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0963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23:41
一种用于冷却发热源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单元(30),所述冷却单元构造成利用流过所述冷却单元的冷却剂来冷却所述发热源;热交换器(14),所述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冷却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蓄液装置(40),所述蓄液装置构造成储存液态的所述冷却剂;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一通路(22),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蓄液装置之间;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并且包括主通路(34)和副通路(74),所述主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所述副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通路分离;泵(70),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副通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冷却发热源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单元(30),所述冷却单元构造成利用流过所述冷却单元的冷却剂来冷却所述发热源;热交换器(14),所述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冷却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蓄液装置(40),所述蓄液装置构造成储存液态的所述冷却剂;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一通路(22),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蓄液装置之间;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并且包括主通路(34)和副通路(74),所述主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所述副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通路分离;泵(70),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副通路上。【专利说明】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特别是一种被设计成通过使冷却剂循环到冷却发热源的冷却单元来冷却所述发热源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依靠由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行驶的车辆如混合动力车辆(HV)、燃料电池车辆和电动车辆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此类车辆中的电气设备——包括电机、发电机、逆变器、变换器和电池-由于电力交换而发热。因此,必须冷却电气设备。已提出利用通常被用作车辆空调系统的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来冷却发热体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11-23081 (JP11-23081A)描述了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设置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构造成使得致冷循环中的中间压力的冷却剂冷却发热设备,该装置还设置有电气膨胀阀,所述电气膨胀阀分别配置在冷却单元的上游和下游并且其孔口可由外部信号控制,从而利用中间压力的冷却剂来冷却发热设备。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5-90862 (JP2005-90862A)描述了一种冷却系统,在该冷却系统中,在用于绕过空调用致冷循环中的减压器、蒸发器和压缩机的旁通通路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发热体的发热体冷却装置。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7-69733(JP2007-69733A)描述了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在从膨胀阀延伸到压缩机的冷却剂通路上并列配置有用于与空调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和用于与发热体进行热交换的另一个热交换器,从而借助用于空调装置的冷却剂来冷却发热体。在JP2005-90862A和JP2007-69733A描述的冷却系统中,在蒸气压缩式致冷循环中包含有用于冷却发热源(如电气设备)的冷却通路,并且当要冷却该发热源时,在通过减压器之后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冷却剂被导入冷却剂通路中以冷却发热源。如果用于冷却发热源的冷却剂的流量减小,则可能导致用于冷却发热源的性能的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以稳定和可靠的方式冷却发热源的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用于冷却发热源,并且包括冷却单元、热交换器、蓄液装置、用于冷却剂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二通路以及泵。所述冷却单元构造成利用流过所述冷却单元的冷却剂来冷却所述发热源。所述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冷却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蓄液装置构造成储存液态的所述冷却剂。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一通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蓄液装置之间。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二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并且包括主通路和副通路,所述主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所述副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通路分离。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副通路上。在上述方面中,所述蓄液装置可用作用于将所述冷却剂分离成气相冷却剂和液相冷却剂的气液分离器。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副通路的一端可连接到所述蓄液装置并且所述副通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主通路。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构造成将从所述泵放出并流入所述主通路中的所述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引导为从所述蓄液装置朝向所述冷却单元的方向。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配置在从所述泵放出的所述冷却剂流入所述第一通路中的位置处的抽吸器。在此方面中,所述冷却剂可从所述副通路经由所述抽吸器流入所述第一通路中。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表示在所述冷却剂流过所述冷却单元以冷却所述发热源之后所述冷却剂的状态的数据。在此方面中,所述泵可基于所述数据被启动或停止。在上述方面中,如果在所述冷却剂流过所述冷却单元以冷却所述发热源之后所述冷却剂的温度低于预定阈值,则所述泵可被停止。当所述冷却剂在流过所述冷却单元以冷却所述发热源之后的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泵可被启动。根据上述方面的冷却系统能够确保流到发热源的冷却剂的充分流量,并且由此能够在防止用于发热源的冷却能力下降的同时稳定地冷却发热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在下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图1是示出冷却系统的构型的示意图;图2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抽吸器的构型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用于泵的运转控制的流程图;图4是详细示出根据一个修改示例的抽吸器的构型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抽吸器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6是详细示出根据另一个修改示例的抽吸器的构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重复其说明。图1是示出冷却系统I的构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冷却系统I具有热交换器14、冷却单元30和气液分离器40。冷却系统I还包括互连在热交换器14和气液分离器40之间的冷却剂通路22、互连在气液分离器40和冷却单元30之间的冷却剂通路34、以及互连在冷却单元30和热交换器14之间的冷却剂通路36。冷却系统I通过借助冷却剂通路22,34和36连接热交换器14、气液分离器40和冷却单元30而构成。冷却剂通路22可视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通路,并且冷却剂通路34可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主通路。冷却剂在冷却系统I内循环,从而通过冷却剂循环通道,在该冷却剂循环通道中,热交换器14、冷却单元30和气液分离器40借助冷却剂通路22、34和36顺次连接。在冷却系统I内循环的冷却剂可以例如是二氧化碳、诸如丙烷或异丁烯之类的碳氢化合物、氨、碳氟化合物、或水。热交换器14通过使冷却剂蒸气向外部介质放热而将冷却剂蒸气变换成冷却剂液。热交换器14包括用于使冷却剂循环的管以及用于在循环通过该管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器14周围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器的翅片。热交换器14在冷却剂和作为通过车辆的行驶而产生的自然风或由诸如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风扇之类的冷却风扇产生的强制风而供给的冷却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14进行的热交换使冷却剂温度下降,藉此使冷却剂液化。气液分离器40配置在从热交换器14流到冷却单元30的冷却剂的通路上。气液分离器40将从热交换器14流出的冷却剂分离成气相冷却剂和液相冷却剂。在气液分离器40内储存有作为液相冷却剂的冷却剂液和作为气相冷却剂的冷却剂蒸气。气液分离器40连接到冷却剂通路22和34以及后文要说明的抽吸通路74。在热交换器14的出口处,冷却剂处于其中饱和液和饱和蒸气相混合的气液两相状态的湿蒸气状态。从热交换器14流出的冷却剂经冷却剂通路22供给到气液分离器40。从冷却剂通路22流入气液分离器40中的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冷却发热源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构造成利用流过所述冷却单元的冷却剂来冷却所述发热源;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构造成在所述冷却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蓄液装置,所述蓄液装置构造成储存液态的所述冷却剂;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蓄液装置之间;用于所述冷却剂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并且包括主通路和副通路,所述主通路连接在所述蓄液装置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所述副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通路分离;和泵,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副通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芳昭城岛悠树高桥荣三佐藤幸介大野雄一内田和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