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稻壳制备多孔光致发光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0167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稻壳制备多孔光致发光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先进行前处理:在20~300℃下浓度0.01~30wt%的酸性水溶液中刻蚀30~300分钟,水洗后干燥;然后进行热化学改性:所得产物在真空、氮气或氩气气氛中,并在400~1500℃温度条件下,热解10~300分钟,制备硅碳复合材料;最后进行热氧化分解:产物在氧气或空气气氛中,在400~1000℃下焚烧10~300分钟制备多孔光致发光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稻壳为原料制备的多孔光致发光材料,孔径可调、无重金属元素、室温下发光强度高;并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原料来源广且可再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先进行前处理:在20~300℃下浓度0.01~30wt%的酸性水溶液中刻蚀30~300分钟,水洗后干燥;然后进行热化学改性:所得产物在真空、氮气或氩气气氛中,并在400~1500℃温度条件下,热解10~300分钟,制备硅碳复合材料;最后进行热氧化分解:产物在氧气或空气气氛中,在400~1000℃下焚烧10~300分钟制备多孔光致发光材料。本专利技术利用稻壳为原料制备的多孔光致发光材料,孔径可调、无重金属元素、室温下发光强度高;并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原料来源广且可再生的优点。【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光致发光材料,具体涉及;属于材料化学领域。
技术介绍
光致发光材料在照明、信息显示、生物检测与成像、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商用光致发光材料通常需要短紫外线来激发,从而导致日光灯与节能灯普遍采用汞蒸气作为激发源。即便按欧洲最新环保标准,一支节能灯的汞含量约为3到5毫克,一旦破碎,3毫克的汞就会污染超过1000吨水或300立方米的空气!新型光致发光材料能转换长波紫外线为可见光,从而取代目前水银在日光灯与节能灯的应用。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稻壳制备多孔光致发光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将100质量份的稻壳加入浓度为0.01~30wt%的酸性水溶液中,在20~300℃温度条件下处理30分钟~300分钟,水洗后干燥;所述酸性溶液为强酸与双氧水或二氧化氯组成的复配溶液;(2)热化学改性:将步骤(1)所得产物在真空、氮气或氩气气氛中,并在400℃~1500℃温度条件下,热解10分钟~300分钟,制备硅碳复合材料;(3)热氧化分解:将步骤(2)所得产物在氧气或空气气氛中,在400℃~1000℃下焚烧10分钟~300分钟制备多孔光致发光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佩瑜王卫星张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