共挤机引入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的复式热流道;所述的支撑板和成型部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的复式热流道由模具的侧壁进入并穿过所述的空腔,与成型部连通;所述的成型部依次具有固定所述复式热流道的连接板、多块预成型板以及最终挤出型材的成型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通过设置了独立的复式热流道和组合式的喙式注入口,有效的解决了没有共同温度区间的高温材质与低温材质共挤时所产生的低温材质受高温影响变质的问题。采用技术构思精巧,采用的结构成熟可靠,十分适于在共挤领域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包括:位于模具后段的机颈、位于模具前段的成型部和由外部共挤机引入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的复式热流道;所述的支撑板和成型部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的复式热流道由模具的侧壁进入并穿过所述的空腔,与成型部连通;所述的成型部依次具有固定所述复式热流道的连接板、多块预成型板以及最终挤出型材的成型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通过设置了独立的复式热流道和组合式的喙式注入口,有效的解决了没有共同温度区间的高温材质与低温材质共挤时所产生的低温材质受高温影响变质的问题。采用技术构思精巧,采用的结构成熟可靠,十分适于在共挤领域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专利说明】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涉及专利分类号:B29C47/00挤出成型,即挤出成型材料通过模子或喷嘴,模子或喷嘴给出要求的形状;所用的设备B29C47/08零件、部件或附件;辅助操作B29C47/12挤出喷嘴或模口。
技术介绍
用于加工门窗的塑料异型材内腔中通常设有若干个内筋,将内腔分隔成不同的腔室,在某些场合为了增加型材的整体强度,需要在型材中间的腔室中装入标准的钢衬,通过螺钉固定在型材壁上,增加型材的整体强度,然后这种装配方式装配难度大,对装配人员的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型材整体的成本也很高。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出现了 PVC和PBT共挤型材和相应的共挤模具和共挤工艺,如中国专利201310038711.3公开的一种共挤模头,就可实现两种不同熔点型材的共挤。然而其公开的结构复杂,要求模具必须具有一定的尺寸,才可实现,而无法挤出正常或较小尺寸的共挤型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具有:位于模具后段的机颈、位于模具前段的成型部和由外部共挤机引入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的复式热流道;所述的支撑板和成型部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的复式热流道由模具的侧壁进入并穿过所述的空腔,与成型部连通;所述的成型部依次具有固定所述复式热流道的连接板、多块预成型板以及最终挤出型材的成型板;所述的复式热流道的前端通过叠压块与连接板固定;所述的成型板内部具有与复式热流道连通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具有锥度,多个成型板的通孔连通,形成带有锥度的喙式注入口,所述复式热流道的前段位于喙式注入口中;由外部引入的低温液态PVC进入并填充喙式注入口内壁和复式热流道之间的空间;在压力作用下,的低温液态PVC和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由成形板挤出成型。所述的复式热流道包括最内层的管路、包裹管路的导热层和位于最外层的加热丝;复式热流道与所述的空腔的内壁之间通过空气隔离。所述的具有沉孔,所述的叠压块包括与沉孔配合的法兰和与法兰内壁配合的压块,该压块与复式热流道的端部连接,压块具有与复式热流道连通的通孔;组合状态下,压块压入法兰,法兰压入所述的沉孔,连接板与预成型板贴合,完成复式热流道和连接板的连接;由复式热流道引入的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通过所述压块的通孔进入多个成型板中的喙式注入口。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通过设置了独立的复式热流道和组合式的喙式注入口,有效的解决了没有共同温度区间的高温材质与低温材质共挤时所产生的低温材质受高温影响变质的问题。采用技术构思精巧,采用的结构成熟可靠,十分适于在共挤领域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叠压块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喙式注入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主要包括:位于模具后段的机颈、位于模具前段,用于调整输出型材类型的成型部和连接外部共挤机,由外部共挤机引入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的复式热流道I。为了解决高低温材质共挤时,高温材质容易引起低温材质变性(俗称烤糊)的问题,本技术在所述的支撑板4和成型部之间设有足够大的空腔12。所述的复式热流道I由模具的侧壁进入并穿过空腔12,然后与成型部连通,这样复式热流道I中的高温液态材质,在最后的共挤工序之前,不会与低温液态材质近距离接触或传导热量,避免了低温材质受热变性的问题。所述的成型部依次具有固定所述复式热流道I的连接板5、多块预成型板6以及最终挤出型材的成型板8。如图3所示:所述的复式热流道I的前端通过叠压块3与连接板5固定;所述的成型板6内部具有与复式热流道I连通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具有锥度,多个成型板6的通孔连通,形成带有锥度的喙式注入口 2,所述复式热流道I的前段位于喙式注入口 2中;由外部引入的低温液态PVC进入并填充喙式注入口 2内壁和复式热流道I之间的空间;在压力作用下,的低温液态PVC和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由成形板8挤出成型。考虑到,所述的复式热流道I包括最内层的管路、包裹管路的导热层和位于最外层的加热丝11 ;复式热流道I与所述的空腔12的内壁之间通过空气隔离。更进一步的,考虑到,在复式热流道I中具有较大的压力,在流道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溢料,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的具有沉孔,所述的叠压块3包括与沉孔配合的法兰32和与法兰32内壁配合的压块32,该压块32与复式热流道I的端部连接,压块32具有与复式热流道I连通的通孔;组合状态下,压块32压入法兰32,法兰压入所述的沉孔,连接板5与预成型板6贴合,完成复式热流道I和连接板5的连接;由复式热流道I引入的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通过所述压块32的通孔进入多个成型板6中的喙式注入口 2。采用这种对接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在狭小空间内,两个温控系统相互独立的流道实现了安全有效的对接,在本技术中PBT (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的共挤厚度只有2.5mm,内腔流道空间不大于10mmx20mm的尺寸,保证了对接处的高密封性,有效的防止液态的高温共挤材质在连接处溢料的问题。所述的机颈主要用于连通外部设备,将外部设备的PVC液态基材引入共挤模具,即所述的喙式注入口 2,参与共挤。主要包括过渡环7和多块分流板4。所述的过渡环7主要设有沉孔1171和与该沉孔连通的PVC基材主流道72,沉孔1171用于与外部的PVC输送管道固定。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块分流板4分别具有与相邻分流板通孔相配合的通孔,即如图1所述的4块分流板4分别具有数量相同,位置配合的通孔。组合状态下,多块分流板4与所述的过渡环7贴合,所述多个分流板4中的相应位置的通孔形成多个连通的PVC基材分流道73 ;所述分流道73与所述的PVC基材主流道72连通,将PVC基材输送至所述的喙式注入口 2中。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异型材共挤模具,具有:位于模具后段的机颈、位于模具前段的成型部和由外部共挤机引入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的复式热流道(1);所述的支撑板和成型部之间具有空腔(12);所述的复式热流道(1)由模具的侧壁进入并穿过所述的空腔(12),与成型部连通;所述的成型部依次具有固定所述复式热流道(1)的连接板(5)、多块预成型板(6)以及最终挤出型材的成型板(8);所述的复式热流道(1)的前端通过叠压块(3)与连接板(5)固定;所述的预成型板(6)内部具有与复式热流道(1)连通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具有锥度,多个成型板(6)的通孔连通,形成带有锥度的喙式注入口(2),所述复式热流道(1)的前段位于喙式注入口(2)中;由外部引入的低温液态PVC进入并填充喙式注入口(2)内壁和复式热流道(1)之间的空间;在压力作用下,的低温液态PVC和高温液态玻纤增强塑料由成形板(8)挤出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峰杨飞虎程先胜范怀瑾毕贤玉银智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实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